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第一朵云AWS,诞生在亚马逊?

为什么第一朵云AWS,诞生在亚马逊?
2020年08月10日 16:37 新浪网 作者 云智小号

  在顾凡加入AWS的6年中,正是AWS云服务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时期,2015年AWS在中国市场发布“云创计划”,2016年AWS中国(北京)区域正式商用,2017年AWS中国(宁夏)区域正式商用,2018年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2019年AWS在台北、深圳物联网实验室成立,2020年在中国发布首个可再生能源项目。

  

  一个个里程碑事件,顾凡和他所带领的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团队亲自见证了AWS如何将全球领先的创新云服务一步步落地到中国,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助力中国企业踏上云端。说到亚马逊创立AWS,就不得不提已经植根于其基因中的创新。

  顾凡所领导的云服务产品管理团队是介于AWS云服务研发团队和前端销售团队之间的“纽带”部门,已经落地在中国市场的150多项云服务,都是经顾凡的产品团队之手,在中国的行业中落地。谈到AWS的创新基因,以及支撑AWS始终引领云计算发展潮流背后的原因,顾凡如数家珍。从文化、组织、机制和架构的创新方法论,到AWS如何作为一个产品诞生于亚马逊这个电子商务帝国,以及一项项领先的云服务是如何被酝酿出来的。

  AWS等于Cloud

  众所周知,亚马逊起家于图书电商,之后涉足零售电商,再到创立AWS成为全球云计算的引领者。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十分看重“飞轮效应”对亚马逊发展的长期影响,在亚马逊的商业版图中,Amazon Prime、Kindle、Amazon Echo,以及AWS都在这种商业思维的影响下,让飞轮运转起来。

  “Prime印证了杰夫·贝索斯所强调的长期效应。Prime美国次日达,因为会员基础低使得免费送货成本很高。但我们压准了长线,只要未来客户有黏性,2-3年内,不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都会让Prime飞轮运转”,顾凡回忆道。

  

  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

  当然,AWS的创立也受到了“飞轮效应”商业思维的影响,今天AWS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利润引擎,2019年AWS年收入超过350亿美元。

  在AWS诞生之初,AWS=Cloud,当时云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不少传统的IT和互联网巨头认为云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什么新意,而AWS和云就是在质疑中不断壮大和成长起来的。

  在亚马逊内部,每一项创新都与其创新的方法论密不可分,正是因为足够包容的创新氛围和经过验证的创新方法论做支撑,AWS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敏锐察觉到了云所蕴含的商机。

  在亚马逊零售电商快速扩张的时期,产品和功能迭代始终赶不上客户体验的变化,亚马逊不得不招聘大量的开发工程师来适应快速的变化和用户的奇思妙想,虽然API化(现在被称为微服务)已经在亚马逊内部发端,但支撑庞大电商体系的技术架构的团队,能给新业务创新的支撑很有限。所以,每一个新业务创新的团队不得不组建自己的微服务,购买服务器、存储,搭建操作系统,在上面配置虚拟机,建立开发环境与数据库,每个创新团队都做着“重复造轮子”的工作,这些基础设施构建和运维工作,占去了创新团队投入在软件工程任务中的大半。每一个团队都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差异化业务逻辑的创新上。

  此外,在“黑五”等季节性线上高峰过后,亚马逊的计算资源被大量闲置。零售电商的利润很薄,却要面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断扩展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有没有更弹性、更节省成本,让团队将创新专注在业务逻辑本身的良方?很快,Andy Jassy将六页的FAQ(FAQ是亚马逊内部“逆向工作法”的呈现形式,由六页纸构成,亚马逊内部并不崇尚PPT文化)带到了杰夫·贝索斯的案头,阐述了AWS的愿景,并很快得到了批复。

  

  之后,Andy Jassy组建团队,进行内部创业,AWS团队很快从十几个人发展到50人的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全部来自亚马逊的零售团队,而不是深谙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基础设施团队,因为亚马逊的创新基因,不希望被固有的模式所牵绊,“当时AWS的核心团队,没有从IT基础设施团队里面选,就是不希望AWS被基础设施团队的很多东西掣肘”,顾凡强调。

