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工科专业在粤扩招“迅猛”,填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工科专业在粤扩招“迅猛”,填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1年07月24日 19:26 新浪网 作者 用户6516197233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实习生 孟晓冰 杨蕊

  自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来,高校中的新工科专业建设便“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了解,2021年共有130所本科院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相比其他新增专业在数量上可谓“一骑绝尘”,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其他新工科专业则紧随其后。

  在新工科专业办学“火热”的大前提下,今年广东高招中的新工科专业又呈现何种趋势?下届考生填报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智能+”新工科复合专业数量增长快

  与传统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智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均属于新工科专业。为响应2017年教育部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积极推进,全国多所高校新开设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

  以当前国家需求紧迫的高端芯片产业为例,今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头部高校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意图从根本上为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头部高校在粤招生时,将新工科专业放入了“工科试验班”中招生,录取的学生将在大一接受统一培养,大二开学前根据成绩划分专业。

  此外,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趋势明显,“智能交互设计”“智能采矿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等“智能+”专业存在感颇高,在2021年的新增工学专业占据近半席位。

  以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开设的“智能飞行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不仅涉及到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还致力于培养掌握飞行器自互联、人机互联,熟悉新一代通讯、芯片、微电子架构体系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此专业在粤招生以“大类招生”的工科试验班作为依托,试验班总招生计划人数为41人,在粤最低投档排位为1384,填报“门槛”相当高。

  2021年也是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立以来招生的第三年,该校面向广东招生的206专业组包含“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投档人数为191人,最低投档线为603,最低排位为21408,成绩同样不俗。

  新工科专业在粤扩招趋势明显

  在广东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工科专业的发展同样呈现“突飞猛进”之势,俨然成为近两年高校专业新增的“大热门”。

  2021年新增备案专业的40所广东高校里,超过半数新设了新工科专业,且均在第一次投档即完成在粤招生计划,例如汕头大学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粤招收76人;广州大学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粤招收72人。总体来说,新工科专业在粤扩招趋势明显,有志于高精尖新工科专业的广东考生机会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省内不少高水平大学的新工科专业颇受高分考生“热捧”。

  例如暨南大学的专业组211内含多个新工科专业,其投档最低分为610分,投档最低排位在该校普通类(物理)9个专业组中高居第2;华南理工大学与之情况类似,普通类(物理)专业组202投档最低分为622分,投档最低排位高达11219,稳居本校“榜首”。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作为广东省内理工“黑马”,今年招生计划虽然缩减,但新工科专业的招生人数却有所增加,普通(物理类)投档线高达650分,高分考生“扎堆”填报。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不少“年轻”高校正致力于新工科专业的建设。深圳技术大学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自2019年首次招生以来不断扩招,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8个招生专业,其中新增的新工科专业招生近500人。

  今年首次在粤招生的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同样如此,开设先进制造学院积极参与新工科建设,据了解,其办学理念为“重点围绕先进材料、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精尖缺”行业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

  填报“万金油”新工科需认真权衡

  那么,在新工科就读的学子,未来前景如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胡福文对记者表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新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很高”。例如暨南大学的新工科专业分布在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据了解,两个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分别达到了10538元、9124元,稳居该校毕业生月收入前两名。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前提下,5G、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大数据等中高端人才需求均处于高增长态势,新工科专业的就业“利好”更为明显。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新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一人才需求趋势反映到人才“供应方”的专业建设上,即表现为高校新工科专业的“乘势而起”。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新工科专业依托交叉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社会需求的反馈同时会贯穿整个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导致新工科人才培养呈现出全新特点。

  “‘新工科’的‘新’,正是在于培养能适应各种未知领域的强适应性柔性人才,与以往工科培养的‘刚性人才’相比,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胡福文介绍。

  但新工科专业的“交叉学科”属性是把双刃剑。与强适应性相要求的是,新工科专业知识体系因交叉而复杂,对学生素质要求非常高,不少学生都表示课程“难度较大”。

  暨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陈同学列举了部分课程:“首先高数、线代是基本课程;光电属于电子信息类,所以还要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光学类也有必修课,要上激光原理、光电子技术这些课;另外光电还偏向物理类,所以大学物理、物理光学也要学。课程肯定是比较难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人工智能扩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