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举制“高考”让唐朝强盛,让寒门学子努力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科举制“高考”让唐朝强盛,让寒门学子努力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2019年10月04日 11:09 新浪网 作者 教育思享

  如今,“高考”成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算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是高考制度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历史的延续,带着历史的烙印。

  当下的“高考制度”,其实,也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机制。而在过去强大的唐朝,也有着类似现在“高考”模式。当然唐朝的选拔制度与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存在很大的区别,毕竟单是从知识层面来说,两者差异很大。但是这两种制度却也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了一定的公平,给了人才上升的通道。而对于人才来说,也能通过考试获得发挥自己才干和学识的平台。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将高考的第一名冠以“高考状元”称号的原因吧。

  科举制“高考”让唐朝强盛,让寒门学子努力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曾抨击当代的高考制度,甚至有些考生冲动地赔上了一生的前途,例如:蒋多多、徐孟南等。

  但是他们却不知在唐朝之前,统治阶层采取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初是要考察人的品行、才能和学识,参与的主观因素太多,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也只能沦为了达官贵人的工具,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而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的弊端被隋炀帝发现,他创立了进士科,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官用人,后来到了唐朝便开始大力地推广科举制。这也是大唐能够兴盛的开始,当然一个朝代的兴盛不仅仅是因为教育,但是不可否认是源于教育,唐代几乎有着完备的教育体系。

  科举制“高考”让唐朝强盛,让寒门学子努力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而在唐朝,新科进士放榜的时候,可是长安城的一件极为隆重的大事,往往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且进士们要在活动结束以后去慈恩寺的大雁塔题名,那是何等的荣耀,而正是这样的“高考”制度,为天下寒门的人才开通了一条晋升之路。

  “大雁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当年的白居易考上进士的时候比较年轻,也是那一批进士之中,最为年轻的,其火爆程度绝对不亚于当下的“高考状元”。

  科举制“高考”让唐朝强盛,让寒门学子努力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而在唐朝获得了进士身份,也不是立刻就能为官,还需要一个学习期,而这也是为什么说这种制度与当代的“高考”制度有着相似的地方,虽然前者是为选官用人,但是进士到官的这个过渡期,其时间几年不等,无异于上了一个大学。

  这样看来,其实自古到今,读书改变命运的真理就没有变过。在唐朝那个时代,平民百姓想要出人头地也是需要刻苦读书,参加较为公平的考试,便能完成华丽的转身,这也是大唐之所以强盛的根本原因吧,而过去因为这样的“高考制度”给了一个盛唐。

  所以当今的“高考制度”或许存在瑕疵,但是优势绝对大于存在的瑕疵,“高考制度”也许不够完美,但是却给寒门和普通家庭打开了一个上升的通道,给了一次比较公平的选拔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