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周涛:从“麻将神童”到电子科大教授,中国人也能成为领域开拓者

周涛:从“麻将神童”到电子科大教授,中国人也能成为领域开拓者
2020年01月18日 12:57 新浪网 作者 教育思享

  26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7岁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最年轻的教授、33岁获得“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当时获奖的还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很少有人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得到如此多的成就,但是周涛做到了。

  1982年4月,周涛出生于成都市玉林小区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他身体比较弱,经常咳嗽、发烧、关节痛,医院曾经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书。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孩子和别家的不一样,从没见他下楼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过。

  周涛:从“麻将神童”到电子科大教授,中国人也能成为领域开拓者

  因为身体的原因,周涛无法和正常孩子一样疯闹玩耍,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家里,这对小孩子来说十分难受。在他3岁那年,周涛的外婆教妈妈打麻将,他在一旁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周涛展现出了惊人的记牌能力,看过一次牌就能扣起来继续打,甚至他自己码过的牌他也都能记住,家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打四家牌,在12岁前,带着智力训练意味的麻将成为了周涛最钟情的玩具。

  除了对麻将有兴趣,周涛对于学习也十分有天赋,6岁前他就自学完成了小学4年级的课程。15岁时,周涛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对数学、物理和计算机非常热爱,因为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的成绩优异,周涛成功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零零班采取的是和鼎鼎大名的少年班相同的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周涛:从“麻将神童”到电子科大教授,中国人也能成为领域开拓者

  中科大零零班在大一的时候可以自由选课,两年后自由选专业。周涛对物理和计算机都非常有兴趣,两难之下,干脆走上了计算机和物理交叉研究的道路。

  大三的时候,周涛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计算机应用》上,之后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论文也越发越多,到2010年,就发表了160余篇论文,其中40多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美国科学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中,被引用了上千次。

  2005年,周涛获得了中科大学士学位,突出的成绩让他顺利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外留学期间,周涛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转向研究如何利用统计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转换研究方向并不简单,在很多方面都要重新学习。但周涛没有退缩,付出更多的努力,并坚信这个别人还没有或是很少涉猎的领域有这广大的前景。周涛说:“一想到有一天中国人也能成为这些领域的开拓者,我就斗志昂扬。”

  周涛:从“麻将神童”到电子科大教授,中国人也能成为领域开拓者

  2010年,周涛获得了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在回国后,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此后周涛一路高歌猛进,更将有“大数据之父”支撑的舍恩伯格著的《大数据时代》翻译成了中文,成功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中国。

  除了科研,周涛还用全英文开设了一门大数据课程,让学生接受世界最前沿的大数据知识。而且周涛对“大数据”有着极其强烈的信心和愿景,认为参与创业的博士生,应该通过自己创业达到身家过亿的目标。这也是周涛对学生们的一种鼓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前景。

  平均下来,周涛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而且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周涛说:“我的成长,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大数据的科学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