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儿子婚礼当天坠亡,儿媳要分183万遗产:悲剧背后,是中国1.5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隐痛

儿子婚礼当天坠亡,儿媳要分183万遗产:悲剧背后,是中国1.5亿独生子女家庭的隐痛
2020年11月30日 17:00 新浪网 作者 V-倾我们所能去生活

  文 | 李月亮 千千结

  这段时间,辽宁的一对老人心力交瘁。

  他们37岁的独生子去世了。

  新婚当天,坠楼身亡,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

  而就是老两口悲痛欲绝,濒临崩溃的时候,又一个噩耗雪上加霜:

  刚刚领了证的儿媳妇,提出要分儿子的遗产。

  儿子还没出殡,儿媳就去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要求冻结儿子名下的183万存款。

  老两口傻眼了。

  他们说,这笔钱不是儿子的,是他们老夫妻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当时因为自己年迈体弱,朝不保夕,才决定存在儿子名下。儿子月入三千多,根本不可能攒这么多钱。

  哪知道,转眼间儿子没了,养老钱又要被别人分走。

  这让年近古稀的老人,既悲痛,又焦灼。

  而法院经过两次审理,支持了儿媳的诉求。

  因为事实很清楚:钱存在儿子名下,儿媳是儿子的合法妻子。

  这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

  除了争论儿媳该不该分走这笔钱,更多人感慨:

  两位老人也真是可怜,经历了丧子之痛,又要面对财产纷争,未来还不知道怎么过完余生……

  年迈失独,何其悲苦。

  100万个失独家庭的痛

  中国大概有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

  这些家庭,一旦孩子出了意外,那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这件事太可怕,绝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想象那样的灾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而事实上,中国大约有100万个失独家庭。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痛彻心扉的老人,和他们孤苦无依的余生。

  他们可能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失独老人”。

  但因为种种原因,悲剧发生了。

  微博上有位名叫“指鹿”的失独妈妈,她唯一的儿子在2014年冬天永远离开了她,才25岁。

  儿子是一位工科博士,在美国工作,本来是她全部的骄傲和寄托。

  可原本健康明朗的儿子,忽然查出了重病,在美国治疗了很久,动了七次手术,花了很多钱,最后还是走了。

  从那以后,这个妈妈就陷入了绝望,天天在微博上与儿子隔空对话,一天一天熬着过日子。

  今天是头七,真想买个大冰柜把儿子的身体给保存起来,那么个大高个说没就没了,就像梦一样。

  儿子,妈妈想你啊 ,你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

  宝贝儿,你在人世间9245天,离开我们已经22天了。儿子,妈妈想你,妈妈想抱抱你啊。

  再也没有儿子了,再也没有人喊我们爸爸妈妈了,儿子啊,你可知道我们泣血的呼唤,人去屋空,凄凉无限,对你的思念日夜增长……

  只有这样和儿子说说话,她心里才会稍微好受一点,才会觉得儿子依然在身边。

  本来,她想着跟老公相依为命,凑合着过完后半生算了。

  可有一天,忽然有朋友跟她说:

  失独家庭的老婆就应该大度一些,主动提出离婚,让老公找年轻的再生一个。

  她听了这话,顿时懵了,感觉像被当头打了一棒。

  她愈发觉得,失独妈妈的处境,是多么痛苦和艰难。

  后来,她不顾自己五十多岁高龄,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怀一胎。

  很多人不理解,说她疯了。

  但那种“想再有一个孩子”“想再听一次妈妈”的愿望太强烈了。

  终于,54岁那年,她早产生下来一对双胞胎女儿。

  过程之艰难,外人难以想象。

  女儿的到来,总算让她的人生恢复了一些色彩。

  但她依然无法淡忘离开的儿子,依然常常来微博跟儿子说话。

  那些话,也依然令人泪目。 

  高龄再生,危机重重

  在百度搜索“失独老人再生”这个关键词,你会看到有大把50岁、60岁高龄的失独妈妈,不顾生命危险再次生娃的新闻。

  最高龄的失独再生妈妈,是一位已经67岁的老人。

  她叫张恒,独生子在34岁那年遭遇车祸,猝然离世。她悲痛欲绝,难以接受,最后艰难决定:再生一胎。

  经历了种种困难,她终于通过试管婴儿怀上了双胞胎。

  然而,好不容易怀上孩子的她,去医院产检时却遭到了很多医生的拒绝,有的产科医生直接建议她引产。

  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她,而网上舆论,也一边倒地不支持她再生。

  网友们说她“太自私了”:

  这么大年纪,生了孩子真的能照顾好吗?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想想孩子的未来!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这位67岁的准妈妈很无助:

  我不过是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成了罪人?

