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父母溺爱孩子,是错误的家庭教育状态,只能教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父母溺爱孩子,是错误的家庭教育状态,只能教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2020年09月21日 00:02 新浪网 作者 教育思享

  溺爱,在父母和家人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一种错误的状态。

爱和溺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产生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的。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东西不予理睬,只是把孩子当成一种自我补偿的途径。很多溺爱孩子的家长常说我小时候如何的苦,不能让孩子也经受一样的苦,在无限制地给予孩子一切时,其实就是在给予自己。

  

  吃穿用度,教育投入,一定要用最好的最贵的,即使自己生活上苦累再多,受多少委屈都无所谓,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前。

  然而,在这道看不见的线里,圈起来的是父母看得见的焦虑。

  溺爱孩子的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有理性缺失的部分,没有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一个正确的或者良好的父母应该如何做。在成为父母后,在工作压力和育儿压力的双重压迫下,物质上的补偿和付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教育心态。

  

溺爱最终会导致什么呢?

  一、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溺爱孩子的时候,并不是在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忽视了孩子的需要,只是一股脑地给孩子,父母所认为的最好的东西。尤其是成长中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自我空间的确立,溺爱孩子的父母完全注意不到,只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持续不断地给予。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骄纵任性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并不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是父母的溺爱所造成的性格缺失。

  

  二、子女失去独立性,变得为父母而活

  父母习惯性地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准备去走,最终只会导致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为自己而活,也就感受不到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父母的保护伞下,这些孩子只需要认真学习,考个好成绩,听爸爸妈妈的话。然而当书读完了,进入社会成家立业,所要面对的东西多了起来,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最后只能继续求助于父母,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

  

  三、忽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溺爱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吃饭就要现成的饭菜,穿衣就有洗净的衣物,出门也要接送,孩子没有自我探索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发现新事物的喜悦。

  同时,父母还会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父母认为好,孩子也一定要接受这个好,或者孩子稍微觉得不称心,就永远不会再让孩子接触。无论是哪种做法都会给孩子传递一种,每一件事都是凭借一个念头来决定的。要么是自己的喜恶,要么就是父母的喜恶,完全失去了感受每件事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更别提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做出判断。

  

  四、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

  如果朝着被纵容的方向发展,长期得到家里特殊待遇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为优先级,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觉得自己应该站在最前排的位置,好的东西理所应当,就应该由自己独享。

  有时候因为过度溺爱,孩子反而成了“一家之主”,父母老人都围着自己转。习惯了这种自己言出则有人附和的相处模式,这样的孩子必定学不会尊重其他人。有问题从来也只会怪别人怎么没有处理好,好的事情做不成,就会以出格过分的言行举止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父母爱孩子,应该是给予孩子自由、包容、耐心、鼓励等一切能够让孩子茁壮成长的感受,而溺爱则总是伴随着包办,管束或者放任自流,它表面上看是爱,父母牺牲了自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是内里却包裹着自私和控制,是父母对于孩子的不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