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座五台山,就是诸多元素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大自然的一座博物馆

一座五台山,就是诸多元素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大自然的一座博物馆
2020年11月24日 17:01 新浪网 作者 新锐散文

  朝拜五台山的念头,在我心中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想借那五座佛音袅绕平台,在梵音叮叮,罄鼓阵阵,木鱼嘟嘟,宝幡列列,众佛排排,经声郎朗,佛乐齐鸣的佛教大气场中礼敬文珠,得到文殊菩萨智慧的加持,了却一次虔诚祈求的心愿。是我时常的梦幻。

  心中的夙愿,终在同学情中产生。同学们怀揣对佛国的敬仰,在2020年在秋染台怀之际,组成一个13人的独立团,随善结缘地切入到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中。一树一菩提,一山一世界的五台山在佛光里,以300多座寺庙变迁的语汇与花放的荣色,接纳了自我突破生存空间维次的我们。

  其实,五台山这个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的虚空法界,一直就在那里。你穿越也好,梦境也罢,山门都是开着。只是一路看山不是山,走山观远水的我们,被生活路边的野花引诱,偏离了道路与方向。人在返朴的拐弯抹角处,一座生活高岗上,悠然听到了五台缥缈而来的钟声。这才又透过时间的滤镜,从岁月皱纹的小道上爬出,“人之初,心本善”地重新转动忘在角落里的佛珠,性灵地穿越生活的“三重之门”,进入到本就在那里的世界之中。

  随众生心,示现所见。到五台山,拜登五台的菩萨顶,就成了我们上五台的正典。

  人修七世,才能拜五台。五台的文殊菩萨,对朝五台者,相迎1000里,送行800里。导游满嘴对五台的敬词,激发出同学们拜登菩萨顶的激情。脚步翻阅着佛音灌注的路径,心开意解地礼教入门,同学们还以《愿做菩萨那朵莲》歌为引导,在“修炼心法无杂念,烦恼丢一边”的音节里,伴着野草的闲摇,口念心想地转化在五台悦心悦耳的大气场里。

  五台山与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两个佛教寺庙。五台山的庙宇群,集中在台怀镇,我们的朝拜就从台怀镇的通显寺、殊像寺开始的。殊像寺它是中国最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它蕴含的佛法能量,远大于我们想象。虔诚地礼拜后,我们开始登菩萨顶。菩萨顶距离我们俗世远些,不是个人小我能完全能抵达的。裹俗蒙尘的我们,攀登菩萨顶,只为让俗眼俗心,能开一线智慧之光,恭谨地看一看佛界风光而已。

  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的菩萨顶,位于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也是文殊菩萨道场,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文殊菩萨与普贤是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文殊菩萨是智慧与善良的化身。持诵文殊菩萨心咒:“嗡阿喇巴札那谛”可消灭罪障,消除违缘,文思敏捷,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的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说到文殊菩萨,就不得不说说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了。五台山从前叫五峰山,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炎热难挡。据传说,一日,文殊菩萨乘祥云路经五峰山,按正云头,细加观看,见这里五峰擎天,万山簇拥,实乃风水宝地,只可惜炎热难挡,众生受难,于是,她便选五峰山为道场,要凭自己的智慧,借东海龙王之水来浇灭五峰之炎热,好让方圆几百里之内的芸芸众生有一个清净舒适的生存环境。她正这么想的时候,不料东海龙王正好前来请她去龙宫讲经。于是她暂入龙宫,在讲经数日之后,想方设法向东海龙王借来一块歇龙石,一下子,五峰山炎热顿消,气候变得清凉宜人了,五峰山遂取名为清凉山。为保清凉永存、百姓安居乐业,文殊菩萨便将这块歇龙石安放在了现在中台顶后面的清凉寺中。她原以为东海龙王宝贝多的是,少了这一宝如失九牛一毛,实在也算不了什么损失。

  不想,五位龙子布雨归来,不见了供他们休息的歇龙石,一怒之下腾云而来,只用龙尾一扫,就把离高的五峰山的五座山顶扫成了五座平台,清凉山也从此更名为五台山。东海龙王的第五龙子受文殊菩萨的教化,说服了几位兄长,不仅没取走那块歇龙石,而且从此皈依佛门,协助文殊菩萨护卫这方佛国净土,成了受人分外尊重的龙王菩萨。那些龙石改名为清凉石,一直保留至今。从此,文殊菩萨就长住于五台山,自然这里也就成了她的道场。清朝,它成为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这也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在一个时代的示现。

