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2020年03月27日 16:04 新浪网 作者 教育思享

  假如生活辜负了你,你是否还能善心以待?

  2009年4月22日,由胡明纲导演,王力可和村里主演的剧情纪录情感电影在大陆正式上映,豆瓣评分2.1,原因是剧情有些荒诞:

  打工妹山菊在回乡途中被坏人骗到大山中,逃跑时遇到了赶集的钟老汉,钟老汉借钱将山菊救回深山中的小村中。落入绝望的山菊曾寻机跑出,跳河被救;也曾拼命反抗,甚至曾喝下农药。

  朴实厚道的钟家人使山菊感动了,村中的汉密教学点因没老师停课,山菊就主动为孩子们代课。在教学中,她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为了给孩子们买课外书,上山采药摔坏了,全村人上山找她,争着给她输血。

  后来山菊的男友来接她,乡亲们拿来了各色山货,一口一个“老师”,充满了尊敬和留恋。孩子们也跑来了,手捧刚从山上采来的带露水的山菊花,号啕大哭。山菊扑向孩子们,又走向简陋的学校。

郜艳敏,就是那个《嫁给大山的女人》。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1976年,郜艳敏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化行村,是个地道的农村姑娘。她喜欢读书,1993年17岁初中毕业,然后到河北保定市蠡县一家毛线厂打工,挣钱帮家里供两个弟弟上学。1994年农历5月的农忙时期,请假回家帮家里收麦的郜艳敏在石家庄火车站被骗,被人贩子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

  下岸村位于太行山下,位置极其偏远,村里连电都不通,晚上靠煤油灯照亮。村里通往山外的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不说通汽车,通驴车都困难。

  郜艳敏后来说,是她求着公公买下自己的,此前她已经被倒手3次,遭受屈辱和折磨,“我现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因为生活条件差,交通又不方便,郜艳敏到结婚第二年才回了一次娘家。她的妈妈眼睛瞎了,爸爸也头发花白,突然见到女儿,老两口顿时抱头痛哭。当时郜艳敏希望能留在家里。

  “父母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在同样贫穷封闭的家乡,摆在郜艳敏面前的命运也许更灰暗。面对现实,父母只能劝她两个字:认命。

  从河南探亲并返回下岸村后,村小学因为缺少老师代课找到了村里文化程度最高,曾初中毕业的郜艳敏,但因为女儿和儿子的相继出生,郜艳敏只代了半年课就离开了学校。

  “童年时,我是个乐观的小女孩。”郜艳敏说,“自从受了那场刺激之后,就快乐不起来了,觉得没法见人,开心的时间太少了;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会开心。我喜欢孩子们,我给他们带来希望,他们也给我带来希望;他们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郜艳敏和她那个没文化的丈夫交流不多,她的羊倌丈夫虽然心眼不坏,却总是喝醉酒和她争吵。

  到2000年的时候,因为合校并点,下岸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被并到一座山外的辉岭中心小学,正式的老师也调走了。辉岭小学本来决定将下岸村一年级的学生也并过去,但是家长们不乐意。因为孩子太小,山路太远;而下岸村保留的小学低年级教学点,因为教学和生活条件太艰苦,老师们都不愿意来。

  后来到开学的时候,下岸村的村民还是将一年级的适龄学生送到郜艳敏这里来,起初郜老师不敢收,直到后来上级决定:下岸村教学点保留一年级。就这样郜艳敏一个人承担着下岸村一年级、和小中大三个学前班的教学任务;小班的孩子有的才三岁,但家长们都愿意送过来,一是比自己带着省心,二是郜老师可以教孩子们识字唱歌。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郜艳敏的领导,辉岭中心小学的校长庞耀辉说:“郜艳敏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用心,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她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但很爱学习,每次来学校,都跟老师们探讨教学方法。虽然她是代课老师,但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正式老师是一样的。”

  最早几年,郜艳敏每月只有200元工资,她还要挤出钱来给几个特困家庭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学校里没有图书,她就翻山赶集,去集市上的书摊上买回旧的杂志图书。

  除了学校规定的文化课,她还一个人想办法开设了体育、音乐和美术课程:虽然因为条件有限,体育课只能踢毽子、跳绳和做游戏;音乐课只能给孩子们教唱记忆里的歌曲,美术课也只能在黑板上画些简单的花草动物,但是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郜艳敏的努力下,下岸村小学一二年级的适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的;如果有不上学的孩子,郜艳敏就不厌其烦、一趟又一趟地找家长,直到把孩子们都找回学校。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郜艳敏不但赢得村里人的尊重,连丈夫对她也刮目相看。

