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的大门哦渠
重要位置!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天下第一陡门:陡门是建筑在灵渠的南北渠中的一种通航设施,作用类似于现代的船闸,被誉为世界船闸之父。 陡门,按唐人鱼孟威的《灵渠记》记载,系桂管观察使李渤创建于宝历元年 (825年),初用木制,后改用坚固石材,现存的陡门经过清代重修或重建,其形式仍与唐代系一脉相承。
大小天平是指建筑在兴安县城东1.5公里海洋河上的一道拦河坝,是灵渠的枢纽工程,用来拦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将水通过渠道引向漓江,习惯上称大小天平以上为海洋河,以下为湘江。
游船哦
铧嘴是建在大小天平顶端向江中延伸的一道石堤,与都江堰鱼嘴相近,基础用松木打桩,外围用条石砌筑,中填砾石和泥沙,其最前端部分北边41米,南边长38米,宽22.8米,高约3米的平台,俗称分水台
鹊桥
泄水天平,通过它,实现对南渠的水位的控制。
一旦南渠的水位高于泄水天平中由大理石条砌成的堤面,就会自动流出,回到湘江。
看着这静静流淌的湘江水,被骅嘴分开,被大小天平拦住提高水位后分别流入南北渠,通过对大小天平及泄水天平的堤面高低的控制,实现对南北渠的水位控制,使之利于行船,利于下游农田的灌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表情
登录|注册
|退出
分享到微博
发布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