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观展|一代硕儒有怎样的“朋友圈”?容庚旧藏国宝级铜器拓片开展

观展|一代硕儒有怎样的“朋友圈”?容庚旧藏国宝级铜器拓片开展
2020年08月25日 19:47 新浪网 作者 用户6516197233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8月25日,“吉金墨韵:容庚先生旧藏铜器拓片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拉开帷幕。

  展览展出著名学者容庚先生旧藏的铜器拓片八十余件,展品品类多样,内容丰富,不乏陈介祺、周希丁等名家佳作,以各式形象逼真的全形拓最具特色,包括在清末已备受世人珍视的毛公鼎拓片等。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保存文献的传统技艺

  容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是现代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大家。他在名著《商周彝器通考》一书中,辟有《拓墨》一章,专门论述传拓的历史、技法、工具、材料等。

  据介绍,传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的传统技艺。其方法是以具有一定韧性的纸张紧覆于器物之上,再用墨印出刻、铸于器表上的文字或纹饰,甚至是器物的形状。经过拓印的纸片,就是拓片。传拓能够忠实、细致、准确地再现所复制的对象。它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的文献复制、保存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场展品

  传拓产生的具体时间尚不可考,传世文献中最早有关传拓的记载是《隋书》 。其中记录了汉魏石经毁于北齐神武年间的史实,井提到“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说明至迟在北齐时期,传拓已经产生。到了唐代,传拓技术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有实物流传至今。

  著名诗人韦应物在其《石鼓歌》中所云“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简明而生动地描述了传拓的方法和特点。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太宗《温泉铭》、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和柳公权《金刚经》残本等唐代拓片,则是现存最早的拓片。

  窥颂斋旧藏铜器一斑

  传拓的对象,最初是碑刻上的文字,随后逐渐扩展至铜器、玉器、玺印、钱币、竹木器等各类器物。青铜器铭文的传拓,则始于北宋时期。拓片能够准确地复制器物上的文字和纹饰,其重要性仅次于器物本身,因此一直深受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钟爱。

  作为青铜器和金文研究的一代大家,容庚先生一直注重青铜器及其拓片的收藏和研究。铜器拓片是颂斋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容庚先生后人捐赠给中山图书馆的藏品中,就有一批铜器拓片:这批拓片不仅是研究青铜器及古文字的重要资料,也是书法学习的至佳范本,更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现场展品

  现场展品

  这些拓片中的器物,有不少为颂斋旧藏,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颂斋旧藏铜器之一斑:如最早入藏的“昜儿鼎”、国宝级的“栾书缶” 。而作为一代学术大家的藏品,更少不了容先生本人及其众多学界友朋的题跋。通过这些题跋,观众可真切地感受到前辈学人的风范,以及容先生在收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责编|周欣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