  下岸村的教学点起初在村外一间石头垒的黑屋子里,粗鄙简陋、四面透风。每到冬天,郜艳敏只好把孩子们叫到自家炕上念书写字;每到课间休息,她还要去村外担水给孩子们喝。后来,下岸村教学点得到爱心人士捐助,装修了6间新教室,一下子变成整个下岸村里最宽敞明亮的场所。

  到了2006年,下岸村的交通方便多了,还集体安装了电话,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外地打工,但是郜艳敏为了照顾孩子,也为了改变村里人的知识面貌,选择了坚守下岸村小学,并没有离开这座封闭的大山。

  2007年,郜艳敏获得“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遭受苦难却以德报怨的传奇经历被改编为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2010年11月17日,郜艳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直到现在,郜艳敏仍然是保定市曲阳县下岸村的“临时代课教师”;从2000年起,已经坚守下岸村小学20年。

“只要让我当老师,什么我都能忍受;我想平静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伤害。”

  郜艳敏当选感动人物获得一万元奖金后,她拿出大部分给村里的老人们买了生活用品,然后给公婆和河南的父亲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几百元,买了个简单的手机。女儿一直是郜艳敏的骄傲。从小学四年级起,女儿便被一位热心人士接到石家庄上学,“孩子的奖状贴了家中满满一墙”,说到这里,郜艳敏苍白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

  如今,郜艳敏只想回归平淡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父母和孩子,我是不太懂法律和国家政策,可是我懂可怜天下父母心。社会在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只想和孩子们平平淡淡生活,干好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把工作一直干下去。”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郜艳敏老师的屈辱和奉献,在成就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的悲剧色彩。从被拐女孩到最美教师,郜艳敏的一生无疑充满着戏剧化的起伏跌宕。

  现实永远比小说更荒诞:被拐女孩离不开现实家庭,最美教师也需要坚守三尺讲台。或许,再痛苦的记忆也终将被遗忘,但是作为社会舆论和教育界,需要反思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是否合理。

  作为乡村教师的郜艳敏,含辛茹苦、勤勤恳恳地伏案工作20年,她的人生固然颠沛困顿,生活实属苦难屈辱,但是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却始终是勤奋而称职的,那么事到如今,郜艳敏既不能转正,又不能提高待遇,我们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不是有待完善和改善呢?

  乡村教师转正有多难?

  乡村教育保障着近四千万乡村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权利,不但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阶级层固化,让底层群体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乡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从90年代起,九年制义务教育从理想变成现实,但是大多数人口散居在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在于经济落后的偏远乡村。

  从东南沿海到大中城市,每个学生都能享有相对平等的教育权利,并且试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流失、留守儿童增多,很多农村尤其是山区学校位置分散,办学规模小,乡村教师也严重缺编。据云南省教育厅统计:2013年云南省共有“一师一校”教学点1354个,其他偏远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数量众多、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生活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也不高,像郜艳敏老师这样安于现状、努力工作的老师非常难得。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乡村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而乡村教育的发展,根本在于教师。可现实的情况是,优秀学生不愿去乡村,优秀教师留不住,不合格的教师也退不出去。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乡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而年龄老化,缺乏音体美教师和教师专业培训,则是乡村教师的痛点和难点。

  对于像郜艳敏老师这样的代课教师,在乡村学校依然大量存在,他们没有事业编制,也没有任何“名分”,却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奉献着青春年华。

  在1984年底以前,代课教师一般称为民办教师,在此前的临时教师基本被转正和清退,但是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因此像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这样的偏远贫困地区,自身财政困难,招不到也留不住公办教师。但是适龄孩子需要上学,这些教师岗位的空缺只好由郜艳敏这样的临时教师填补,迟迟不能转正,也给不了任何“名分”。

  代课教师,经常被称作“教师中的农民工”,还有人说他们“站在讲台是教师,离开岗位是农民”。但正是这些代课教师,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着乡村学校和教学点,让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和留守儿童能够明善恶、辨是非、知廉耻,守住了乡村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底线。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乡村教师的待遇怎么样?

