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永昌故郡 时代楷模】(七)从两份发掘简报说塘子沟文化

【永昌故郡 时代楷模】(七)从两份发掘简报说塘子沟文化
2024年03月25日 21:44 新浪网 作者 春满隆阳

  塘子沟遗址位于隆阳区蒲缥镇西北约2公里的塘子沟社区东100余米的小山顶上。1975年发现了该化石点。1981年文物普查时,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1983年9月,中国科学院青藏综合科学考察队古脊椎动物组考察时把塘子沟遗址的时代定为全新世早期。

  经文化部批准,省市联合考古发掘队于1986年12月26日至1987年1月9日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共开挖5个探方计125平方米,撰写成《云南保山塘子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发表于《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6期)。

  2003年,“云南西部高黎贡山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考察”项目研究小组对该遗址进行了新的考古发掘,共开3个探方计70平方米,撰写成《云南保山塘子沟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发表在2004年的《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论文集》。

  这两次考古发掘并形成的发掘简报,是研究塘子沟文化的重要依据。

  一、两份简报的对比分析

  《云南保山塘子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指出,本次发掘共涉及3个地层,其中第二层为文化层,共计出土石制品400件,骨角牙制品124件,人类化石7件,动物化石仅云南省博物馆保存的就有1800余件,另有人工击碎的动物骨骼200余公斤。另据张兴永、耿德铭、刘晖所撰《塘子沟早全新世哺乳动物群》载:本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共计2304件,包括螺,蚌,蜗牛,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除此之外,还有植物化石若干,房屋和用火遗迹。《简报》根据碳14测定结果认为:塘子沟遗址所处年代大约为8000年,属于旧石器晚期,塘子沟文化是云南省继元谋人文化之后的第二个旧石器考古文化。又根据大量出土的广泛使用刮磨技术制成的骨角牙器和斧形砾石刮削器分析指出,塘子沟文化带有从旧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的性质。

  《云南保山塘子沟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指出,本次发掘共涉及5个地层,其中三、四层为文化层,第五层与1989年简报的第三层相似。该简报未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细致阐述,只概括指出获得石制品、骨器、角器、牙器及人类化石、动植物化石等标本数千件。动物化石方面的记述有脊椎动物化石有鱼纲和哺乳动物纲两大类。其中鱼纲中有黄氏鲢鲅相似种1种;哺乳动物纲包括食肉目、啮齿目、偶蹄目、灵长目、奇蹄目和攀鼩目等共41种。较1989年的简报更加清晰。植物化石的研究也更深入,初步鉴定有清风藤科的笔罗子、楝科的苦楝、芸香科的山黄皮、木犀科的桂花等。文化遗迹方面除同样发现用火痕迹外,还发现大量红色颜料和少量黄色颜料。《简报》根据出土物综合分析判断:塘子沟遗址属于新、旧石器过渡时期,其动物群属于晚更新世末期。

  二、塘子沟文化及其特点

  两份简报中,1989年简报就塘子沟遗址的发掘提出了塘子沟文化的概念,认为:“塘子沟文化就是以单平面砾石手锤为代表的、石器与骨器(包括角、牙器)并重的以狩猎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文化。”2004年简报侧重于塘子沟遗址出土文物的时代划分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综合前人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塘子沟文化表现出如下特点:

  1.多样性的生物群体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人类的早期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丰富的动物群体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蛋白质。“蒲缥人”在与动物搏击中不断增强人的体质,不断积累与动物搏击的智慧与本领。1989年简报显示出土动物化石包括无脊椎动物(螺、蚌、蜗牛、鱼、鸟类等)和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5目13科25属29种,代表至少195个个体。除智人外,有短尾猴、叶猴、巨松鼠、霜背大鼯鼠、黑鼠、中华竹鼠、无颈鬃豪猪、豺、包氏大熊猫、西藏黑熊、棕熊、黄喉貂(青鼬)、猪獾、小爪水獭、花面狸、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虎、孟加拉虎、爪哇犀、野猪、小麂、赤麂、水鹿、毛冠鹿、青羊、圣氏水牛和羯牛等29种。2004年的发掘中,除上述哺乳动物外,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有灰叶猴、东京仰鼻猴、仰鼻猴、豚尾猴、猕猴、蜂猴、树鼩、东亚屋顶鼠、赤腹松鼠、白腹巨鼠、栗背大鼯鼠、黑白飞鼠、帚尾豪猪、黄麂、汾河麂相似种、大额牛等15种。这些动物群体是“蒲缥人”的生活伴侣,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食谱。

  丰富而庞大的动物群体需要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植物环境。就出土的植物化石而言,1989年简报中说“植物果核、树干若干”;2004年简报中指出:“本次发掘采集到的植物化石以种子为主,初步鉴定有清风藤科笔罗子,楝科的苦楝,芸香科的山黄皮,木犀科的桂花等。”尽管出土的植物化石给我们提供的资料很少,但我们可籍此从塘子沟遗址所在的地理状况推想到“蒲缥人”和庞大的动物群体生存的自然条件:山峦连绵、坡谷交错、湖盆勾连的地貌环境,暖热湿润的气候环境,以森林为主又兼有草地、河湖、沼泽的生态环境。这种山湖环境优势给居住在山麓、坡边、湖畔的“蒲缥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他们在狩猎走兽、飞禽和捕捞水族的生产中获取繁衍生息的蛋白质,又在丰富的植物群体中采集维持生命的维生素。“蒲缥人”选中塘子沟台地作为定居之所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战略性抉择。

