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信通院和涛:实现“四流合一”,是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优势

信通院和涛:实现“四流合一”,是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优势
2020年06月11日 12:09 新浪网 作者 链得得App
信通院和涛:实现“四流合一”,是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优势

  链得得注:6月1日,腾讯云与链得得联合召开“产业区块链联盟暨课堂发布会”,宣布依托工信部下属产业互联网联盟,发起成立产业区块链联盟,并计划在一年之内面向相关企业、行业协会、行业媒体、投资机构、高校、智库等群体招募超过100家成员,共同推动产业区块链相关标准建设、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产业落地。

  与此同时,每周一期的优质在线课堂陆续与大家见面,我们邀请到行业专家全方位解读产业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区块链新机遇。以下内容是中国信通院区块链高级研究员、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和涛在“产业区块链课堂”讲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及标准实践》的课程分享内容,链得得编辑删减后发布。

  课程视频直播回放请点击: https://www.tmtpost.com/watch/3qntX6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区块链是一个多主体之间共享可信的数据管理技术。

  第一个关健词,“多主体之间”。区块链多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多人,或者多企业,或者是多个设备。总之,区块链技术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主体,一个公司可以玩转的一件事情。

  多主体间的技术,往往有非常强的外部性。举例说,互联网也是一个多主体间的连接技术,互联网连动了你我他,通过互联网我们沟通了彼此,我们一起在这里分享知识,这就是个多主体的信息交互技术和信息互联技术。

  实际上像电话,如果我们一个不能给任何人打电话的电话,它就不是一个电话,它没有办法与其他外部沟通。所以区块链像电话、互联网一样,首先它是一个多主体之间的连接技术。所以我们一想到区块链一定可以问第一个问题就是谁在用区块链?或者说是哪些人在用?它连接了谁?这是第一个关健词——多主体。

  以后看任何产业区块链的实践,都可以以这样一个切入点了解它——区块链到底连接了谁,以及其他的人是谁?

  第二个关键词,“共享可信”。这个关健词在“可信”这里,可信是如何到来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区块链是一个“信用机器”,它使多方数据可以达到可信的连接,这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在于区块链不但是多主体间的游戏,更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游戏,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多方维护。

  传统的数据管理或互联网技术,常常是在中心化的架构体系之下。所谓中心化,我们在访问任何网站的时候,你本地电脑要通过互联网要向远端的服务器提起请求,服务器会把你相应的信息再传达给你,一个服务器可能每秒钟要接受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访问量,一个服务器承载了众多的用户的需求。服务器本身的所有者要维护它本地的信息,以及不断地更新与其他人要交互。

  区块链不是这样,区块链是所有人来一起组成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上我们共同维护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所有的读、写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通过这样,我们大家不是依靠某一个中心化或者某一个单点的服务商来完成的,而是大家一起参与到数据的传输、写入整个过程。保证的是所有人最后拿到的数据和写入的数据都是一模一样的。

  传统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库,是由一个单点有效的、单方维护,并且数据的所有者,或者说服务器的提供者可以不断地增删改查。 但是在区块链网络上,我如果要进行一个写入操作,全网的参与人,所有的计算机都要写。所以这是区块链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所有人来维护共同的数据库,共同的网络,共同的数据。

  这样的话,大家一起写的数据就具有了公正性或客观性,它不是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台机器来写的,是由成千上万的机器来写的。这样被写入的信息就获得了一种非技术的要素——社会属性。这种属性非常可信,不可以随便改动,而且某一方也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操控。并且写入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看到的,所以就获得了“可信”的区块链核心价值。所以它实现的是什么?它实现的是数据的多方维护、交叉验证、全网一致、不易篡改。

  所以,区块链技术让我们得到了一份多主体交互前提下的可信数据。由于可信的数据来源是大家一起写的,大家一起看的,所以谁也没有能力去操控这个结果,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可信的。

  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意义

  这几年,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行业快速演变。特别从2017年开始,从虚拟货币逐渐转移到垂直行业,不断通过区块链可信网络去改变我们的产业互联网结构,或者赋能互联网结构。

