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2020年02月13日 07:07 新浪网 作者 史文乐见

  如今我们看到的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时期以南京故宫为原型修建而成的历史古迹,又叫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最具特征性的代表,也是世界现存最完好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参观。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故宫的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内部结构精细且巧妙,有10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宫殿屋顶,并配备五彩缤纷的构件,因此整个故宫看起来威严肃穆。

  根据史实记载,明成祖选择迁都北京是因为有大臣上奏北京是"龙兴之地",古代皇帝大多封建迷信,加上当时北京又是明成祖的封地,因此他大力提升北平府的地位,并促进百姓迁入北京充实人数,在故宫的修建上,更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经历了长达11年的准备工作,从全国各地运来了珍贵的木材和石料。在故宫的布局上,除了以三大殿为中心,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而在紫禁城内,光大大小小的房屋就有九千多间,一位宫里的老太监曾这样说过:故宫有70多口井,却没有人敢喝井里的水。这究竟是为何呢?从故宫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结构来看,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一、 灭火

  凿井自然是因为有水源,故宫里宫殿有七十多间,均由珍贵的木材构成,而水井有一百多口,布局十分合理。由于这些宫殿均以木质结构为基础,因此遇到雷雨天气又或是宫人操作不慎,就很容易引起火灾。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嘉靖三十六年和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都发生了巨大的火灾,多处宫殿被焚毁,损失严重,前后的修建复工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让统治者不得不重视防火灭火,这些水井便逐渐派上用场。

  每当发生火灾时,宫人们会就近抽取井里的水用来救急,可以说井水是当时故宫里最有效的灭火来源。明清时期曾发生100多起火灾,但故宫依然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可见这些水井在保护文化古迹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二、 封建迷信,喝井水不吉利

  在如今的宫斗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各宫嫔妃勾心斗角,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因此投井自尽或是井水下毒之事时有发生。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最有名的当属"珍妃井","珍妃井"原先只是顺贞门内一口普通的水井,在八国联军入侵紫禁城前夕,慈禧太后出逃因为不想带上总是与其对抗的珍妃,便以免受洋人辱没为由,命人将其溺死于此井中。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光绪帝伤心之余却又无可奈何,苦于自己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只得第二年回京的时候,准许珍妃的家人将其尸体打捞出来好好安葬,珍妃的姐姐瑾妃为了哀悼妹妹,在这口水井的北侧怀远堂设了灵堂和排位,而这口井也保存至今,成了故宫著名景点之一。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其实珍妃的故事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明清几百年封建王朝的权利斗争,血雨腥风之下,这些水井里不知道承载了多少无辜的冤魂,井里的水通过尸体的浸泡,水质也不可能合格,加上冤魂萦绕,给宫里带来了不少恐怖气氛,闹鬼之事也经常发生,因此无人敢喝井里的水。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三、 井水水质不适合饮用

  前文也提到过,既然故宫住着这么多的皇亲国戚和太监宫女,肯定需要大量的水源用于生产活动。那么宫里的人究竟喝的什么水呢?

  乾隆皇帝曾做过实验,对比了多处的水源后得出结论,玉泉山的泉水最适合宫廷使用,而井水是地下水,本身就有异味且是硬水,喝了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故自然没人敢喝故宫井里的水了。

  "故宫70多口井,没人喝里面的水",三点原因告诉你,你也不会喝。

  如果遇到有人往井里投毒,故宫几十口水井因为相通,也会导致水质污染。这些水井还连接外界的御河,导致各种排放的垃圾和动物尸体流入井水中,长此以往,水质变得越来越差。不过虽然不能饮用,但是平时宫人们用于打扫宫殿还是比较方便的。

  由此可见,故宫里的井水一是人们不敢喝,二是确实不能喝,老太监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这些水井的布局和使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虽然它们看起来没有宫殿那么华丽夺目,但是在应对天灾人祸时,却能够物尽其用,故宫几百年的文化也得以流传下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