  2.以打制石器为主体,兼有大量骨角牙质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人类征服自然并从自然界猎取赖以生存的食物的必要器具。塘子沟遗址总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的发掘了125平方米,所获材料总计2300余件,包括人类化石7件,石核、石片、石器等石制品400件,骨制品46件,角制品71件,牙制品7件。打制石器是石制品的大宗,刃口多作单向粗放修理,多用器较常见。2003年发掘了70平方米,出土的文化遗物也以打制石制品、骨器和角器为主。还发现罕见的复合石器、局部磨制石器、磨棒、大量红色颜料和少量黄色颜料。也有较多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另据朱之勇、王赫、吉学平所撰的《云南保山塘子沟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一文中显示:本次发掘共出土石制品670件,包括石核22件,石片345件,工具94件,碎块、碎屑209件。两次考古发掘所出土生产工具均以石质工具为主,共1070件,包括石核、石片、砾石、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琢孔石器、有坑石器、石砧、普通石锤、扇形敲砸器、单平面砾石手锤、弹丸、砺石、雕刻器、石锥等。第二次发掘还出土少量局部磨光石器和磨棒等新工具。这是旧石器晚期向新时期过渡的重要标志。从骨角牙器的角度看,第一次发掘出土的骨角牙制品共计124件,占本次发掘中石、骨、角、牙制品总量的41.6%。小型石制工具和骨角牙器的出土说明“蒲缥人”的生产生活已达到较为精细的状态,引领社会逐步进入新石器时代。

  3.以狩猎为主体,兼有采集与捕捞的经济形态。

  两份简报所显示的大量的动物化石汇集于塘子沟遗址,数量庞大的人工击碎的动物骨骼和火烧骨骼的痕迹,无一不表现出狩猎是“蒲缥人”的重要生产生活方式。“蒲缥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利用石芽凹窝做火塘以薪火相传。既给他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使他们告别了茹毛饮血、食腥啖臊的时代。植物果核的发现,清风藤科笔罗子,楝科的苦楝,芸香科的山黄皮,木犀科的桂花等种子化石的出土,并不能代表“蒲缥人”已具备植物种植技术,但他们采集时令果实和植物叶作为绿色食品以裹腹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无庸置疑的。鱼、螺、蚌、蜗牛等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出土,表明“蒲缥人”的另一生产生活方式是捕捞。因此可以说,塘子沟“蒲缥人”的生活属于以狩猎为主、辅以采集和捕捞的经济类型。哺乳动物为他们提供蛋白质需要,也为他们提供防寒的衣料,骨针正是他们用以缝补衣服的重要工具;砍砸器、石弹丸、石锤、骨角牙锥等等生产工具为他们狩猎种类动物和取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居住形态丰富多样,洞穴、岩厦与人工建造的简易房屋混合。

  塘子沟遗址所表现出的居住生活方式为:洞穴(岩厦)为其提供遮风避雨的居住环境,洞穴(岩厦)外的台地是他们生活的空间。塘子沟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有柱洞、夯土面(或居住面)和火塘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蒲缥人”已能在洞外台地建造简单的房屋,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无独有偶,这样的居住生活方式在此后发现的龙王塘遗址、万仞岗遗址、老虎洞遗址、火星山大岩房遗址、大马厩岩房遗址等同一时期的遗址基本是一致的。概言之:以“蒲缥人”和“姚关人”为代表的塘子沟文化,先民的居址大多选择在河流或湖泊边缘的山丘,居住形态有洞穴、岩厦和人工建造的简易房屋。这是怒江流域喀斯特地理环境给他们提供的天然庇护所,也是旧石器时代文化演进的结果。 

  5.晚期智人向现代人过渡时期的人类形态。

  关于塘子沟遗址的年代问题,1989年简报有两种说法:一是依据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界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一是依据出土的刮磨技术制作的骨角牙器和斧形砾石刮削器等情况认定为有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性质。2004年简报依据出土的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认为塘子沟遗址属于新、旧石器过渡时期。

  在2004年的简报中我们发现,这次发掘新发现的文化遗物中有“大量红色颜料和少量黄色颜料”。这与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文化、富源县的大河文化有相似之处。这些颜料的出现,既证明了原始宗教已经产生,也应该是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乃至装饰物产生的标志。两次考古发掘均未出土作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符号——陶器。但塘子沟遗址石制工具的小型化,复合石器和骨角牙器的精制化,都充分说明了“蒲缥人”加工技艺的精熟。2004年简报中提到的磨棒,正是他们进行产品及食品加工的重要工具,为新石器准备了磨制技术。再从两次发掘出土的石制工具来看,其形态不仅有旧石器时代常见的三角形和梯形,还出现了扇形、棱形、心形、球形等形状,这是他们原始审美意识的客体化呈现,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储备了美学基础。到新石器时代进而有了龙陵大花石遗址的“石刻花卉”,以及施甸狮子山遗址中“施甸采集石斧上的线刻画”等富有美学意义的石器。

