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2019年08月24日 15:43 新浪网 作者 王学森高考物理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

  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天津市南开中学 王学森

  一、本轮高考改革回顾

  本轮高考改革2014年上海、浙江开始试点。

  上海语数外各150分,外语两考,等级性考试6选3,赋分从40分到70分,3分1档,共11档。

  浙江语数外各150分,外语两考成绩两年有效,等级性考试7选3两考,赋分从40分到100分,3分1档,共21档。

  2017年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加入高考改革。

  北京、天津、海南语数外各150分,外语两考,等级性考试6选3,赋分从40分到100分,3分1档,共21档。

  山东语数外各150分,外语两考,等级性考试6选3,赋分从20分到100分,1分1档,共81档。

  二、浙江、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暴露出许多问题

  1、6选3有20种组合,许多中西部省市大班额严重,缺教师、少教室,因此选科走班压力很大。

  2、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由于物理最难,出现了弃考物理现象,又由于赋分制使得弃考物理现象更加严重。两地都无法完成大学理工科的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只能调拨给其它没有加入高考改革的省市。

  如果该6选3方案推向全国,十年、二十年后,我国的理工科人才将后继无人,不用特朗普打我们,我们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我们的子孙将永远为欧美打工、被欧美压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弃考物理现象!

  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可以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但中华崛起要靠高科技和高端制造,要靠数理化!

  3、只有浙江在6科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选考为7选3,有35种组合。

  浙江不但外语两考,等级性考试也是两考,再加上高考,高三一年不断地冲刺,考生身心俱疲,很难再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将来工作很难有创新和创造!

  4、上海选考学科有效分数为:70-40=30分,选考学科3科90分,而外语1科150分。这样高考,十年后(高中3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上海本地将基本没有人才,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将主要依靠外地人才!

  5、上海赋分时,最高分占考生的5%,上海考生约为5万人,届时会有约2500人等级性考试满分,三科满分的考生会有数百人,两科满分一科接近满分的也会有上千人,名牌大学的录取将主要取决于语文、数学、外语。数学降低难度,外语两考,语文要增加宽度和广度,可见届时高考关键看语文,可是语文考试的波动性大于数学和外语。名牌大学如何录取新生啊?

  6、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国内8所名校、香港2所名校、浙江省内49所高校实行三位一体招生。高考成绩占60%,高校的笔试、面试占30%,学考成绩占10%。上海的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与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类似。

  高校像选婿、选妃一样招生有其合理性,但这一模式对普通家庭的孩子非常不利,中国是人情社会,三位一体招生一定要严格管理!

  7、浙江为了遏制弃考物理现象,确定的物理赋分基数为6.5万人,如果只有2.8万人选考物理,不答题只写一个名字就76分,而其它学科赋分的平均分为(100+40)/2=70分,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

  浙江、上海的3+3方案导致弃考物理现象严重,现在浙江、上海选学物理的是两类学生,即尖子生和差生。

  赋分制导致中等生弃考物理,由于有赋分基数做保障,差生选学物理的比例很大,即滥竽充数的比例很大。

  三、第三批加入高考改革的八省市都执行3+1+2方案

  2018年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江苏、河北、辽宁等8省市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

  2019年4月23日,8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3+1+2方案,具体是:

  语数外各150分;

  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物理、历史各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并分列招生计划;

  从化学、生物、地理、生物中再任选两科,实行赋分制,赋分从30分到100分,1分1档,共71档;

  外语和等级性考试都只考一次,等级性考试和高考同期进行。

  上述方案结合大学选考要求能避免弃考物理现象;

  等级性考试赋分从30分到100分,1分1档,提高了区分度;

  外语和等级性考试都只考一次,等级性考试和高考同期进行,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有利于学校组织高三复习。

  由3+3方案到3+1+2方案,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精神。

  现在的3+1+2方案和最初辽宁提出的3+1+2方案有很大不同,该方案吸收了许多基层的建议。

  3+1+2方案突破了3+3方案的限制,3+1+2方案是3+2+1方案与3+3方案的折中方案。

  3+1+2方案存在的问题是:

  物理、历史分值较低还不能同时选(120分比较合理);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化学最难,将会出现弃考化学现象。

  四、八省市新高考选科如何选

  各省级招生部门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需要注意的是,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

  首选科目要求有哪些?

  高校本科专业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

  “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

  “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

  “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高校将在物理、历史类别下统筹安排相关专业招生计划。

  再选科目要求有哪些?

