由埃德温·鲍特执导的《火车大劫案》(1903)只有12分钟的时长,但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电影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制作繁琐的艺术品,科技含量也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得到逐步提升,但回望这部百年前的电影,仍然有太多的惊喜和发现。电影制作初期的“简陋”如同懵懂的婴儿一样天真和稚嫩,而偶发的创新手段又让人始料不及,许多的早期影像创意片段成为了影史经典,美国西部片和犯罪片流派都可以在《火车大劫案》当中看到雏形。
埃德温·鲍特(1870-1941)
那么,短片《火车大劫案》为何被公认为是美国电影史早期重要的里程碑呢?概括起来,影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01 电影结构基本单位和“木乃伊”
导演埃德温·鲍特在19世纪末期从事电影放映员和机械师工作,丰富的经历让他对电影的本质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后成为爱迪生制片公司的导演和摄影师。鲍特的思想深受英国“布莱顿公学”艺术主张和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的影响,梅里爱的科幻电影鼻祖影片《月球旅行记》(1902)启发了他将真实犯罪故事拍摄成叙事电影的想法,而他在影片中拍摄的火车头顶部格斗一场戏,对电影结构单位的定义具有启发作用,大卫·格里菲斯将他的发现予以发展,确立了电影结构基本单位为“镜头”的理论。
两名劫匪爬到蒸汽机车顶部,其中一名持枪劫匪到驾驶室控制火车司机,另一名劫匪与司炉工在火车顶部展开搏斗。司炉工的铁锹没有给劫匪造成任何伤害,反被劫匪打倒并遭受拳头的连续重击,最后劫匪将司炉工从火车顶部扔了下去。在这一场景中,双方的整个搏斗过程表面上看一气呵成,到司炉工被扔下火车这个场景结束,可以被认为是电影结构的一个单位。然而,为了不将真正的演员扔下火车,埃德温·鲍特在司炉工倒下后,用一个被戏称为“木乃伊”的假道具代替了司炉工,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到被扔下火车的“司炉工”身体很轻,比真人的身体明显有塌陷感,形状如同一具毫无生气的“木乃伊”。劫匪也在司炉工换成木乃伊后出拳异常凶狠,回放后仍然可以明显看到“停机再拍”留下的衔接痕迹。
“木乃伊”被扔下火车剧照
因此,这一打斗场景分为真人司炉工和“木乃伊”司炉工前后两个镜头,这是电影结构的两个基本单位,而看似连贯的打斗场景,不能被称为是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即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镜头,而不是场景。
02 线性叙事和“踢踏舞”
在《火车大劫案》之前,早期的电影短片以记录生活片段为主,例如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电影《火车进站》(1895),同年具有喜剧色彩的《水浇园丁》,爱迪生的投币“西洋镜”的《理发店》(1894)等。虽然法国的乔治·梅里爱先人一步将超现实主义的科幻片《月球旅行记》(1902)搬上大屏幕,但在美国叙事电影还是空白,而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1903)被公认为是美国第一部叙事电影,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何讲述故事是早期电影先驱们一直在探索的难题,由于长期受生活记录影片模式的影响,以故事发生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是最常见的方式,即线性叙事。从劫匪控制火车站站长,杀害行李管理员,到劫持火车头,抢劫旅客财物,最后被警方歼灭于树林之中,影片以时间顺序进行了完整的线性叙事。但在线性叙事过程中,埃德温·鲍特加入了警察和民众在酒吧跳舞一场戏,其中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酒气的身体剧烈摇晃的踢踏舞表演,十分具有特点,他们在接到站长的报警后停止舞会,组成骑兵队伍,对劫匪进行了追捕。
“与此同时”发生的踢踏舞剧照
这段踢踏舞剧情,是线性叙事中劫匪抢劫火车主线故事的分支,即抢劫案发生的“与此同时”。这种空间场景转换和时间上的平行剧情,是对传统记录式叙事时间连续性的颠覆,即打破了故事讲述的“然后。。。然后。。。最后。。。”的框架,加入了“与此同时”的踢踏舞剧情,是在线性叙事当中局部包含平行叙事的创新之举,即电影理论中的“分镜头”。当然,由火车劫案的外景转入酒吧的内景,也造成对空间线性感官体验的突然变化和视觉冲击。埃德温·鲍特的时空切换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的枯燥乏味,使故事的讲述更加具有时间宽度和空间的广度,是对早期电影叙事方式的大胆探索和剪辑连续性的创新。
