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古代都讲方言,那派往敌国的间谍怎么避免穿帮呢?办法很巧妙

古代都讲方言,那派往敌国的间谍怎么避免穿帮呢?办法很巧妙
2020年08月27日 17:16 新浪网 作者 小凯说历史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灭掉六国后,建立了一个文字、度量衡、车轨都高度统一的秦王朝,不过有一样东西却是秦始皇也无法统一的,那就是方言。虽然方言都属汉语,但不得不说各地方言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即使到今天,方言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像我们熟知的四川话、东北话、粤语等,发音就完全不同,甚至有的省份相邻地市的方言都差异巨大。

  

  当然,为了解决各地沟通不畅的问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也就是以北京音作为一种通用发音。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是如此,在外说普通话,回到家中跟父母爷爷奶奶交流讲的还是本地方言。其实在古代,也存在方言的烦恼。怎么办呢?也是指定一个地区的方言作为通用语言,像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以周天子所在洛阳方言作为交流语言,这就是东周版普通话。隋唐时,又把长安方言作为全国通行的交流语言,明清时又改成北京话。

  

  但是古代版的普通话跟今天的普通话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古代的普通话仅限于贵族和官员间使用,普通百姓是不会去学的,所以又被叫做“官话”,普及率远没有今天高,民间交流依然是各说各的方言。但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出现分裂割据的时候,各国之间刺探情报的间谍怎么避免被识破呢?比如三国时,诸葛亮想要刺探曹魏的军情,如果派一个四川人去洛阳,那可能刚一开口,曹魏百姓就会问:“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那学一下敌国方言行不行?难!因为古代不像今天有这么多音视频资料,而且没有生活在那种语言环境当中,即使学会了,也很容易被当地人听出差异。梁启超在见光绪时,就说着一口广州味的官话,光绪虽侧耳倾听,但还是很吃力。在人口流动很有限的古代社会,如果一个地方突然出现一个操着不同方言或莫名其妙说着官话的人,里长首先就会警觉,怀疑出现敌国探子。身份可以隐藏,那方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方法也挺简单巧妙,我们以北宋为例。

  

  宋朝并不是大一统王朝,它长期面对辽、西夏等敌国的虎视眈眈,必须不间断的刺探对方情报,以便做好应对。比如景德元年,北宋的间谍就刺探到辽国将要兴兵,宋军急调广锐军1.5万余骑前往河北设防。宋徽宗敢北伐燕云,也是因为间谍回报说:“天祚帝貌有亡国之相”。怎么保证派出去的间谍能长期潜伏不会因口音问题被轻易发现呢?当时的做法主要有3种。1、假扮商旅、僧侣。商旅、僧侣游走四方,出现口音不会引人怀疑,但缺点是目标过于明显,宋、辽双方都知道对方会通过这种形式刺探情报,因此对于这类人员盘查的也比较紧,很难刺探到核心军事情报。2、收买对方人员。西夏的李元昊在称帝的第一年,就通过外交人员私下收买了宋朝的宫女、落第书生,获取了大量情报,导致西夏兵从土门路顺利攻入宋境,还活捉了化州刺史李士彬。显然,直接收买对方人员做间谍也是避免出现口音问题的有效方式。

  

  3、招募边民和两属户。除了收买临时人员充当间谍外,宋辽等国还需要自己培养更专业的间谍,而招募的对象就是宋辽边境居民以及两属户,也就是宋辽重叠辖区的百姓,这些人无论是方言还是生活习惯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容易被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