  我们可以看得到,区块链产业从由无到有,再到相对成熟,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而在新兴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原因在于标准化是沟通区块链的需求与供给侧,连接桥梁以及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原因有四。第一,标准化有利于统一话语体系。特别在前两年,区块链技术因为脱胎于虚拟货币,我们在做很多的关于技术或非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都有很多的理解的不一致,不但在国内,我们在做国际标准的时候也会非常深刻。在与一些专家以及同行沟通的时候,会发现非常多的人深受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甚至是某些虚拟货币区块链的架构和影响很深。

  在与产业区块链沟通中,会发现话语视角与话语体系有些时候是不对等的。所以构建标准,实际上有利于统一整个话语体系,加强行业对话,形成一个基本的术语规范,这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在行业早期,这在2016年、2017年我们体会非常明晰,当时包括在共识算法,对等网络以及其他的区块链组件,包括智能合约等等,我们都经过了非常久的争论,现在看起来一些技术名词都是经过很久的讨论才最后形成下来的。

  第二,可以形成一个围绕最终用户视角产生的描述

  第三,标准要实现可实现、可验证、可重复的规范。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可实现和可验证,技术的需求侧才有一把尺子可以去衡量技术的供给侧,就是产品侧,以及产品提供方它所提供的软件,或者是它的解决方案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如果没有标准,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商业话语和这样的一套市场术语来去在市场中推广,往往是对行业不利的。

  最后,可以形成一个与技术架构中立的体系。区块链的概念非常复杂,特别在一开始,所以标准是基本的共识,也是行业推动和行业形成的最基础力量。面对复杂的概念,模糊的定义,标准先行就把大家带到了统一的起跑线上。

  我们说标准除了对行业有很大的意义,对企业又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里总结了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标准化是做大蛋糕的过程。标准化不是一个零和博弈,通过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和影响力可以吸引到更多行业相关的厂商甚至是国家加入,它对整个行业的培育是非常有意的,同时行业变大了,蛋糕就变大了,行业的参与者都是受益者。举个例子,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通信标准,如果它能吸引到比如做传感器的厂商参与,符合IPV6的标准就可以直接和传感器的一个通信协议,和所有的传感器通过一个通信协议打通,整个行业和市场就会变大。如果还能吸引到某个国家把IPV6列为国家标准,相关的产品就可以快速地进入到这个行业或者国家之中,可以迅速打开市场份额。

  第二,标准化是一个寻找盟军的过程。特别是在一个新兴市场,可以看到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市场中,在一个广阔的市场中有非常多的玩家,标准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在技术涌现、方案涌现的过程中,不断整合并且形成流派的一个过程中。每个企业在其中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位置。

  第三,标准化也是一个企业抢夺地盘的过程。很多技术方案或者说功能都有多个实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标准化过程中,如果你的技术方案成为了一个标准,那么你相关的产品就会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USB、TEPC、苹果的与Lighting这样的一个接口,这本身是一个标准,如果把这个标准做大了,相关的产业就会做得更大。

  最后一个方面,标准化也是企业自身打磨技术,并且自身与行业相适配,自我修炼的过程。通过整个行业力量一起配合,把技术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所以总结一下,什么是区块链的标准?标准化无论对行业还是对企业有诸多的好处,而且特别在区块链这样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非常新兴的领域中,区块链标准是什么?第一它是一个门类清晰、范围确定的规范区块链技术和实现的文件。第二它聚焦于技术,面向于实现。第三对技术要有一定的约束,一个可验证可重复的规范性文件。区块链在整个标准的意图是什么?规范技术体系,降低供需双方沟通成本,扩大整个行业的蛋糕,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且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区块链标准化的作用有助于为以后的互联互通做准备。

  以供应链金融场景为例,以标准化的这样过程去帮助大家梳理供应链金融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的逻辑

  供应链,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体系。产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它是整个面向于社会生产要素这一侧的互联体系。这一要素的互联体系和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消费互联网的互联体系非常不同的。我们熟悉的消费互联网的互联体系已经在这十几年来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经历了爆炸式发展。我们现在从外部端到移动端,再到现在的视频方式,消费互联网已经覆盖到我们衣、食、住、行、学、玩等各个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到,消费互联网以这样一种连接用户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其中。

  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产业链的互联互通还是非常缺乏的。甚至来讲,到产业链、企业间互联、企业间协同这一层,是刚刚开始,“方兴未艾”。

