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眼”深圳书城湾区城即将在月底交付,作为全民阅读新地标,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建成后将给市民带来哪些新体验?一起看看吧!
主体建筑外围作业已完成,计划月底交付
近日,记者在深圳书城湾区城建设现场了解到,目前,两栋主体建筑的外围作业已经完成,“湾区之眼”的形态显现。工人们正在进行公共区域铺砖、收边收口等最后的收尾工作,全力冲刺三月底的交付节点。
湾区书城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负责人叶小明告诉记者,该项目去年进入装修和幕墙施工阶段,去年年底基本完成了消防验收和竣工验收,“我们计划今年3月份完成设备收口工作,然后进行交付,计划今年下半年开业。”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1万平方米,地处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东侧,直通地铁5号线宝华站,未来将协同城市干道与交通枢纽,将“一小时生活圈”辐射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项目建筑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规划了艺术花园、人文万象、无界生活、青年艺术聚落四大空间,南区则规划了10000平方米的湾区民俗馆以及欢乐META、湾剧场两大空间。
在设计上,项目以“玉盘”为设计理念,与宝安中心区中轴线上另一侧方形建筑宝安区图书馆、青少年宫相呼应,形成“天圆地方”的整体格局。
项目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首层与负一层之间存在大量的下沉广场与架空区域,实现地上与地下的有机联通,增加了参观流线的丰富性与书城项目“城市枢纽”的轴心功能。地下室建筑设计采用“曲水流觞”的蜿蜒曲线布局,与宝安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城市地下通道以及地铁线路完整衔接。通过“1环5廊”及9条地下功能通道,与周边城市及区块完整衔接的环形人行网络赋予城市区位的“中央枢纽”。
采用全方位创新业态,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湾区之眼”寓意湾区文化发展的着眼之处、点睛之笔,打造集知识成长、文化发布、艺文展演、科创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湾区之眼”将通过全方位的业态创新,打造成为全球地标级文化体验目的地:设有八大文化主题空间,通过沉浸式阅读场景的打造,为读者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场景;采用“文化新生概念+场所提供”方式,承担湾区文化发布功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布平台和文化发声高地;打造7×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综合策展平台,以文化研习为宗旨,通过源源不断的社群碰撞,缔造湾区文化盛景;
将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将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再次呈现,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的时空隧道,助力文化数字化发展。
据了解,“湾区之眼”建成后,预计年举办文化活动超过800场次,年均接待读者超过1000万人次,将成为深圳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的现代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充分展现深圳在全民阅读推广上的先行示范形象,给市民带来便捷、多元、亲近自然的阅读体验。
来源丨 深圳卫视深圳新闻、深圳工务署、滨海保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