  三、塘子沟文化圈

  塘子沟遗址代表的是怒江流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从目前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来看,保山市范围内有龙王塘遗址、万仞岗遗址、火星山大岩房遗址、大马厩岩房遗址和老虎洞遗址,德宏州的芒市轩蚌地点,临沧市有永德县大岩房地点、镇康县流水石岩洞地点、镇康县豹子洞地点等等,它们都表现出与塘子沟遗址居住环境的一致性、出土石制品类型分布和加工技术的近似性,各遗址又都出土不同数量的骨、角、牙制品。结合上述塘子沟文化的特点,我们可把怒江流域同时期的这些遗址概称为塘子沟文化圈。这里仅简要介绍保山市范围内除塘子沟以外的的五个同时期遗址。

  1、龙王塘遗址

  遗址位于隆阳区板桥镇龙王塘农民公园的龙溪山东麓的洞穴,1987年1月发现并对暴露的文化层进行清理发掘。清理的遗址地层共五层,其中第四层属文化层为褐色砂质粘土。本次清理共出土和采集石器、石片41件,包括砍斫器、刮削器、石硾、砍砸器、尖状器、装饰器等等;动物化石标本150余件,分属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类动物包括竹鼠、豪猪、虎、豹、豺、狼、巨獏、鹿、麂、牛、猪、羊等;另有骨锥5件。文化层中还出现一个内含密集的炭屑、灰烬、烧结土和烧骨的灰坑。

  2、万仞岗遗址

  遗址位于施甸县姚关镇蒜园社区小汉庄村北侧万仞岗大岩房。遗址沿岩厦分布,遗物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7年发现,同年9月和次年3月进行了两次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一具较完整的有一定石化程度的头骨化石,以所出地命名为“姚关人”;出土了鸟类和豪猪、猕猴、虎、熊、鹿、麂、麝、牛、羊等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50余件;出土石器、骨器和角器100余件,石器以单平面砾石手锤和琢孔石器为代表器型,其余为砍斫器、敲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骨、角器包括骨铲、骨锥和角锥;清理出两个内含密集的炭屑、烧骨、红烧土的火塘,石灰华胶结为坚硬的灰烬层板块。

  3、火星山大岩房遗址

  遗址位于施甸县姚关镇西约4公里的喀斯特谷地,由众多岩厦台地组成,1987年开探沟试发掘。调查者界定遗址地层共五层,其中第二层为新石器文化堆积层,灰黄色砂土夹有烧土、炭屑、燧石、烧骨、磨制石器和其他杂物,并见一个火塘。第四层为旧石器文化层,板结的黄色土中含有数量较多的烧土、炭屑、烧骨、打制石器和骨角器等,并有火塘一个。动物化石分属鸟类和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包括鹿、麂、牛、虎等。出土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和角器。石器51件,包括单平面砾石手锤、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骨器31件,包括骨尖状器、骨锥、骨针;另有角锥1件。

  4、大马厩岩房遗址

  遗址位于施甸县姚关镇山邑社区西南2公里大马厩岩房,系火星山峡谷山腰台地岩厦。1987年1月调查发现,后经三次调查,于岩厦之下和岩厦前1千余平方米的缓坡台地地表采集打制石器20余件,其中单平面砾石手锤6件,兼有刮削器、砍斫器、尖状器、石钻兼手锤类;骨锥1件,残骨、烧骨多片。从打制石器的器型特征及残骨片的石化程度看,均与塘子沟、万仞岗接近,对应年代亦大致相当。

  5、老虎洞遗址

  遗址位于施甸县姚关镇石坝庙房山西麓,1987年1月发现并对岩厦部分作抢救性清理。遗址地层共七层,均有文物出土:第一层受后期生活扰乱,出土物有石制品、骨角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鸟类肢骨化石;第二层出土物有石制品、骨角制品动物化石和碎烧骨片、火灼烧过的石器;第三层出土物有石制品、动物化石、骨、角制品及动物肢骨碎片;第四层出土物有砾石制品、动物化石及少量的碎骨片;第五层出土物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及零星的碎骨片;第六层出土石制品、少量的动物化石及碎骨片。第七层出土物仅有少量的动物化石。清理出土的动物化石有鱼类、鸟类、哺乳类,其中哺乳类包括竹鼠、猕猴、熊、狼、鼬、犀牛、猪、鹿、牛等;石制品193件,包括石核、石片、砾石丸、燧石、石灰岩砾石、砾石横断面锤、斜断面研磨器、砍砸器、砾石锤、刮削器等;骨、角制品9件,包括骨锥、骨铲、角锥。石制品的制作方法有砸击法和碰砧法。也就是说,老虎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主要是旧石器特征的打制石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塘子沟文化是以“蒲缥人”和“姚关人”为代表的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牙器并用状态下的以狩猎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并能够用火加工食物的怒江流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云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