  但是,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失独再生的重点不在于“生”,而在于“养”。

  养育子女是一项非常重的负担,经济上,精力上,心智上,都要给孩子提供差不多的条件,年纪大点的老人,很多方面根本跟不上。

  广东就有一对失独再生老人,因为不堪重负而选择了轻生。

  2002年秋天,家住广州的文姨和丈夫刘叔因意外痛失爱子。

  思前想后,他们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又生了一对龙凤胎。

  当年文姨已经50岁高龄,白头妈妈产子的新闻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然而,因为年龄太大,家境又清贫,他们实在难以抚养这对龙凤胎。

  十年后的一天,夫妻俩在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后,终于撑不下去了,相继从自家小区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自杀前,两人曾跟别人说过,十分后悔生了这对孩子,并求助居委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希望有好心人收养这一对可怜的儿女。

  这是怎样的人间疾苦啊。

  理性地说,不顾一切高龄生子,确实是不负责任。

  但那些失独后没有再生的老夫妻,过得又是怎样的日子呢?

  有的整日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以泪洗面。

  有的扔掉了所有孩子的东西,避免睹物思人,往事却电影一样,整日在脑子里一幕幕回旋,每每忽然跳出一个镜头,就让他们失声痛哭。

  他们常常孤坐在空寂的房间里,开着电视,却根本不知道在看什么。

  他们害怕过节,“别人过节我过劫”。

  他们更怕生病,一个人躺在床上,四下无人,一口热水都喝不上。

  进养老院、上手术台,他们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

  有一天离开人世,都不知谁能发觉,谁来送终……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是自私地高龄产子,还是无望地孤苦终老?

  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

  有些悲剧,只要发生了,你面前就没有正确选择了。

  怎么做,都是苦。

  儿子留下了遗腹子……

  与上面那些拼上性命也要再生一胎的失独父母不同,还有一类失独父母,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儿媳肚子里的遗腹子。

  知乎上,关于“遗腹子”的讨论几乎清一色的都是:

  丈夫去世了,我不想生下来,但公公婆婆想要这个孩子,怎么办?

  白发人送黑发人,无疑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而如果儿媳肚子里还有儿子的生命延续,绝大部分老人都会希望孩子能留下来。

  可现在,养育孩子如此不易,夫妻协力尚且难以应对,单亲妈妈要一手带大孩子,更是要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辛。

  就算公婆承诺出钱出力,重担肯定还是要压在媳妇身上。

  所以,很少有媳妇,仅仅为了“给公婆留个希望”,而生下没有爸爸的孩子。

  有网友讲了一件事,令人闻之心痛:

  一对老夫妻,儿子在国企上班,收入不错。

  后来娶了媳妇,老人拿了礼金20万,又给了购房首付15万。

  一家人本来和和美美,岁月静好。

  谁知,儿媳怀孕四个多月时,儿子忽然在单位意外身亡。老两口和儿媳妇都悲痛欲绝。

  协商后,单位给了近百万赔偿金。儿子的遗体火化,安葬了。

  年迈失独的两位老人心如死灰,唯一的一个念想,就是儿媳腹中的孩子。

  为了让儿媳留下孩子,他们把60万赔偿金给了儿媳,又放弃了儿子的房产。

  结果几天后,他们得到通知:孩子没了!

  说是儿媳悲伤过度,滑胎了。

  老两口如五雷轰顶,开始了与儿媳妇的漫长诉讼。

  历经一审,再次一审,他们追回了25万和一半的房子产权。

  看起来是他们赢了。但是真的赢了吗?

  这样悲痛的故事里,哪有赢家。

  对簿公堂的双方,哪个不是被命运打入深渊的可怜人。

  怎么办?

  我国老人的养老模式,叫“9073”。

  就是说,有90%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人在社区机构养老,3%在养老院。

  不难看出,大部分老人还是靠儿女养老。

  所以,失独的可怕在于,它不只夺走了你最爱的人,还让你失去了生命最重要的寄托,和晚年最得力的依靠。

  当那些失独者到了晚年,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还没有太多积蓄请保姆或住养老院,他们怎么办?

  这是整个社会都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祈祷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都一生安好。

  但同时,也不得不直面这“独苗”背后的风险。

  正如那位失独妈妈所说:

  独生子女家庭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已经5年了,当初很多专家估计会迎来一波“新生儿潮”。

  然而事实上,二胎政策后的生育率比预想中要低得多。

  2019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多养一个,实在要多付出太多心血和金钱。

  而且现在年轻人如此繁忙,养一个孩子就已经心力交瘁,第二个更是没时间生,没时间养,没时间辅导作业……

  可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又不得不面对可怖的失独风险。

  这是摆在无数夫妻面前的巨大难题。

  怎么办呢?

  我一个亲戚,去年6岁的女儿重病,险些离世。后来好不容易抢救过来,她也是吓得失了魂。

  今年她怀了二胎,意味深长地跟我们说:

  还是多攒个孩子吧。要是实在不想生,那就尽量攒点钱。

  这可能是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在被噩运关照后,最本能的选择。

  也许有点自私,但也真的很现实。

  我从来不劝人生二胎,但也有点认同她的话,面对巨大的、不可控的风险,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要么多攒个孩子,要么多攒点钱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