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顺利完成全国首批脉冲电场房颤导管消融手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顺利完成全国首批脉冲电场房颤导管消融手术
2024年04月16日 15:52 新浪网 作者 有源医声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心衰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目前,导管消融被认为是治疗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脉冲电场消融(PFA)是近年来用于房颤导管消融的一种新的能量作用形式。4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石瑞正教授团队完成了全国首批脉冲电场房颤消融手术。

  

  患者为57岁男性,阵发性房颤,伴有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主动脉瓣钙化及中度返流。基于手术的复杂性,石瑞正教授团队在术前与该患者进行了深入细致交流,并制定了通过重建心房模型,指导脉冲电场消融的手术方案。手术全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开展,整台手术时长约60分钟,X射线曝光时间约200秒。无明显肌颤反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全程保持清醒,和医生始终保持清晰有效的交流。

  石瑞正教授介绍,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一直是困扰临床的痛点之一。三维射频消融手术进入中国已经有数年历史,目前各三维平台所结合的射频消融技术相对已经成熟,但仍存在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如心房食道瘘、肺静脉狭窄、膈神经麻痹等,同时存在需要逐点消融,消融效率低,对手术医生的培养周期长,操作要求高等局限。

  而脉冲电场消融这一新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局限。脉冲场消融的原理是在短时间内将高压电脉冲作用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导致跨膜电位形成,从而产生不稳定的电势,细胞膜形成不可逆的穿透性损伤,产生纳米级的孔隙,从而导致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破坏细胞内环境稳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对于心律失常治疗,目标达到不可逆电穿孔状态从而阻滞异常电信号的传导。

  据介绍, 脉冲电场消融的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和消融效率。脉冲电场消融是非热能的消融方式,基本无热相关损伤,并且具有高度的组织选择性,不损伤周围组织,如膈神经,食道等,同时可以极大减小如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术中使用的导管为环形多电极消融导管,能够实现单根导管完成整个手术的建模、标测、消融、验证于一体,手术流程更加简单和顺畅,降低了很多因器械交换引发并发症的概率。

  环形脉冲导管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属于同时多点放电,每次放电仅需2-4s,相对射频和冷冻来讲,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而且因为有三维标测系统的实时介导,消融效果即刻就能显现出来,整体手术只需要在穿间隔和穿刺过程中踩线,基本上可以接近零射线,这样可以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同时,大大降低X线的曝光时间。脉冲消融手术的开展给房颤患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安全高效的治疗体验。

  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在心律失常领域开展多项新技术,如左心耳封堵术、房颤一站式治疗、希蒲系统起搏技术。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总例数及复杂程度居全国前列。

  稿件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湖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