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发墨和下墨 那些关于书写的“墨法”

发墨和下墨 那些关于书写的“墨法”
2020年09月09日 10:32 新浪网 作者 天津自适居

  墨块在砚台上研磨而产生书写绘画使用的墨汁,这个过程被俗称为“发墨”或“下墨”。一为“发”一为“下”,那么发墨和下墨有什么区别和讲究呢?

  

  磨墨的过程,从表面现象看是墨条被摩擦而使墨质脱离,这就是所谓的“下墨”,与此同时脱落的墨质在水中溶解并随磨墨的过程而逐渐均匀,即所谓“发墨”。本质上来说,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交互发生的结果,可以化为“分解”、“溶解”、“搅拌”三个作用过程,而且三个作用是同时交互产生的。

  “溶解”是磨墨而产生墨汁的的主要原理,而摩擦分解仅起辅助作用,从理论上说,仅将墨块置于水中,不进行摩擦,也可以产生墨汁。墨条的质量是决定“发墨”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墨汁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非砚台。

  搅拌是在磨墨过程中,通过墨条与砚台的磨擦运动,使墨质均匀地与水分子接触,使已扩散的分子团和水合的离子团在水中均匀分布的过程。“搅拌”作用,增加了分子团的动能,加速了扩散作用;增加了分子团与水离子接触的机会,有利于水合作用的发挥。

  

  “分解”、“溶解”和“搅拌”三种物理化学作用,在磨墨的过程中是交互作用、同时发生的。

  在磨墨过程中,砚台是“分解”过程的工具,也是“溶解”和“搅拌”过程的容器。砚台磨面的“沙砾体”被认为是砚台质量的关键,石质越紧密,“沙砾体”就越细,则认为砚石质量越好。

  “沙砾体”精细,使“分解”过程中脱离的墨质颗粒细小,从而增加了墨质与水分子接触的面积和机会,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在墨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沙砾体”细密的砚台,下墨快,这是因为“下墨”的过程是“分解”与“溶解”作用同时进行的,越是细小的墨质越容易“溶解”。

  

  “下墨”也好,“发墨”也好,是“溶解”过程在起主要作用,而溶解过程的关键是动物胶在水中的扩散和水合。这就涉及到蛋白质化学的理论了,主要是蛋白质的变性原理和蛋白分子衰变原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