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要想在政治上获得更大话语权,只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彻底挫败了印度北上的企图,直接消除了美苏利用印度遏制中国的野心。此后几十年里,中印边境相安无事。
但是莫迪上台后,中印边境再次升起了狼烟,龙象冲突似乎避无可避。
据印度《克什米尔时报》报道,自中印两军在班公湖大打出手以来,中印两军加快了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按照印媒的说法,从5月27日到6月3日,解放军前出加勒万河谷约4公里,重新返回了1962年战争后的中方占领线。
《今日印度》不仅再次确认解放军前锋在河口地带,还称印军已将阵地西移1公里。换言之,中印两军都在磨刀霍霍,谁都不肯退让一步。而或许是为了炒作中国军队的威胁,印军多名“匿名官员”声称,中方的行动远比世界想象的有力。
印度权威军事专家舒克拉则表示,约有三个旅的解放军布置在加勒万河谷到班公湖的一百多公里的战线,有可能是为了攻击印度北阿坎德邦地区。
另据印度媒体报道,中方在两周之内派驻了直升机、重型工程机械等设施,在河谷内修建了近百处营房,印军则沿什约克河西岸公路筑垒防御。印度媒体和专家的说法引起了印度国内的震动。不过,从目前两军的部署来看,中印西部边境仍然很稳定,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既然中印都在维持“和平局面”,那为什么印度对解放军的一举一动都高度敏感呢?
首先是印度的报仇心理作祟。无论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还是最近发生的中印军人肢体冲突,印度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印度对此心理极不舒服,因此试图寻找机会一雪前耻。用印度防长辛格的话说,印度的自尊心不能再被损害。
此外还有展示大国形象的考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凭借经济的发展,印度军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印度自信本国的军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不再是对手。最为重要的是,与中国扳手腕,可以展现印度的大国实力。
莫迪上台后,多次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实施改革,让印度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列。莫迪的呼声甚至一度得到了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的支持,而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考虑也并没有反对。这样一来,唯一的一票否决权就在中国手里。
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的存在,才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抵御强权政治,也使得世界秩序变得更为稳定。印度虽然是南亚大国,但其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美国的霸凌主义不谋而合,如果其成为常任国,将可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坦白说,印度无论是军力还是经济力量都不如中国,其任何行动都是徒劳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