  AWS的第一个云服务Amazon S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现在云已经成为IT基础设施的标配,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架构基础。如今在AWS的云上,已经拥有了超过175项云服务和功能。

  创新的“方法论”

  在顾凡对亚马逊创新的理解中,文化、组织、机制和架构的创新方法论已经融入了亚马逊的每个人。即以“构建者”的领导力准则为文化基础,利用“双披萨团队”的组织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逆向工作法”机制,应用敏捷的技术架构来进行创新。

  

  亚马逊会给每个创新的“构建者”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不论未来产品是失败还是得到市场的认可。“与产品的失败比较,亚马逊更看重创新所积累的经验、开发的技术和场景,容错是亚马逊‘构建者准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顾凡说。

  对于创新产品的构建者,如Andy Jassy,亚马逊会充分的赋权,由构建者去组建团队,通过“双披萨团队”构建去中心化的小而高效的团队,来获得速度和敏捷。在AWS诞生的初期,Andy Jassy组建的核心团队,团队五脏俱全,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和市场等。创新团队被充分赋权,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管理流程中的羁绊。“双披萨团队的核心就在于,让每个人都没有后顾之忧,每年我都能看到,曾经在Kindle团队的同事去了echo,抑或Alexa的同事转到了Amazon GO”,顾凡说。

  

  亚马逊的创新机制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机制,每个人在提创新想法的时候,都要提交一份FAQ,FAQ包括新闻稿的发布、常见问题问答、图表说明等等。“AWS的175+云服务和功能都是最早通过FAQ的形式,提交上去的”,顾凡说。之所以为逆向,FAQ有对未来产品上市后的创想,也有能否落地实施,经受用户体验“灵魂拷问”的方方面面。

  如今,亚马逊的所有创新都能够很快从云上获得需要的IT资源,云为创新团队提供了他们需要技术架构,来满足创新需要的弹性、敏捷、DevOps等等。

  “赋能”中国创新

  AWS上的月活已经达到数百万,覆盖了所有的应用场景。如果说过往,云曾经为广大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弹性的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今天AWS已经成为行业用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的基石。

  “过去的5年中,行业、政府、公共事业的上云速度不断加快,云已然成为他们创新的工具”,顾凡说。

  随着云在行业客户的纵深加快,AWS的“飞轮效应”就愈加明显,目前AWS云服务和功能是广度和深度最领先的云提供商;在AWS上用户的应用场景越多,反过来又会“反哺”AWS技术和功能的迭代。

  但一直以来AWS云服务的创新都基于云化、场景化和全托管的三个方针。首先,AWS每一项服务推出,在设计架构之初,就“天然”认为其跑在云端,基于弹性、敏捷、可用性去设计。

  其次,满足场景化。拿云数据库来说,AWS在云上提供了多样性的数据库选择,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有支持传统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 ,互联网高并发的AWS DynamoDB,满足社交关系的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等等。

  还有,所有云服务一定要全托管式,让用户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的快速创新中。

  AWS在云上的创新,就如AWS业务每年超过34%的增长率一样,不断的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迭代。AWS的创新力已经连续两年在Gartner Vendor Rating评估报告中获得“Strong”的评分,2020年AWS是唯一获得“Strong”的评分的厂商。

  截至2020年上半年,AWS已经在中国落地了150多项云服务和功能。顾凡团队的目标就是将AWS全球的云服务落地到中国。“我们的目标非常简单,AWS全球有什么服务,中国区都应该有,但会遵循中国市场用户需求的优先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趋势已经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来”,顾凡说。

  

  “目前AWS全系列的数据分析服务都已经落地到中国市场,比如无服务器的数据清洗AWS Glue服务,现代化的数据仓库Amazon Redshift,交互式查询Amazon Athena等等”,顾凡强调。

  2020年4月份,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落地中国,赋能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创新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