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出题意图不错,学生真正能力有时也很难体现出来

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出题意图不错,学生真正能力有时也很难体现出来
2020年01月19日 23:35 新浪网 作者 阿冷上学

  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出题意图不错,学生真正能力有时也很难体现出来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的积累与运用,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学生做完后会有怎样的感觉?从最后的评价结果来看,学生的答题效果令人满意,基础教育似乎搞得不错。

  第一题,其实是一个诗句汇总,我们且不说,这么出题到底合不合理,单从学生做题角度来说,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出题方式,并且比那种抠掉一句的考试方式要柔和许多,至少显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在题目的末尾括号里有一句话,填写本学期学过的教科书中的古诗词句子。这是给出的学生的提示,或者说缩小思考的范围,对学生来说也许会容易想出来。假设学生能写出本学期教材以外的诗句可以吗?答案应该是可以的,总不能因为学生写的不是本学期的诗句就给学生打错,那样的话,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体现在哪里?

  第二题是考查的一个常识,学生也都写出来了。这个不用多说。

  第三题考查的应该是一个学习策略,或者说是学习方法,五年级考查的是阅读速度的方法,六年级测试的是不理解字词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考查没有什么不好,在前些年是没有这么出过题目的,这也是统编教材运用以来出现的一些变化,总体来说,是好评的。只要老师给学生讲到了,学生应该是可以答出来的。

  

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出题意图不错,学生真正能力有时也很难体现出来

  第四题,这个题出的就有些水平了。考查的是关于鲁迅的人物形象的对比,在《少年闰土》中,《好的故事》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于鲁迅的定位也是不同的。对于老师和家长需要清楚,鲁迅的这种偏写实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定就是鲁迅本人。当然,学生日后也自会理解。

  教育总会有一种现象,对于教学丰富的老师来说,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往往是精华的所在,体现在卷子中,就要体现不出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了,但这也是很矛盾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