  举例来看,iPhone手机涉及到非常长的供应链,整个链条体系非常长,有非常多的组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供应链体系。它的协同和合作,以及流程上面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它却没有被高效的连接与配置起来。

  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供应链是一个天然的多主体和多协作的场景。一部iPhone从元器件到最后出厂,它设计的供应链条至少有上百家,这么复杂的体系,如何做到无论是发货量、出货量、订单协同、研发各个方面的高效组合是非常困难的。并且上百家的企业如何把它们以一种可信的方式连接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区块链作为一个连接多主体的可信互联技术,在一个共享、公共、共同参与的记账账本上去记录多主体与其他人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业务交互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业务文件,以及流转的关键业务信息。在整个多主体协同与协作的过程中,就起到了信任基石的作用。

  所以我们继续回到供应链,它天然适用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并且供应链是一个极大的领域。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制成品,只要有产业链的地方就有供应链的存在。并且产业自身的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同,产业区块链的结构是一个链条结构,从产品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一个产品是个链条过程,非常长,一环紧扣一环,而且每一环都是B端的企业,它不像消费互联网是个扁平的结构——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可以面对无数的用户,海量的用户。

  所以消费互联网常说的是流量,这是非常核心的一个逻辑。产业互联网它讲究的是多主体间的协同和可信协同,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所以,在这样一个供应链条上面,会形成非常多的需求和非常多的业务。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贸易、货权、物流,甚至是抵押等等,通过把这些货物,包括合同、债权基于贸易合同供应环节,形成的信贷金融业务,它叫供应链金融。

  它与传统的基于主体授信的,基于固定资产抵押的金融业务不同,它是生根于产业的一种供应链融资。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它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环节,我们就可以轻易地想到,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多主体参与的融资环节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它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道德风险,以及其他的由于货权、物权等等导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核心企业信用难以传递,贸易的场景就缺乏可信度,并且可以想到,供应链金融最基础的材料是基于贸易的各种单据和凭证,无论是发票,或者是订单、合同也好,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是假的。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都有很大的风险要承担,它在开展这类业务的时候,它整个的风险成本就非常高。最终传导到融资端,融资利率就会非常高。

  区块链技术通过把这些企业用可信的链网连接在一起,能确保相关产业中的单据、合同,以及其他的各类数据达到可信的水平,并且可以很好的在共享账本上面传递企业的信用,防范履约风险,提高融资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它使信息的孤岛贯通起来,利用区块链的信用共享账本,可以达到信用传递的多层级,业务场景的全链条渗透。并且很重要的是,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面,回款是封闭可控的,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它的融资价格会更加地便宜。

  供应链金融的规范

  2019年,在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一起推动和编制了《可信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行业系统应用规范》,为什么选择供应链金融呢?它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场景,并且供应链金融这个场景作为区块链诸多的场景之一,它有一定的行业应用模式,一定的行业应用发展路径和一定的规范。在一定的行业规模下,我们适时推出这样一个标准,去更好地规范,更好地推广,助力产业更好地将区块链发挥出它应有的潜力出来。

  所以我们说标准的作用,它可以规范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系统的功能,可以用来指导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区块链任何标准应该都是可重复可验证的,也可以服务于可信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测试。有了测试,无论是供需双方,还是产品本身,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行业级的认可,所以这是一个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回到供应链金融标准化的场景中,一个标准的作用说得好,但是做一个标准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做一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标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的编制过程中,其实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我们总结了一下有四点:

  首先就是正如我刚才介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非常非常多样的,它不但有涉及到了债权性质的,也有涉及物权性质的。债权性质的比如说保理,比如说反向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等。物权有仓单、仓单保险,等等一系列的不同的金融业务。

  第二个就是围绕这种多样化的金融业务实践,这些系统都服务于这样一个体系,要抽离出一个统一的术语规范,你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去抽离?以什么样的方向去抽象和总结,这是第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标准化程度本身就很低,是因为供应链金融本身它要服务于产业,它自身就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很多业务也就是它的原则上它符合银监会的相关的要求,但是它在实际的过程中本身它是非常地非标性是非常高的。甚至说,供应链金融中涉及到贸易金融,很多术语都是不同的,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并且它的标准化过程也是才刚刚起步。