03 手涂色彩和“红衣小女孩”
很难想象在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1935)诞生30多年前,电影先驱们就怀揣着彩色电影的梦想并设法呈现给观众色彩斑斓的世界。大卫·格里菲斯也曾试图用红色贴膜蒙住摄像头,在《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中表现战争的血色和残酷,而埃德温·鲍特对胶片底版涂色的尝试,为电影史留下了一个1903年版“红衣小女孩”的不朽彩色影像。
在车站站长被劫匪从头到脚捆绑结实后,影片以线性方式呈现了劫案过程,之后再切回到站长室,一个红衣小女孩设法为他解绑,并跪地做双手合十的祈祷动作。小女孩的红色衣着虽然看起来并没有特别鲜艳和清晰醒目,但埃德温·鲍特用红色表达了对生命珍视,意指在困境中如同天使降临般的小女孩,带来了一缕希望之光的寓意。这抹红色在早期黑白电影中出现是何等醒目和令人振奋,也忠实地记录了早期电影先驱的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同样的手涂色彩出现在舞会演员的服装上,手枪发射冒出的火光和炸药爆炸的场景也进行了涂色处理。
《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小女孩剧照
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1993)中,以黑白为主色调的纪录片拍摄手法中,出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其颜色对比产生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这抹红色同《火车大劫案》小女孩的红衣有共通之处,都紧密与“生命”寓意相关,表达了辛德勒对生命的珍视,昭示着被杀害犹太人的清白和无辜,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斯皮尔伯格对红衣小女孩片段颜色的致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如同埃德温·鲍特的红衣小女孩一样,被永远载入了世界电影的史册。
04 西部片元素和“对观众开枪的牛仔”
从电影史学角度看,影片是美国西部片流派的奠基作品,确立了美国西部片诸多构成要素,具有西部片流派的雏形。
“好人”与“坏人”的对立,是西部片突出的剧情冲突设定。一群身着西部牛仔服装,戴着大沿遮阳礼帽,颈部围着防御风沙的围巾,脚蹬带马刺的高筒皮靴,腰间插着随时可快速拔出手枪的匪徒,在光天化日之下身手利落地劫持了火车,并对被驱逐下车的旅客钱财予以抢夺,对试图逃跑者予以杀戮,甚至将司炉工扔下火车,对邮车采取爆炸的手段,无恶不作,是典型的“坏人”;警方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成追捕队,利用战马对匪徒的马队予以追捕,在枪战中毫无悬念地战胜了代表邪恶势力的匪徒,是“好人”。
影片的真实暴力场景非常值得关注,枪战是美国西部片的突出特色之一。但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持枪者的枪口总是偏离目标人物,歪向一边的手枪总是能毫无悬念地击中目标,这是因为在当时还没有用于表演的手枪道具,演员使用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真枪真弹,为避免造成演员的误伤只能如此“穿帮”,但爆炸造成的硝烟更加逼真,手枪击发后枪口的烟雾升腾,在暴力场面表述上十分具体和真实客观,使观者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埃德温·鲍特(中)在拍摄电影《不朽的城市》
西部荒野中孤零零的火车站,通向无尽远方的铁轨,木架子支起的火车加水装置,喘着粗气轰鸣而来的蒸汽机车。树丛里的小溪,劫匪装钱财的口袋,召之即来的坐骑,镇上的小酒吧,这些背景都是西部片中最常见的场景。虽然埃德温·鲍特无意创建西部片流派,也没有这个意识和初衷,但斯科特·马保的剧本以真实西部发生的劫案为基础,其故事人物和背景自然将西部的人文和风土展露出来,为未来的美国西部片电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埃德温·鲍特是幸运的,他的题材选择造就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电影流派,他称得上是西部片流派的创始人,也是早期电影基本语法构成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火车大劫案》海报
