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郁李如何养长势旺?老花匠教你“几招”,花开一串串,轻松爆盆!

郁李如何养长势旺?老花匠教你“几招”,花开一串串,轻松爆盆!
2020年10月26日 11:10 新浪网 作者 德侃体育

  繁殖方式

  

  扦插

  可行枝插和根插。硬枝扦插比嫩枝扦插成活率高,生长快。硬枝扦插一般在早春发芽前进行,选一、二年生的粗壮枝条,剪成12-15cm长的插条,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的2/3-3/4,保持土壤湿润。根插可在早春进行。掘取郁李的根,剪成10cm左右的根段,平埋入苗床内,覆土厚度为3cm左右,然后覆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润。当萌发出不定芽时即可去掉覆盖物,加强苗期管理。由于郁李的根容易产生不定芽,也可直接用根插繁殖。

  1.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2.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3.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播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没有病虫害的种子。于6月上旬采种,堆熟后将种籽洗净阴干,至秋季播种,还可将种子低温沙藏后,于春季露地播种。

  1.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2.播种: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5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3.播种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嫁接

  嫁接主要采用“T”形芽接,选健壮的一二年生优良郁李品种作接穗,砧木可使用健壮的杏、梅、毛桃、毛樱桃等。取芽时,先在芽上部1厘米处用利刀切入,通过木质部切至芽下1厘米处,取下的芽用湿毛巾包好。在砧木上刻出''T''形,将芽镶入砧木,上端与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带绑好。郁李嫁接亲和力较强,比较容易成活,待成活后解开绑带、剪砧。郁李也常被用作桃、杏、李的砧木使用。

  

  分株

  郁李萌蘖性强,根蘖很多,宜在春季萌动前将母株根部的萌蘖苗用利刀分开,每株可分3株至5株,然后移栽即可。一般成活后两年可见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