  第三个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国际化是困难的。我们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国际化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发现在实践中才发现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很多模式也是不太相同的,国际化是有困难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涉及到一些跨境的供应链和贸易金融会非常相近,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内涵和外延以及重合和相关的界定也不是完全的可以割裂开来的。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与解决思路,其实很多时候解决方案与思路它必须要回归业务的本质。我们说区块链能够赋能产业互联网,我们说区块链能服务于实体经济,它的根本逻辑是信息科技是要提升业务,带动业务,服务业务,它要使原有的业务痛点能解决,使原有的业务做得更好。但是你必须要抓住原有业务的本质,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是什么?涉及到四个要素,无论是区块链还是任何其他的科技手段加到供应链金融这个场景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供应链金融它不同于传统的公司授信的金融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供应链的上下游的贸易、债权及衍生关系产生的金融活动。对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形成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物流的穿透,或者说是信息的可信确认这是关键。

  只有这四流得到合一,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就能极大地得到控制。

  无论供应链金融业务多么复杂,多么不同,所以我们抓住供应链金融四流本质,是规范供应链金融的标准。基于这样四流合一、四流穿透的核心逻辑就是基于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基于存证的真实性证明,以及基于共享账本的信任传递,以及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达到相关合同与单据的真实性的证明。

  基于上述物权合同、债权合同,以及各种各样的单据,仓单,各种各样的发票等等的这些供应链上下游衍生出来的这些单据,它可以形成一些信用融资的需求和凭证。这些融资需求和凭证就可以在区块链这样一个共享账本和共享信息系统上开立相关的债权凭证、物权凭证。

  在这样的一个共享帐本上,相关的物权凭证的开立、转让、拆分、融资与兑付,整个融资还款环节都在这个系统上可以基于真实性的证明,完成融资的映射,还款的映射。整个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逻辑就被理出来了。

  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我们抽象出来的一个通用性的参考架构,除了底层的关键技术之外,中层归纳了六大的最基础的功能。一个供应链金融的系统就应该有相关的功能,才能通过区块链来完成相关业务。

  这六大功能分别是账户对账管理功能、客户管理功能、客户节点管理功能、客户单据管理功能、凭证管理功能、监管功能和隐私保护功能。

  另外在最上层,它更强大的是它可以连接非常多的外部系统,它可以把各种其他的信息互联世界中的其他数据引入到这个系统中,无论是与其他大型物流企业接入的物流管理系统、身份管理系统、企业身份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工商管理系统,还是中债登这样的一些金融结算平台的管理功能等等,甚至可以接入发电数据,用电量数据,共同去把这些可信的数据沉淀在一个可信的平台上面,进行业务风控。它非常强大的一点是它可以接入更多的外部系统来支撑它的业务。

  总结下来,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哪里?

  一个就是有利于解决信息孤岛,使得多主体间的关键的数据信息得以沉淀、存储、共享,让该看到的人看到,让相关的人看到,并且能基于这些可信的数据交叉验证之后,传递出这些数据的价值和信息。

  一个资信非常良好的核心企业,向它的上游发起了一笔订单需求,这个核心企业没有任何偿还风险,上游它又有融资需求的时候,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卖,它可以更好地传递核心企业的信用,登记在区块链上可流转可融资的确权凭证,可以使核心企业的信任能沿着可信的贸易路径进行传递。第三个方面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我们回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上面的一些总结,区块链的分布式、难篡改的特点,保证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信信任穿透,信息共享。

  数字凭证可以加强多级流通和多方互通,极大可以加快供应链金融流转速度,以及原有开展业务的成本,减小开展业务的成本。区块链仅仅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升级改造的一块拼图。它配合这些数据沉淀起来,可信数据沉淀起来,基于这些可信数据,我们有更多的智能化的分析,多样的数据接入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但是话说回来,有关落地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当其冲的就是涉及到上链数据的隐私性问题,我们说共享账本中一个大的平台如果做不好信息隔离与隐私保护,这些供应链的数据是非常敏感和宝贵的,一定要做好隐私保护。第二个就是存储的问题,如果系统会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如何把这些沉淀的数据很好地管理起来?通过数据归档或删除的方式,不断地做本身的可持续性的,要去不断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