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宇宙其实很小:总有一天人们能把宇宙装进口袋里

宇宙其实很小:总有一天人们能把宇宙装进口袋里
2020年08月13日 17:20 新浪网 作者 人工智能读芯术
图源:unsplash

  

浩瀚宇宙,无垠苍穹,在我们的认知里,宇宙大得不可思议。就拿下面这张照片来说吧,这是哈勃超深空图像,乍一看就像一堆恒星,但其实远不止这些。这张图像所显示的不是恒星,而是星系,每个星系约有1000亿颗恒星!但宇宙比这还要大。

  图像中显示了10000个这样的星系!但宇宙比这还要大。哈勃超深空图像显示的是夜空的3200万分之一,相当于百米之外一个网球的大小。

  哈勃超深空

  宇宙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从常规角度来衡量宇宙,它的大小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所以本文将从非常规角度来看待宇宙,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宇宙的大小其实不值一提。

  论点1——虽然现在的宇宙浩瀚无垠,但它曾经只有一粒沙那么大

  如果时间倒流,回到宇宙形成后的大约10的负34次方秒,大家就会发现宇宙从亚原子大小变成了高尔夫球大小。但不久以前,宇宙只有一粒沙那么大。

  该论点并没有否认宇宙现在的大小,而是说整个宇宙(包括它所有的能量、物质和其中的空间)仍然可以被放入一粒沙大小的空间中,所有的城市、木星、太阳以及超深空图像中的所有星系——它们都曾经身处于一粒沙大小的空间中。

图源:unsplash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宇宙现在很大,但它曾经很小。如果宇宙最终出现了大坍缩(有些人相信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那么大家至少可以把它未来的状态描述成微小,极其微小。

  论点2——一个人可以用56年的时间跨越宇宙

  没错,一个人可以用56年的时间穿越整个宇宙。

  安·德鲁扬——《宇宙》的作者

  欣赏安·德鲁扬的《宇宙》中的一个片段:

  “一个人可以登上宇宙飞船,以相对舒适的1g加速度航行。该加速度对于乘客而言是相对舒适的,因为它感觉就像正常的重力一样。两年后,该飞船将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然后它将停止加速,以该速度滑行。然后,该乘客将在零重力状态下漂浮52年。此后,该飞船将开始减速,以-1g的加速度减速两年。对乘客来说,这种减速也和重力差不多。”

  “56年过去之后,该飞船会停下来,这个时候它已经穿越了整个宇宙。为什么他们仅仅用了56年时间就走了这么远的距离?因为他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时间对他们来说变慢了。虽然对于乘客来说只过去了56年,但实际上已经过去了数十亿年,乘客到达了数十亿光年以外的地方,也就是宇宙的另一边。”

  实现这一目标略有难度。首先需要一艘能以该速度加速两年并能承受最高速度的宇宙飞船。当宇宙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只要它与一便士大小的太空垃圾相撞就会被撕成两半,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即使乘客可以幸免于难,但时间差也只能保证乘客到达时地球已经消失,乘客可能会到达目的地,成为宇宙中的最后一个人类。

  当然,宇宙在这段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它可能会膨胀或坍缩,所以乘客到达时不会正好位于宇宙的另一边。乘客和飞船可能会在其他地方,他们的位置也可能超出了宇宙的范围。

  但安·德鲁扬认为,无论如何,这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宇宙如此之大,人类可以在一生中穿越宇宙的很多区域,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论点3——马克斯·泰格马克最后可能会将整个宇宙放入人们的口袋

  马克斯·泰格马克关于宇宙的看法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不同。他指出,其实人类在宇宙中可能是孤独的,人类与外星邻居相距甚远,永远无法与他们交流。

图源:unsplash

  

听起来很丧是不是?但笔者发现他对宇宙的看法其实十分积极。泰格马克在他的《我们的数学宇宙:我对现实终极本质的探索》一书中指出,宇宙中的绝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都可以用数学术语来定义:

  “尽管两次智力探索开始的方向相反,目标一大一小,但它们最终都会在一个地方相遇:数学结构领域。当你在宇宙中变得极大或极小时,一切都可以被看作是数学结构。这种观察宇宙的方式非常有趣,能给人很大的启发。”

  泰格马克认为,尽管中型物体可能让人深感困惑,但大型和小型物体都能让人理解

  · 中型物体:人类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搞清楚复杂的大脑思维。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海洋仍未被探索,而且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彻底探索。

  · 小型物体:但是原子呢?人们也许某一天会完全搞清楚。因为这只不过是数学而已。

  · 越来越大的物体:那么不属于人类的太阳系、星系和星系团呢?和原子一样,人们会搞清楚的——只不过是数学而已。

  泰格马克数学结构力排众议的一个范例是人类对系外行星的探索

  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中天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中天法

  简而言之,步骤如下:

  · 找到一颗恒星

  · 测量其光强度的变化

  · 当行星在它前方旋转时,它的光强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确定它有多少颗行星、它们有多大以及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和温度。

  这就是中天法。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已经发现了3170颗系外行星。仅仅应用了一点数学知识,人类就发现了3170颗系外行星。现在把数学提高一个档次,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

  泰格马克和量子计算可能会将整个宇宙放入人们的口袋

  首先看一下泰格马克的假设:宇宙的任何部分(无论大小)都可以看作是数学结构。

  这是一台量子计算机的量子处理器量子计算使用了无限量的量子态,因此人类的计算能力可能是无限的——所以依笔者拙见,这同样是一个合理的假设。笔者认为:尽管人类在宇宙中的航行可能会受到自身体积、寿命和光速的限制——但人类的计算能力不受任何限制。

  不用担心是否能造出可以远行的宇宙飞船,更不用担心人类是否能在这次远行中幸免于难。人们只需要制造出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的计算机——一旦确定轨迹,这项工作就会开始,之后人们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推断。

  口袋里的宇宙

  芒特普莱森特的射电望远镜

  想象一下:人们用功能更强大的望远镜和卫星收集数据,然后用更加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这些量子计算机绘制出更详细、更精确的宇宙地图,人们通过数据和外推法间接地观测宇宙,但他们的计算能力可以让这种间接观测变得非常精确。

  也许有一天,人们可以用谷歌地图探索世界的方式来探索宇宙。人们对自己想探索的地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把地图放大,看看那里有什么;或者添加一个滤镜,比如含有双星的系统,然后把地图放大,看看那里有什么;或者随便找一个象限,然后把地图放大,看看那里有什么。

  就像谷歌地图一样,这种力量将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能会拥有一台量子计算机,甚至是囊括整个宇宙的量子U盘。他们可以把量子设备放进口袋里。

  人们不能直接通过泰格马克的观点来探索宇宙,但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的物理位置,有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那就是人类可能被一系列残酷的现实(人类渺小且终有一死,尽管发展很快,但他们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束缚于银河系的一潭死水之中。

  但是就人类的计算潜力而言,一切皆有可能。人类自身的体积、寿命或光速都可能不受限制。用计算机回答某个问题时,答案可能是肯定的。用泰格马克的数学术语思考宇宙时,计算出“肯定”的几率会显著增加。

图源:unsplash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就进行真正太空之旅的潜力而言,人类不应该说做不到。即使无法摆脱死亡和光速的限制,我们仍有可能想出两全之策。人类似乎可以通过计算机探索宇宙,不必设法规避自身的生物或物理定律限制。

  人类的计算潜力无限大,而宇宙——尽管它看起来很大——但其实是相当小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