  我国教育制度在职称名额分配上,对乡村学校和教师有所倾斜,为鼓励和吸引长期在乡村一线任教的老教师,一般建议县教育主管部门从职称总量中划拨部分中级职称名额,专门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教师职称晋升:

1、在乡村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累计满20年、近10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大专学历的二级教师(初级职称),可直接认定为一级教师(中级职称);2、在乡村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累积满30年、近10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二级教师,不受学历限制,可直接认定为一级教师。

  从郜艳敏老师的经历分析,她是在结婚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从河南探亲回来开始在下岸村教学点任教的。那么截止2020年,虽然已经教书育人24年,但是只有中专学历,并且未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自然也就无法转正成为公办教师。

  实际上,代课教师和正式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别极大。正式教师的工资由国家财政发放,而代课教师的工资基本由地方或学校筹措,不但待遇低,而且还没有保障。

  代课教师想要转为公办教师非常难,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少,可以说基本走不通。首先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利用在岗代课的机会在业余时间勤学苦读,获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然后报名参加地方教育局招收教师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最后再由学校考核,工作一年并考评合格,才能够转正。

  如果换了你,你会如何选择?

  对于郜艳敏老师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仓皇无助的戏剧,身不由己,也力不从心。

  2005年,一位到曲阳县下岸村采风的摄影家发现了她,将她以德报怨,献身教育的故事发到网上,2007年,郜艳敏被评为“河北十大感动人物”。

  媒体的报道和挖掘,让郜艳敏获得了荣誉和歌颂,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尽管她希望平静生活,网友却对她的悲惨经历忿忿不平,不管是当年拐卖她的人贩子,还是她现在的家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汹涌而至地指责。

  曾经多次自杀未遂的郜艳敏,在第二年获准在丈夫陪同下回河南娘家,她的父母却严词拒绝了女儿,“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

善良,是郜艳敏和父母的关键词;而荒诞,却是外界和媒体的态度。

  从18岁开始,郜艳敏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就在凄风苦雨中被撕得粉碎,不管是那部滑稽离奇的《嫁给大山的女人》,还是郜艳敏被评为“感动人物”,似乎总有些良心和道德,在我们道貌盎然的眼皮下被忽略了。

  即便是曲阳县下岸村的村民,似乎对郜艳敏的遭遇也有些无动于衷,甚至有人说闲话,指责她教学水低下、挪用捐款,刻意败坏村子形象来博取同情。

  “我对你们孩子怎么样,臭不要脸你们!”郜艳敏能忍受悲惨的命运,却无法忍受村民的流言蜚语。毕竟人生和命运就像一场痛苦的梦,天一亮忙碌起来就忘了,但是周围的冷嘲热讽,却是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嫁给大山、感动河北,河南“最苦”乡村教师,坚守农村小学20年

  在下岸村,郜艳敏只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姑娘和乡村教师,她住在一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皮肤黝黑、略显皱纹,农忙时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农闲时宅在家里看电视带孩子,生活看上去恬淡而宁静。

  但事实上,村里人都知道她是刘家花了2700元买来的媳妇。整个下岸村400多口人,当时还有60多个光棍汉,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像郜艳敏这样被拐卖至此的姑娘还有30多个。

  “每次记者过来,村子哪里偏僻她就让拍哪里,从来不抓实际问题。”村民抱怨着,“她宣传我们村穷落后,收到的捐款就应该用在村子里。但是我们不知道谁捐了钱,也不知道捐的钱去哪了,村里的学校还是没有公办老师,媒体老是报道我们村穷,搞得女人都不愿意嫁到这里来了,不知道钱是不是被她拿走了。”

  因为这些混账话,郜艳敏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村子里破口大骂,骂了近半小时,才在人们的劝说中回到家里,情绪依旧不稳定,嚎啕大哭,几度险些晕厥过去。

  源于自然条件的贫困可以改变,源于思想观念的贫困却不易改变。

  如今,郜艳敏老师显然接受了自己的现实和命运。

  “如果换了你,你会如何选择?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快四十了,难道让我抛弃孩子,回到自己家人身边?我也为难,做不到。我是一个母亲,要更多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选择自己个人的幸福。”

  “忘不了。在石家庄上学的女儿每次放假,我都要去车站接她回家。当年,我就是在火车站被人拐卖的。女儿今年18岁,我被拐卖那年也是18岁。”

  “想想自己的孩子,还有学校的孩子,一定要坚强。”脆弱的时候,郜艳敏经常这样给自己打气。

只是,假如生活辜负了你,你是否还能善心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