  走在佛音空灵道上的我们,行进在流水的时间里,也以流水的心态,自然感觉着山水里的禅意。其实,在我们上山之前,五台就将“修自己,度众生”的佛语,转换成台怀风铃的妙音了。“木鱼”声声,花开心上,我们一边攀登,一边感觉着佛音里的花语。风动、身动、心动,又阿弥陀佛地一步一步攀登起来。

  行走中,我们以大白塔为指南,仪式感地转换角度,用身体的元神,给力,又回归自性地转动起大白塔下的“转经筒”。岁月沧桑,时空变换。让情绪交缠在“转经筒”上,让不断流变情感里的领悟,在新的氛围里,转换出生命普遍路径的快乐。旋转起来的转经筒,转动并流变出我们恭敬心的情感的温度。盛开出我们拜登菩萨顶的快乐过程,情感之花,也在转换中呈现出我们心灵的色彩来。

  向上向佛再行,佛道转而往后。在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的无常之中,人转入道化气,气化人的香火联系之中。山阶上,天气运行着我们。人开始出汗。有人并也相继出现疲惫之相。台阶越来越陡,香火味也越来越浓。几个女同学抬眼一看,菩萨顶还在湛蓝的天空里,心又丈量不出自己到菩萨顶真正的距离。如如智又不现前,又自以为已入境界,望景生叹的止步山阶转角处了。

  坚信向上的同学们,呼吸着漂浮在空气的香火味,身心有些触动,仿佛有威神加持之意。向上的同学们,看到自己与菩萨顶的距离越来越近,人更来了精神,要再努力,身体将人带进神仙居住的画面里。人在佛道上和合而生起欢喜的相状来。

  阿弥陀佛!美哉,美哉!手扶道门柱,回身牌楼下四望的刘为华同学,大为感叹。学着陈毅老爷子的话说:“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这是陈毅一九四八年春,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作的诗。我们都置身在牌楼下,远处的山,蓝天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以寺庙建筑的长方与圆形红与白述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而生长在寺庙与山峦民居之间的树木,以绿与黄生动句逗着禅意的台怀,人在阳光普照里的台怀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的得妙之处。我对刘为华同学说,来一个自己的诗。刘同学手指了指山下的大白塔,就它了。本想吟诗赠天下,谁知心中无文化,今朝有幸见白塔,阿弥陀佛好回家。佛在心中的同学们,一念般若生地在人生花甲的佛道上,向纯,向善地笑答着。

  禅意的台怀,使我们开怀。女同学费维珍跑过来,看我这张照片怎样?台怀为背景,人被虚化在蓝天下盛开的莲花上。飘飘然,有神仙之感。好,洪玉贵男同学说,你已融化在五台的蓝天里了。费同学自然地回,本觉本有,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蒋惠文同学说,我们以台怀为背景,留个纪念。手机像素不行。洪玉贵,不要怕麻烦。虽然说相由心生,但人内明与外形都很重要。要将我们展开的状态与台怀世界衔接在一起,还是要用好的照相机。不然,心灵之光调节出的情感,放大变形,就不好了。照,白塔要显露出来,那是我们“回家”的路标。

  尽显眼底的台怀镇,成了我们的故事。流逝着千年光阴的五台群山的烟云,飘荡起我们的气息。想象在我们心仪喜爱的地方层层铺开。映照在眼睛里的台怀,土石瓦砾间的每一座寺庙、建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也随时准备再生的时间与我们结缘。

  就说这眼下的白塔吧!我手指白塔说,我在没有做功课前,根本就没有想到,它是一个叫阿尼哥的尼泊尔人修建的。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我一面感觉着台怀吹过来的风,一面在草木与香火淡飘的气息里接着说。这个叫阿尼哥(1245—1306)的人,一作阿尔尼格尼,字西轩。尼波罗(今尼泊尔)国人。以绘画、雕塑和铸像著名。元朝中统元年(1260),他随尼泊尔80名工匠到吐蕃(今西藏)建造黄金塔,深受帝师八思巴的器重。第二年黄金塔成,八思巴收他为弟子,并带他见了忽必烈。后阿尼哥在五台山住了13年,在督建万圣佑国寺的同时,设计建造了塔院寺的大白塔,还修建了北山寺。大白塔通高56.4米,塔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悬铜铃252个,刚刚我们路过,悦耳之声就是风吹铜铃作响发出的。这样,雄伟瑰丽的大白塔便成了五台山的标志。我们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空虚中,感慨觉知着五台物语的新奇与内涵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五台,就是中国建筑、文化、宗教、绘画、音乐、诗歌诸多元素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大自然的一座博物馆,是 人类宗教文化活动与天地造化的结果。还有山上如同巧夺天工的壁画,石刻,数不胜数的美丽风景与历史上的梵僧、皇帝、诗人、画家、旅行家等等,积淀成了深厚的五台山文化神韵。加上国际友人和公主大臣到此山结缘,使佛国胜境,更增添人文的色彩来。历史上自第一个到五台山巡幸的北魏孝文帝后,共有9帝18次,题诗送匾,赐金建庙于五台山。加上王公大臣护持五台山,更多的善男信女们的求拜,更使五台山佛教文化日渐繁盛起来。

