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音乐人何小河谈数字音乐付费:神秘职业也需食人间烟火

音乐人何小河谈数字音乐付费:神秘职业也需食人间烟火
2020年11月06日 21:59 新浪网 作者 小河小跟班

  10月29日,第九期E法数字音乐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法律界、教育界以及音乐平台的各界从业人员就“数字音乐付费的价值和意义”表达各自观点。音乐人何小河受邀参与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从音乐人的视角,分享了关于数字音乐付费以及音乐人生存状况的相关话题,引发了现场媒体的高度关注。何小河也作为音乐人代表为从业者发声,呼吁各界关注音乐产业良性发展。

  

  音乐人职业历史溯源:贝多芬莫扎特们怎么赚钱?

  音乐人何小河作为华语乐坛新一代唱作人,给严肃的论坛氛围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气息。提到音乐人这个职业,何小河表示这是一个古往今来都十分神秘的职业。深谙古典音乐史的何小河为到场嘉宾介绍了关于一些知名音乐家们的冷知识:我们熟知的古典音乐家是如何维持生计的?何小河介绍说,一些书籍里对音乐家们的记载带着太多的文学表达和神化描述,好像音乐家们吸收日月精华就可以创造出传世的佳作。但事实上从音乐家们开始用创作表达自己,他们通过现场演出、乐谱出版等形式都可以收到相当可观的报酬,音乐家们也很在乎自己的柴米油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载体的不断升级,人们获取音乐的渠道也在不断变化。人们为音乐付费的渠道不再仅仅是走进剧院聆听现场演奏,到唱片时代,音乐复制技术门槛降低,盗版猖獗,再到后来网络免费音乐的野蛮生长,音乐从殿堂走下神坛,也失去了付费听音乐的神圣的仪式感。

  

  野蛮时代的过度:付钱听音乐可以像付钱吃饭一样吗?

  音乐原本就是一种产品,有人为了制作它而花费时间精力,就应该有人为了拥有它而付出相应的报酬。何小河在论坛现场表示,自己得知此次论坛议题时产生的迷思:为什么没有人讨论“线上外卖付费的价值和意义”呢?或许人们对音乐制作的流程并非像对烧菜做饭一样熟悉,作为音乐产业的起始端从业者,何小河也介绍了一首歌从词曲创作到最终呈现在听众耳边的复杂流程,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混音、母带,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专业的音乐从业者利用硬件、软件以及个人及团队的才华和经验,工艺精细程度甚至超过任何一家星级餐厅大厨的水准。

  国人经历了网络音乐免费下载的野蛮时代,如何过渡或者说回到为音乐合理付费的文明时代,或许要基于对音乐制作流程的了解和普及。何小河用自己最新发行的EP作品《桃乐丝迷惘指南》举例,这是一张4首歌规模的电子融合亚洲民族元素的系列歌曲,里面既有电子编曲,也有各种民族乐器,还进行了大弦乐的编排录制,录音的麦克风也根据歌曲质感挑选替换,混音除了常规的数字模式还用了传统的模拟模式,从而诞生了这张从概念到创作再到制作都精益求精又特立独行的音乐作品。何小河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有很有实验性,都很好玩,但前提是得有钱请到制作团队和音乐家们来合作。”

  

  预付制作费:音乐平台能否解套音乐人困境?

  何小河介绍说,之所以她能够完成《桃乐丝迷惘指南》的制作,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数字音乐平台腾讯音乐(TME)的预付制作费模式,有了这部分资金的回血,她才能拥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空间进行音乐创作。所谓预付制作费模式,就是音乐平台在建立了用户对音乐付费的模式之后,根据不同作品进行收益评估,并将预估产生的版税费用作为音乐制作费用提前预支给音乐创作者。但何小河也指出,预付制作费仅是平台对音乐人用心良苦的第一步,如何将平台预估有潜力的音乐作品有效地推广宣传,,使优秀的作品达到更好的传播,引导更多用户为优质音乐付费,最终从版权收入、演出收入以及商业化收入中达到变现,才是良好的循环,而强大的产业循环才能给整个音乐产业带来稳定性,使得音乐创作者们能够更无后顾之忧地创作更加优质的作品,使这个如今还相对神秘的行业走向光明和强大。

  

  论坛现场嘉宾们也纷纷表示,如今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要不要为音乐付费”而是“如何为音乐付费”。音乐作为创意产业,拥有独创性和不可复制的特征,其前期的投入成本与后期的作品质量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当“为音乐付费”不再是一个议题的时候,“音乐的品质与定价”或将是下一个阶段亟待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