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2020年07月13日 20:45 新浪网 作者 紫气东来网

  西部片作为一个诞生于美国的重要片种,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类型片,让世界各国竞相模仿。而我国的西部片则起步较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表达主题,人物塑造以及思想情感方面,都形成了美国截然不同的艺术展现方式。

  以下以美国的西部片代表《与狼共舞》和我国的优质西部片《红高粱》为例,来比较中国美西部片的异同。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01,背景主题:美国歌颂西部,中国反应民生

  从1939年的《关山飞渡》到1948年的《红河》,1952年《正午》,美国西部片的背景和主题逐渐趋于明朗,在每个时期的西部电影中,大部分反映的时代背景都是西部拓荒期,体现民族意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文明与野蛮的碰撞等。

  《与狼共舞》中,以西部边疆为背景,在粗狂崎岖的边疆地带,歌颂了主人公邓巴和印第安人维护正义的反抗精神,在这部电影中,也有着较为成熟和流程化的西部大片叙述结构和固定模式,即现有的秩序和平衡受到了威胁——英雄人物的出现——为了秩序的恢复和正义而战斗。

  在定型化的类型和程序背后,西部片中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牛仔,对于西部秩序的重新建立和平衡,都成为了美国精神的主要象征。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在惩处邪恶,维护正义,弃恶扬善,英雄救美的表层故事中,隐藏着一个极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固定主题,那就是关于文明和野蛮的冲突和解。

  在《与狼共舞》中,印第安人被塑造成为相对正义的一方,他们的力量相对弱小,然而热情奔放,尊师重友,而代表着文明和先进的,拥有着强大武器的白人,最终却残忍的弑杀印第安人,毁了他们的家园,剥夺他们的土地生存权利。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平衡,主人公邓巴选择维护正义,背离土地,这样多角度的,较为理性的审视美国西部的垦荒历史,为西部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歌颂西部,说到底也是歌颂反抗和为正义挺身而出的英雄。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而我国的西部片大部分反映的都是西部的风土人文和民生。

  《黄土地》《红高粱》《老井》《美丽的大脚》等,反映的都是大西部恶劣的风土环境和民生诉求,来表达中华民族的悠远历史和时代人文,试图唤起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生存现状的反思和共情。

  《红高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剧组拍摄的取景地也是在我国的宁夏地区。电影呈现了上世纪中国西部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在主人公九儿和男子余占鳌身上,看到他们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有生力量。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02,人物塑造:个人英雄和平凡人物

  一提到西部片,观众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是穿着洒脱随意的牛仔,戴着宽边帽子,身穿高筒靴,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中策马奔驰,他们为了守护自由,保卫身边的人而作战。

  不管是《与狼共舞》《不可饶恕》还是《关山飞渡》中,歌颂的都是英雄主义。

  美国在开发西部的过程,是建立在牺牲西部土著居民的利益基础上的,主要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冲突和碰撞,财富的瓜分和重新组合,都让个人英雄成为了这个时代中脱颖而出的代表。

  这样单枪匹马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为了梦想和生存一往无前的努力,以及对于险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无畏的精神成为了美国西部片的主要歌颂对象。

  在《与狼共舞》中,白人残暴的屠杀印第安人和生物,而作为个人英雄主义代表的主角邓巴,他并没有因为身份和政治的原因选择站在白人一方,而是毅然选择了站到了正义的一方,投入到为保护拉科塔而抵抗美军与猎头族的阵营。

  他和妻子跋山涉水,将真相公诸于世,虽然前路漫长,然而迎难而上仍旧是英雄责无旁贷的生命之路。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而在我国的西部片中,导演将更多的镜头侧重于表现平凡人物身上,他们可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是自己的婚姻之命掌握在自己父母手中的弱女子,都是时代洪流中的平凡人。

  他们大多数平凡而力量单薄,却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坚强获得重生,从主人公的反抗,意识的觉醒引导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比如在《红高粱》中,主人公是“我奶奶”九儿,她的父母为了钱,将她嫁给了一位拥有着酒坊的50岁麻风病人。在出嫁途中,抬轿的轿夫们按照传统的风俗来颠轿,而新娘子九儿虽然无力抗争父母的媒妁之言,然而,她坐在轿子内,咬紧牙关,绝不屈服,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封建社会恶习的反抗。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抬轿男子余占鳌在偶然的机会闯进了九儿的生活,为她带来了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她毅然选择了站起来抗争,接受新的生活。

  导演张艺谋借助这样的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旨在反映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于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对于个人命运不妥协的抗争,来引发观众的共情。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03,主题内核:美国崇尚冒险精神,中国讲究人性内涵和团结意识

  美国人的冒险主义是天生的。

  在历史发展中,西部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格,在外来者“进驻”之后,引起了波澜和冲突是引导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对于广袤崎岖的西部地区的向往和征服,往往让人物具有了勇往直前的冒险和探索的精神。

  在《与狼共舞》中,主人公邓巴中尉在南北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请求调任到充满险恶和未知危险的西部边陲驻守,开始了一段为了自由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旅程。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他本来可以享受优厚的俸禄和战后功勋,然而,在他的眼中,充满了对于自由的渴望和探索,正是这样一往无前的执着,在遇到印第安人踢鸟之后,才能够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

  和美国的西部片不同,中国的西部大片中没有美国所谓的冒险主义精神,更多是展现中国人的团结艺术和人性内涵,究其原因,这也和我国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我国的西部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虽然贫苦和落后,然而,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只要能够有条件生存下去,他们依然能够根深蒂固的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也造就了我国西部片中鲜明的人物性格。

  他们爽朗直接,热情奔放,有着和西部环境一样的火辣辣而野性十足的自然主义做派,这一点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和展现。

  在《红高粱》中,有好几场戏,表现出了人物对于“酒”和力量的崇拜,在美其名曰“十八里红”的高粱酒酿造过程中,这杯酒在一众剽悍的男青年口中,得到了最大的褒奖。

  他们光着膀子,举起大碗,齐声合唱: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 ,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 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这样粗狂而剽悍的西部风格,展现了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羁,他们崇拜力量,崇尚团结;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当祭奠罗汉大哥的时候,这一首曲子变得凄哀悲凉,又透出一种反抗和执着,表明了男人们要为他报仇而放手一搏。

  在很多次的行动中,都是携手共进共同努力的,张艺谋通过了这样直接爽朗的表现方式,来歌颂西部平凡人物身上的坚定和不屈,他们没有超能力,却能够通过团结意识和坚定的信念,在满是高粱的西部大地上,绘出了一抹血色残阳,寓意了生命的坚强和崛起。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04,结语

  中美西部片的不同,和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人物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关联,美国西部片是较为系统和成熟的体系,塑造的英雄,歌颂的主题大多与美国精神相通;

  而我国的西部片则更多的是对于古老而沉重土地的歌颂,对于生活在那里勤劳而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扬,更多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民生话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优秀剧作和思想源泉,融入适合我国观众的话题和内核,相信,我们的西部片也会成为世界影视作品中一道独特的“彩虹”。

  比较中美西部片的文化差异——以《与狼共舞》和《红高粱》为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