  走在“一龛香火梵仙山”中,读着时间阴阳篆刻在路边照壁上感通的文字,看着前世今生就开在时间水里的形象“水莲”,人在常怀慈悲与佛光气场的善境里,身体都浸染着佛音。其实,登菩萨顶,也就是翻阅五台山的一段人文历史,也是实现自己的过程行进在螺旋上升 中的我们,将愿力转化成向上的动力攀升着。伴生在上升空间的人文景点与佛光无常升腾的云霞,使我们眉宇间都洋溢着欣喜。

  佛家认为,人108个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离苦得乐的佛土。

  向上是一座面宽15米的木牌坊,三门四柱七檐是五台山最大等级,最高建筑最精的木牌楼,上书“灵峰胜境”四个大字,是康熙33年御笔亲题。我看着镶嵌在木牌坊岁月伸缩纹理的康熙字遐想,并想体察这佛路上,向路人、香客显露的东西。就听到有人喊我名字。转头一看,是专程从深圳赶来朝台的王坚同学,在光照里向我招手。费同学也招手示意。她们要在象征的108个台阶上留个影。真是一念一世界,一人一菩提。人在这大的佛语气场里“信受奉行”,当然是个好主意。风风雨雨几十年,现在明心见性了,我说,将烦恼踩在脚下,要再喜悦一些。佛身都有常光,眼里要有光,体态得自然。享受你们美好的“夕阳”,做好家中的“菩萨”,护佑好自己的子民。人在新的环境里,调整自己,使身体的运行秩序同外界天体、自然保持一致,没有什么不好。你的心就是整个世界。看这里,吉祥如意。手机与佛光咔嚓就合录下了她们真实的象形。

  一诚一切诚,一敬一切敬。人在道上,领悟道,感受道,融入道。沿着108级石台阶佛道,步步登高,内心蕴藏的储备能量都调动起来,一会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此时,我们站立,风将五台山时空里的能量,又源源不断地吹流入我们的身体。禅定,顺着108级石台阶往下看,108级石台阶前的照壁上,一个大“佛”字赫然亮眼。人不断地从“佛”字的背后,走向显示着108种烦恼的石台阶,随缘而攀。

  五台的神秘就在这里,人人都知道这路陡峻,可非要以身相试。芸芸众生,从清顺治皇帝说起,到今天突然从歌坛消失,出家五台的李娜。他们都是超越了俗世自我,将本应该走的路放下,解脱在被领会的存在之中吗?这种放下与实在意味着什么?不是说,生活就是 修行吗?又为什么一定要转换自己熟悉的生活频道,用另一种“隐”的生活方式而生存呢?看破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生活,不就是将从前那些习气烦恼全部放下吗!这不就是福力变现的自然吗?佛门不用爱,用慈悲。阿弥陀佛!巨大的“佛”字,将我还没有尝到的法味,参不透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缠结在“佛”字的笔画间。看来,我只能登上心中的菩萨顶,祈请文珠菩萨,开智点化了。

  越往上光明愈大,登上菩萨顶,眼睛一片明亮。阳光下的山顶上一片金碧辉煌。被乾隆帝赐为“白袍将军”的两棵白皮古松,挺立护卫在三彩琉璃瓦覆盖的大雄宝殿门前。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文殊殿与大雄宝殿,两旁同时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环视全寺建筑,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金光闪烁。菩萨顶建筑的形态与气魄,大有皇家宫室之象。人抵达这光、音声、香气弥漫的地方,仿佛就置身于欲界之外的佛国仙境之中。

  大雄宝殿,是寺里举行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四周有石雕的回廊环护,前面则与卷棚重檐式的献殿连为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内供释迦、弥陀、弥勒三世佛。在这座庄严的大雄宝殿里,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同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生前于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我与我的同学们在一种光的香气里,安静无语地排队,打开自己,调整频率,走进大雄宝殿,等待文珠菩萨的加持。

  后记:一篇小文,道不尽登菩萨顶的一路风光,更蕴涵不出自然台怀的佛音。我愿用文字串起的佛珠,转动思想里的云霞,转化五台佛山云雾里,一些眼见与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实在。让山外的人,感受我们向佛的一次登攀,也感受佛里佛外,菩萨顶的风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五台山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