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牙俐齿|全世界都快放弃这项技术,它却还在死磕……

“宁”牙俐齿|全世界都快放弃这项技术,它却还在死磕……
2020-10-27 08:10:24 灯影过客

差不多冬至

一早一晚还是有雨

当初的坚持现已令你很怀疑

很怀疑,你最尾等到只有这枯枝

苦恋几多次悉心栽种全力灌注

所得竟不如别个后辈收成时

……

相信,陈奕迅这首《葡萄成熟时》很多80~90后都有听过,这里面的歌词用来形容车界的“技术偏执狂”-马自达,可说是最贴合不过了。

时光倒退回1954年,德国的NSU公司在汪克尔的主导下,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转子发动机。1960年,汪克尔转子发动机首次被公开。1961年马自达公司的前身(东洋工业)与NSU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彼时除了马自达外,还有通用、奔驰、丰田、雪铁龙、劳斯莱斯以及铃木等车企都对转子发动机的技术表示感兴趣。

此后,有不少车企都增研究并推出过转子发动机,比如奔驰的C111系列试验车,就在1969年和1970年搭载过奔驰自家研发的2款转子发动机,并创造出0-100km加速4.8s的成绩和300km/h的极速。但很快,奔驰的工程师们也发现了转子发动机除了有明显的优势外,缺点也同样让人头疼。最终,奔驰权衡利弊后就放弃了转子发动机的研发。其它车企也在试验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转子发动机这条路。

而反观马自达,在花费巨资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技术后,便组成了转子47士(47位技术人员)去攻克和改善转子发动机的缺点及问题。

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的1967年马自达搭载自家转子发动机的Cosmo Sport跑车。该跑车在1968年参加了德国举办的84小时汽车耐力赛,并顺利完成三天半的赛程,荣获综合得分第4名。一举用实力打了那些不看好转子发动机的人的脸。

在Cosmo正式上市发售之前,马自达为本土各地经销商提供了60辆Cosmo进行耐久性测试,包括连续行驶10万公里和累计行驶70万公里,而整个测试过程更是长达一年之久。由此可见,马自达的转子47士的日夜付出的努力并不是盖的。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它车厂都在忙着卖车赚钱研发新技术,然后再用新技术帮助卖车赚钱。但唯独马自达这个品牌一直用实际行动把“一生悬命”和“工匠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是,卖车赚钱,研究转子技术,然后无限循环。

在1978年马自达带着Savanna RX-7 787B赛车,连续13年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最终在1991年马自达车队终于赢得了冠军的宝座,而那辆搭载转子发动机的787B赛车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声名大噪。

再之后石油危机的降临,让转子发动机的高油耗缺点被瞬间放大,转子发动机一度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2003年,马自达宣布搭载新一代转子发动机的RX-8登场。但是转子发动机这种高效、高转、高油耗的机器,注定不是为代步而生的,其对油品及保养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于是在RX-8之后,转子发动机再一次沉寂了。

幸好在前一段时间,马自达的CEO在马自达MX-30本土上市发布会上亲口公布,在未来,MX-30车型将会搭载一台转子发动机增程器,为电池充电。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转子发动机的优势和劣势。

马自达第一款转子发动机的缸内磨损情况,马自达工程师们把这些缸内的磨痕,称之为魔鬼的爪痕!

气缸内的两边永远是一边是燃烧室(上图左边),一边是进气室(上图右边),所以温度的不同将导致发动机的密封性较差。

新一代转子发动机依然难以避免磨损的问题。

优势:体积小、重量低、重心低、惯性低、振动小、故障率低、升功率高。

劣势: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油耗高、排放污染重、发动机密封性不足、缸体容易磨损、维修成本贵。

估计看完转子发动机的优劣势对比后,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其他车企都果断放弃了转子发动机了吧。但回过来想,如果没有马自达这种一直坚持的精神,那这个世界可能就会什么都循规蹈矩,了然无趣。正是马自达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动机技术,不一样的驾驶感受。更重要的是那份值得学习的工匠精神,再说,万一哪天马自达在技术或材料上有所突破的话,说不准就又是一次颠覆世人认知的大事了。

毕竟,用小型的转子发动机来发电,在重量和转速方面,都肯定会比传统的发动机更有优势一些。而且马自达也早在2003年便开始研发氢燃料转子发动机等技术,相信在马自达的不懈坚持下,转子发动机的未来依然可期。

视频丨《人间烟火》:想让摆摊变得更艺术?一辆欧拉R1就够了!

视频 | 一起爬山吗?开辆GT送咖啡是什么感觉?

视频丨梦想清单①:生活本就是一场冒险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