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董小姐|许世坛改了两个KPI

董小姐|许世坛改了两个KPI
2020年04月01日 20:05 新浪网 作者 一勺言魔法袋
董小姐|许世坛改了两个KPI

  许世坛在业绩会上大出风头。

  结束以后,许多香港金融圈的朋友来问董小姐:

  「世茂为什么这么bull ?」

  掐指一算,董小姐居然有整整两年半没有关注过这家公司。一语惊醒梦中人,赶紧发动小马达去了解一下。

  一打听吓一跳,世茂动静不小。今天就拣出最重要的一条来聊一聊。

  许世坛改了两个KPI。

  在世茂内部,这两个KPI分别指向——区域利润底线、员工人均利润与奖金。

  一、升降底线

  2019年,世茂卖了2600.7亿,2020年销售目标保守估计3000亿,不保守估计3600亿,后者预估增速38%。

  世茂也在尝试新业务。

  打听了下,从去年开始,许世坛就要求,创新业务利润的30%要给到地区做奖金。

  当然,新业务的利润本身就不多。

  今年还要加码做物业,收入目标增速100%,要到50亿,并且筹谋上市事宜。

董小姐|许世坛改了两个KPI

  纵观很多房企同行业绩会,大口气的大口气,放卫星的放卫星。

  再一看地产股走势,立马能够理解背后动因——信心如此昂贵,没有信心的时候,就人为抬升信心。

  世茂当然是本轮规模跃升的典型。

  但是,问了许多世茂的朋友,普遍感觉是,今年和往年不一样。

  目标虽高,可规模导向只是前两年的关键词,并不是2020年的。

  今年真正的关键词是,利润。再细化一点,是人均权益利润。

  董小姐独家打听到,今年1月开始,许世坛加强了世茂KPI考核体系。内部考核从着重合约销售额转向着重权益后核心利润贡献度。

  片区、城市公司、地区公司都开始按照利润额决定升降级。

  其中,片区保底利润2亿,城市公司保底利润6.6亿,地区公司保底利润13.2亿。

  这个利润门槛并不低。以后,不达标的地区就会面临被降级、被撤销、被合并的危险。

  放在以前,成为区域的销售额底线是200亿,城市公司是100亿。讲的都是销售额故事。

  根据实现利润来划分区域等级,这会导致新一轮区域洗牌。

  董小姐打听到,2020年以来,世茂新增了2个区域——长三角区域、粤桂区域,它们都是从海峡公司孵化而来。

  如此一来,世茂现在一共下辖10个区域。

  各个区域中,最高级别的当属世茂海峡公司,体量最大。在此之前,世茂已经允许它跨地区拿地。

  未来,能不能跑出一条利润上升通道,并且带动其他区域,做强整体利润,海峡公司是一个信号灯。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都可以在投资领域,一路狂奔。

  二、鱼与熊掌

  「世茂的考核现在变得特别特别细,过于严格了。」

  不止一位朋友这么说。

  董小姐打听到,2020年,世茂开始对个人展开人均权益后利润额考核,全集团按高低排名,与奖金挂钩。

  讲利润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还要权益后,还要人均,颗粒度一下子出来了。

  对一线员工来说,你的人均权益利润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行业里,人均利润可能成为年度关键词。因为,每家都在说要提高人均效能。

  大势如此,压到每个人头上,迫使每个人都要做追逐利润的精准动作。

  这就会导致两个结果。

  要么,世茂给项目减员,拉升人均权益利润纸面数据。

  但做得过了可能会给项目埋下雷。毕竟,很多时候,做项目,就是麻雀虽小,但是人不能少。

  要么,大幅减少未来小股操盘的项目,争取更多操盘并表。小股操盘在世茂将不再吃香。

  只有占股更多,这样奖金计提才会多,团队才划算。不然,又要派人,奖金又少,缺乏动力。

  其实,前两年,小股操盘是世茂的一大特色,它成为规模追求的利器之一。

  目前看,之前的小股操盘项目,以及一些利润不佳的低效存量项目,未来也要用人均权益利润去考核。

  这意味着,很多人的奖金要减少,不排除以后产生进一步减员与岗位变化。

  这和以前讲人均销售额的KPI不是一套逻辑。

  新的KPI指标还会直接冲击世茂的投资手笔。

  产生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微妙感。

  为了保证人均权益利润,投资项目筛选必然更严格。至少,操盘并表的硬要求首先就会筛掉一部分项目。

  世茂没有跟投制度。但这一套KPI玩下来,其实约束了一线人员拿项目的手,毕竟,增加了限制条件,还跟自身利益挂钩。

  董小姐觉得,倒是跟同行跟投的初衷很相似。

  董小姐了解到,现在世茂的销售净利率底线有所上浮。拿一手地要承诺投资回报10%以上,二手地是12%以上。只有第一年除外,拿地第一年回报可以适当降到8%以上。

  还有一条,如果当年兑现不了,要直接双倍处罚。

  这个回报率,在行业里大概属于60分位,比平均水平略高一点。

  但是,基于人均利润与奖金考虑,在世茂,接下来,可能有很多项目没有人有动力去拿。

  因此,我的判断是,今年,世茂投资收缩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在投资尺度上会更挑剔一些。投资将成为夹杂着员工利益与情感的复合型动作。

  公开场合,许世坛也说,目前TOP100公司里的收购机会不多了,再小的公司,项目问题也不少。

  对一线人员来说,考核是一座山。不拿地,没奖金,拿了地,做下来,也可能没什么奖金。

  「从内部的野心看,世茂越来越像碧桂园。」有世茂的朋友如是说。

  硬币的另一面是,「对员工的关注度大不如前了。」

  你同意吗?

  历史上所有迅速拉升规模的公司,都将回答同一个问题:跑得太快,就不必在乎鞋子脏不脏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大多数公司都会放慢脚步,在半山腰上重新休整。

  今天,许世坛修改的不仅仅是两个KPI,也是拿着显微镜对世茂从上到下的一次重新界定。

  一路高歌猛进之后,世茂正在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