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永昌故郡 时代楷模】(十二)隆阳名人简介之五

【永昌故郡 时代楷模】(十二)隆阳名人简介之五
2024年04月29日 17:41 新浪网 作者 春满隆阳

  张志淳

  张志淳(1458~1538),字进之,号南园,明代著名学者张昺之子。自幼聪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乡式举人第一,成化二十年(1484年)考取进士。相继在朝廷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文选司郎中、户部右侍郎、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吏部侍郎等要职。其间,张志淳在任太常少卿主管少数民族政事、贸易时,因政绩突出,高过同僚张䌽,张䌽嫉恨在心。明正德三年(1508年)张䌽擢升得势,就以廓清阉党横行障碍为由,委派张志淳出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后任户部右侍郎,名升实则夺去实权。于是张志淳辞官回家乡永昌(今保山),潜心著述,著有《南园集》《谥法》《西铭通》《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南园续录》《春园诗》(与子张含合集)等书,死后葬于保山城南张家山。

  张 含

  张含(1479~1565),张志淳长子,为正室沈善正生,字愈光,号禺山,别号月坞疾人、半谷闲人、铁楼道人等10余个,被誉为明代保山历史上“质之海内,而无愧色”的著名诗人。自幼随父在南京,诗才倍受其父文友杨廷和、杨廷仪、乔宇等人赞誉。后与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成为至交。明正德元年(1506年),张含与杨慎(号升庵)、蓝田等人在南京成立丽泽会诗社,切磋诗艺,互为酬唱。次年考中举人,在乐单、乔宇门下受学。后出游陕西、湖北等地,拜诗人李梦阳等为师,并受赞赏和推荐,其诗广为抄传。但他6试进士未第,影响了仕途。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他65岁,方获入京谒选,未去,说“仕以行吾志也,而仕未必得志;诗言志,吾其伸手诗呼?”认为仕途与己无缘,还是写诗为好。于是返回永昌(今保山)成立明诗堂,“日有咏,月有纂,岁有集”。著有《春园诗》(与父张志淳合集)、《禺山文集》《张愈光诗文选》《张禺山戊己吟》《吟遂卷》《贵精集》《乙未吟》《艰征集》等20余部书稿,有的被收入《四库全书》。

  杨 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7岁能文,13岁为诗,24岁试进士第一(状元),在南京授翰林院修撰。明嘉靖三年(1524年),因“议大礼”案触怒皇帝明世宗,曾两次受廷杖之打,并谪戍充军永昌(今保山),从而在永昌渡过其36年的后半生。他走遍云南,考察古今,著述颇丰,不仅在经史、诗文、词曲、戏剧、音韵、文学等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在天文、地理、金石、书画、动植物、医学等方面也卓有成就。一生著述多达400余种,有150多种存世,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谪戍永昌(今保山)期间完成的,对保山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太保山麓曾设“状元楼”杨公祠以志其范。《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慎赅博圆通,究在明人诸家之上”。

  张 合

  张合(1506~1553),张志淳次子,为侧室狄印真生,字懋观,号贲所。9岁能赋诗。明嘉靖元年(1522年)乡试举人第一,年仅16岁。嘉靖十一年(1532年)考取进士(二甲六名)。历任户部主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福建按察司佥事、贵州布政司参议等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调回京都,后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主管提学道,负责学校诸生考课升降诸事。以德才考核为标准,从政才出成绩。时有好奇和追求虚名者问其为何这样考核,他说:“真实人难做,道学士易为。”认为这样才能考出一个人的本质和真实能力。他为人处世真实直爽,在云南巡抚歧视、打击少数民族政策和饬令永昌府“清查夷田”而引起各民族愤怒一事中,张合站在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劝告当政者慎重从事,以免引起动乱,于是“上书五千言,当之当路”,从而使“清查夷田”的政策停止执行,受到家乡各族人民的普遍赞誉。后因生病离职回永昌(今保山)。他著述颇多,主要有《贲所诗文集》《合阁名言》《宙载》等,其中只有《宙载》收入《云南丛书》留存,其余散佚。张合平生仕途、文学有成,为时人所重。 

  保山自古是中央经略西南边区的军政要地、国际交通枢纽,各个历史时代都涌现出很多功绩卓著、名冠四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们为开发、建设、保卫家乡和祖国艰苦奋斗,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尤其是明清以来的边区多事之秋,汹涌激荡的政治风雷更造就了大批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更显人才辈出,龙腾虎跃。他们是保山历史上的一面面人民革命旗帜、爱国主义旗帜、经济文化建设旗帜和传统美德旗帜,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发上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云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