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哲学系学生总结: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哲学系学生总结: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2020年02月21日 15:54 新浪网 作者 人物十分钟

  生命是对存在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方向集中在敬畏,深远,长久,诉求,寄托,美感,永恒,崇拜。

  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哲学系学生总结: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在人类认识这里,生命作为一种深厚的表达,体现在人这个主体则是精神。但是这种精神世界就目前的全人类而言是扭曲和局限的。扭曲和局限在于人类将其中的一部分看做精神,以服务自己的美感,价值观,对他人的期待。而同整个外界进行对抗和拉拢。这种精神的狭隘在于自己所强调的德行和素质并无法真正使得自己认识自己,并且从认识自己上无法处理好世界和自我的关系,也就是变得被牵制,以及无法使得自己在现在之外的未来事态发展把握主动权,从而也就不自由。不自由也就没有独立,没有独立则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则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则没有精神发展,没有精神发展也就没有个性的魅力。

  所以,需要在同一性逻辑的原则上对人类的生命观进行重建,哪怕是对过去思想的精致整合或强力舍弃。

  精神成了自身价值观和审美的仆人。而自身价值和审美来自于粗浅和庸俗的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人类虽然有漫长的历史,但是,就像精神和物质作为两个不同作用,不同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样。人类对于物质世界即使到达了科学阶段,依旧是粗浅的,因为人类被各种法则所机械化了,变得屈从,呆板。人类无法从精神,也就是自身的建设上对思想进行塑造以及无法认识到精神的贯穿。

  意思是精神这个词在如今还未启蒙的人类那里,是围困在自我之中,而自我是没有彻底的理智和决断能力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伤害自己,乃至伤害别人。这样形成整个世界的人间图。所以要脱离自我去建立精神。使得精神这个部分在自我这个概念外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使得精神真正成为精神这个主体和主体的内容。

  哲学系学生总结: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另外的任务是论证人格之精神不在于美德的培育和道德输入。那么人类也就不至于争执与掠夺。更有可能回复到精神的本质,存在的自由独立以及自由独立下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贯彻实行。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生命自由这个词汇。它不是一种状态,它首先是人类解决现代性,到达新世界的构想和内容以及内容下的行为法则。

  那么如何能够遵循同一性原则呢?

  从存在出发,存在者是个性和自由的。而每一个存在者的个性和自由决定了存在者的世界里,伦理形态是存在自我界限和界限平衡的。

  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的悖论而言。人是终究消失的,也就没有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立足处。从尽头反观也就是没有实质和坚固依靠可言。但是这并不是代表道德虚无和一切虚无。因为本来就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为某一个实质依据而活。那为什么要证明这样的实质依据不存在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内容,生活方式。毕竟就除了这个问题,人类在利益面前并不会为了道德依据而就范,为什么生命的行为却要寻求这样的依据呢?

  就唯物主义而言的悖论而言,它将生命必然地推向新的界面。因没有自身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实体可言,那么,自身现在的存在又依靠什么?依靠结构,自身行为和语言就没有实质性,没有理由相信,人的本能是天赋的实质资本,毋庸置疑可对世界作威作福的。那么我们就要对我们的言行举止包括各种本能言论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后,我们对自己的言行留有以下原则。

  我没有理由侵犯别人和意图侵犯,没有理由不为他人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后果。当我想侵犯他人的时候我没有理由不认识心理活动的生起,细微发展,克制,抉择,权衡,从而理智看待自我同世界的关系。

  那么,人怎么可能如此理智呢?

  这里有一个物质依据。就唯物主义悖论而言,人没有任何实质。但是现在时刻的人却可以存活,那么,没有实质又如何使得人掌握物理现象和精神现象而使得人具有意识和行为呢?可见,人一定有一个脱离自身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绝对理智视角来审视。人一定可以上升到由于自身没有实质而将视角脱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审视自身的理智的生命状态。

  既然没有实质却可产生生命。那么生命的真正状态也同样可想想为没有实质而存在。这样的生命是理智的,知识的视角。而我只是论证出了可能性。

  这样的生命本质是没有立场的。凡有立场,都应该被审视,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是否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如此等等。

  你也可以把这种生命的体验称作涅槃。

  哲学系学生总结:人生是存在者的思想内容的艺术表达

  关于认识论

  精神世界来自于反思反思。也就是你质问自己反思这个问题的诉求是什么?想要构成什么样的世界,基本的素质是什么?这样组合一开始就形成一个成熟形态的人格框架,精神世界。

  这样的反思中,首先形成四个世界,一个是自我经验世界,理形世界。二者孤寂对立,二世界交叠形成美德知识世界。知识世界浓缩为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在反思中有诸如,纯粹,朴素等素质。

  在这样的四个世界中,人类有个性,自由的理论依据,有同世界抗衡的能力。在这样认识论下,人也有能力到达生命自由。

  人格是一种同时具有完成性和可塑性的框架。人性是人在绝对理智下自相矛盾的窘态。

  生命自由意味着对世界的长远把握,从而稳定快乐地以艺术或者智慧的深邃广大去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每一时刻。意味着完全掌握和推导精神世界的美好之处。并且以此精神世界反思经验世界从而创造知识或者表达知识。

  生命自由意味着掌握彻认识自我的完美方式并且解决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的人格在反思之中可以自我构建。人类又脱离了一层现在世界对于生命这个自由事物的束缚。简单地说,人类无限的愉悦被困扰自身的问题,知识意欲解决问题的繁重所束缚。

  生命自由意味着自我在精神和外部世界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又保证自身同世界的抗衡状态。

  关于马克思,大家要知道以下三点:

  第一,马克思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所学已经确定了哲学的思路。第二,马克思是黑格尔的学生。黑格尔是马克思的精神上的老师。他们都同样注重于历史哲学。所以三个部分组成的框架就确定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所以关于马克思的立场讨论价值不大。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层面上看一个问题。

  第三 哲学不是理论形态而是在思想性质下的定义。中国理论的思想性质层次决定了中国没有哲学的。不是浅显地把哲学看做,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哲学是一门学科,是胡适、冯友兰、牟宗三、张岱年、谢无量等人建立的学科,是用中国思想为基础,然后在用西方哲学的思想模板套进去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