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李宝林谈山水——我与大山

李宝林谈山水——我与大山
2020年09月12日 23:10 新浪网 作者 收藏天下V

  文/李宝林

  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的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亿万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永恒与博大,无可名状的沉默与悲壮。

  

  云山悸动 176cmx95cm 2003年

  我爱山,爱其凸显天地之大,宇宙之无穷。

  我爱山,尤爱西部大山,爱其伫立于万古洪荒,任日出日落巍然不动之悲怆。

  我爱山,爱其外冷内热,爱其冰雪覆盖之外表下雪水消融,渐成生命之源泉暗流涌动,正是它们最终汇聚成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养育了我们这个中华民族。

  

  水墨实验 194cmx94.5cm 2006年

  雪域大山,是我写不尽画不完的梦中之境,它变化莫测的身姿是造化神秘的杰作;它的傲岸,吸引着人们向上攀爬;它的博大,激起各种悠扬的回响。

  山亦如人,各有性情,或阴柔、或刚烈、或灵秀、或苍茫、或华茂、或朴拙;画山如同画人,妙在相看两不厌。

  

  高山仰止 182cmx102cm 2004年

  山之结构如人之体貌;山之神韵如人之气韵;山之朝晖夕影、阴晴变幻如人之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高山村寨之一 179cmx95cm 2004年

  走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我的内心充满感恩之情,山,在我的笔下因之变得润泽起来。其实,苍也好,润也罢,说到底不过是我以我笔写我心,点点滴滴总关情。

  

  疆山铁铸 178cmx94cm 2004年

  画大山,胸怀必须大,下笔肯定,才能画出山的伟岸。没有力度和体量感,就没有感召力。然胆大还需心细,不能用蛮力,要将一颗活泼泼的心系在整座山上,体会人山合一,山就是人,人就是山的感觉,最终物我两忘,滋生出天大地大任我遨游的豪情与胸怀。

  

  万仞青峰图 118.5cmx119cm 1996年

  好画常在有意无意间画出,画画,太有意拘谨,太无意潦草,有意无意之间最是难得。画虽完成,意犹未尽,四顾茫然,恍兮惚兮,人在画外,神却在画中。

  

  祁连风骨 192cmx133.5cm 1996年

  画者先存仁心,以山为师、以山为友,与山同处,听山风过耳、观山高水远,相处日久,可达返璞归真、灵魂净化之境。

  

  傲立 71cmx71cm 2003年

  五代荆浩提出“生死刚正谓之骨”。骨非但指作品本身之技法,亦关乎创作者之人格。画家在作画之外,修身养性,力求内心完善,刚正不移,不因世风移而心生浮躁,居闹市而心安然,画作自能传递山水力量之骨气、骨力。

  

  山骨图 122cm×273cm 2016

  “骨”具有多重含义,在艺术领域,它不但指作品本身用笔精准、有力,表现出自然的形质,还体现了创作者正直高尚的人格。骨意味着毅然决然,毫不含糊,在生死关头也刚正不阿。

  中国“风骨”一词,经长期演绎具有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后世审美取向。对风骨的强调,即是对内在情操和外在力量的强调。

  

  高原人家 180cmx96cm  2004年

  吾早年用笔,重以线取形,以线彰显人物之风骨,力求落笔有力,全其骨气。用墨则化繁为简,以干皴、渴点略染辅助用笔。

  

  乐山大佛 74cmx66.3cm 1985年

  石鼓文、青铜器上的铭文斑驳厚重、古朴自然,汉画像石砖和篆刻在很小的空间里布置很大的天地,那种线条组合体现出来的古意和韵味让我着迷。

  

  灵光 65cmx68cm 1995年

  吾潜心用笔,反复揣摩金石、古篆及汉砖之线条,体悟金石韵味。以线为主绘画长达逾二十载,方转而重墨。

  

  南海风 68.5cmx68.5cm 1995年

  画品如人品,要想画出铮铮铁骨的硬朗,心中得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什么样的胸襟,画出什么样的画。

  

  气壮昆仑图 137.5cm×69.5cm 2014年

  中国画讲究笔墨,最高境界是苍润并济。

  苍乃厚重 ,如干裂秋风,润乃华滋,如涓涓春雨

  苍有风骨,润含情致,苍主刚健,润主柔美。

  干,干裂秋风,润,润含春雨,苍与润就像一对互相吸引却各不相让的恋人,苍润并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大美天山 144cm×365cm 2014

  中国古代画论有“墨分五色”之说,用墨应干净清爽、笔墨松动。松动而不流于草率,方为佳作。

  笔墨松、毛、涩,润而不浮、厚而不滞、放而不野、柔而不弱、方有苍润并济、刚柔并济、疏密有致之美感

  

  山魂 62cmx65cm 1995年

  墨,无外乎浓、淡、干、湿,墨性无外乎重、逸、苍、润。凡浓重之笔,性必刚烈,果敢。湿润之淡墨则逸情,隽永秀雅。

  画之结构要严密有序、互相关联、相互呼应、紧凑有致;画之笔墨则务必松动,不懈不促,不妥不粘。

  

  仰望伟峰 247.5cm×123.5cm 2013-2015年

  大山,在中国,是故乡与祖国的象征。

  它还是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天的支柱,有它支撑,天才不会塌。

  

  远山的呼唤 117cmx123cm 2001年

  二千年前,孔子登泰山发出小天下的感叹,倘若他曾行走雪域,面对这样比泰山高出无数倍的大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INTRODUCTION OF THE ARTIST

  李宝林艺术简介

  

  李宝林先生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画院名誉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

  193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

  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63—1990年任海军专职画家。作品参加历届全军美展并担任评委。

  1990年任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创作研究部负责人。

  李宝林先生曾先后出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第三、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担任9、10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务院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第1——3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

  2018年荣获第六届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

  作品入选6—10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并在巴黎、维也纳、吉隆坡、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举办个展。

  出版有《李宝林画集》、《李宝林人物画集1958—1988》、《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李宝林》、《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李宝林》、《大山回响—李宝林画集》、《远山呼唤—李宝林八十艺术》等,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国画人物、山水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