在12分钟里,埃德温·鲍特为观众呈现的是纯粹的动作和娱乐。演员的动作指向性非常强,一举一动都明确表达了剧情人物的需要,这也是电影中没有出现任何文字提示板的原因。明显固定起来不可移动的摄像机,客观上使剧情人物动作更加夸张和活跃,观众时刻可以感受到与摄像机位置相对运动的画面,这弥补了固定摄像机拍摄不灵活的缺陷。列车外呼啸而过的窗外场景,让观众产生了演职人员拿着道具背景来回在窗外奔跑的遐想,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十分耐人寻味。影片并没有传达更深刻含义和教育意义的职责,娱乐观众是埃德温·鲍特的唯一目的,但在美国影史最经典画面“对观众开枪的牛仔”中,他的娱乐目的表达有些过头的嫌疑。
整部影片劫案的叙事由远景和中景镜头构成,导致人物的脸部轮廓都很难看得清楚,但在影片的结尾一幕,由乔治·巴恩斯饰演的匪徒的特写镜头占据了整个屏幕,影片一反常态,这次枪口不再有任何的偏离和规避,他的枪口直直地瞄准了观众,打空了枪内的六颗子弹,枪口冒着浓烟,即便在打光子弹的情况下,他仍然怒视着观众,继续奋力扣动着扳机。
乔治·巴恩斯饰演的劫匪枪击观众剧照
由于电影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是新生事物,许多观众都是第一次看电影,劫匪的特写镜头与片中的模糊人物形成鲜明的反差,手枪对观众的连续击发十分突然,许多观众逃向影院的出口,更多的观众以座椅靠背当做掩护物,所造成的恐慌和忙乱是可以想象的。据说有许多西部牛仔快速出枪,与荧幕的警匪形成对射,最后遭殃的却是电影幕布,被无端打出许多窟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电影的力量。
对观众开枪的牛仔更多的是埃德温·鲍特与观众开的一个玩笑,娱乐取闹大众的成分居多,但观众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因为劫匪最后被警方在树林枪战中逐一击毙,观众对“好人”战胜“坏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开枪的劫匪是对观众表达着不满;也有观众将这一幕理解为是劫匪宣告观影的结束,但影片发行时都附有一张纸条,告知放映员这一幕也可以放在影片的开头播放。
无论枪击观众的本意如何,这一画面成为了美国电影史最经典的镜头之一,而这已不仅仅局限于西部片流派的范畴,这也是有评论家认为该片同时是犯罪动作电影鼻祖的原因。黑帮犯罪片导演大师马丁·斯科塞斯在《好家伙》(1990)中对这一经典片段予以了致敬,在影片中,被黑帮内部清洗而死亡的汤米故技重施,饰演汤米的乔·佩西在影片结尾同样对观众进行了射击,这也成为《火车大劫案》是犯罪电影鼻祖的一个有力证据。
《好家伙》汤米对观众射击剧照
虽然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但影片实际是在美国东部的新泽西拍摄的,预算也只有区区的150美元。影片的底版仍然完好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现在随时可以冲洗并制作新的拷贝。
影片为确立电影结构基本单位提供了参考资料,被大卫·格里菲斯发展为“镜头”是电影结构基本单位的理论。影片是美国电影的第一部叙事电影,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线性叙事夹杂着局部平行叙事,实现了不同场景空间的切换,拓展了影片叙事的时空宽度和广度,将“与此同时”加入到“然后”的故事讲述模式之中,实现了叙事方式的创新。手涂局部上色体现了早期电影先驱对彩色电影的探索,特别是红衣小女孩的形象,得到导演大师斯皮尔伯格的致敬。
《火车大劫案》具有明显的美国西部片要素,是该流派电影的雏形,无论是剧情人物,还是环境布景,服装道具,以及动作设计和娱乐目的,都成为了后来西部片可参考的范本。影片结尾牛仔枪击观众一幕,是美国电影史最经典片段之一,受到马丁·斯科塞斯的推崇和致敬,表明该片在犯罪片流派当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奠基地位,影片也因此被公认为是美国早期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晕] [晕]](https://n.sinaimg.cn/commnet/2018new_yun_org.png)

![[晕] [晕]](https://n.sinaimg.cn/commnet/2018new_yun_or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