  高校本科专业再选科目要求包括:选择1科、选择2科或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选择1科的,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选择2科的,再选科目要求分为两种:一种为考生选考其中1科即可报考;另一种为考生2科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不提再选科目要求的,表示考生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选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下面以哲学类的哲学专业举例: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在“3+1+2”模式下,将产生12种科目组合方式,相较于先前试点地区“3+3”的20种科目组合方式有所减少,从而减小了走班压力。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八省市选考科目计分办法也进行了调整,首选科目中的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即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采用等级赋分,并确定为“一分一档”。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在此前启动高考改革的6省市2020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要求必选物理的专业数量增长非常明显。

  在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八省市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物理学科地位进一步加强。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的本科专业数占总本科专业数的比例接近一半。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名牌大学对于物理的重视程度更高,更加注重考生的物理基础。C9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在辽宁招生专业(类)共299个,其中要求首选科目仅物理的专业(类)为184个,占比达到了61.54%。

  高考改革“3+1+2方案”基本克服了“3+3方案”的问题

  这表明越是顶尖大学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的占比越高,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数量也越多。

  五、3+1+2方案的影响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有可能将等级性考试改为与高考同期进行;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有可能将赋分3分1挡改为1分1挡;

  浙江可能取消外语两考、成绩两年有效,等级性考试可能改为只考一次;

  上海有可能把赋分改为从40分到100分且1分1档。

  江苏2018级学生2021年高考采用3+1+2方案,江苏2008高考方案到2021终于可以结束了。

  只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我们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高考方案!

  六、中西部地区可能会3+2+1方案与3+1+2方案并存

  现在还有12个省、5个自治区没有加入本轮高考改革,这17个省自治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一些,为克服3+1+2方案存在的问题、为减轻走班压力,有可能许多省自治区会实行3+2+1方案,也可能条件较好的省自治区实行3+1+2方案,条件较差的省自治区实行3+2+1方案。

  为使高考改革顺利进行,加入高考改革的第二年才使用新教材,而2022年前所有省市都要使用新教材,这样没有加入高考改革的17省区今明两年都要加入高考改革。

  3+2+1方案:

  高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

  选考科目:

  偏理组合物理、化学各100分,从生物、历史、地理、政治4科中选1科100分;

  偏文组合政治、历史各100分,从地理、物理、化学、生物4科中选1科100分;

  总分750分;

  首选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根据首选科目制定招生计划;

  等级性考试再选科目采用赋分制,最低分20分,最高分100分,1分1挡,共81档;

  根据总分划录取分数线;

  外语考一次,笔试、听力一次完成;

  等级性考试只考一次并安排在6月与高考同期举行;

  该方案有8种组合。

  该方案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能避免物理、历史不能同时选,能减轻各个学校走班的压力。

  七、考试院发出重磅提醒

  2019年安徽文史类考生与理工类考生分别为:25.1万人,26.2万人,接近1:1。

  本科录取人数分别为:文史类录取49313人,理工类录取142723人,比例接近1:3。

  8月11日,安徽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新闻发布会提醒高中学生在选择文、理科类时,高中学校、授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理工类。

  省级考试院发文提醒,让高中学校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选择理工类是非常罕见的。安徽考试院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而且很现实:文理考生比例今年接近1:1,但文理招生人数比例却接近1:3。

  面对这一数据,任何人都会得出能报理科尽量报理科的结论的。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安徽,在其他各省市也是如此,例如河北省:

  2019年河北省文科考生169071,理科考生249148。考生文理比例17:25,也就是3:5还要强一些。

  河北本科一批录取:

  文史类录取16106,理工类录取72448人。

  本科二批录取:

  文史类录取46727人左右,理工类录取167615人左右。

  加入高考改革以后高中不分文理科了,但理工科大学多、理工科专业多、理工科招生计划多的情况没有变!

  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科中,物理最难,其次是化学,学生可以自主选科后,出现了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但选物理、化学报考面宽,就业相对要好。

  选科时要根据个人的学科优势、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关注自身的潜能。一旦做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努力。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八、高考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未来属于伟大的中国

  恢复高考四十多年来,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建设、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同时我们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后劲不足。

  因此我们在教育上要改革、要借鉴欧美。我们的大学严进宽出,使得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沉重,而大学相对轻松。欧美大学宽进严出,使得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相对轻松,而许多大学的毕业率较低,不努力是不能毕业的。

  欧美高校像选婿、选妃一样招生是合理性的,但我们学习借鉴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因为这一模式对普通家庭的孩子非常不利,中国是人情社会,三位一体招生一定要严格管理!否则会有大批家长、招生老师犯错误。

  我建议名牌大学可实行“6+1”招生方案,即除了高考、等级性考试的6科750分,大学笔试120分,面试30分,合计900分。

  这样解决了赋分制带来的尖子生区分度下降,名牌大学招生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面试的权重,使招生变得相对公平。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将来我们也可以把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高考合并,实行全国统一的高中毕业考试,大学根据学生毕业成绩录取新生,名牌大学可采取三位一体招生。

  大学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就像选婿、选妃不会只看学习成绩,而是要对学生做全面评价。我们应该把招生权交给高校,学校招生后要在校园网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学生可以申请多所大学,被多所大学录取。可以预期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大学招生可能会和欧美大学招生类似。

  我们现在各地发展还极不平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不利于落后地区、不利于贫困家庭,国家的名牌大学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是对贫困地区考生的扶助!我相信智慧的中国人一定会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考方案、招生方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国家,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负起该负的责任,说实话、办实事,做好当下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坚持下去,愚公移山,每个人都有所成就,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未来属于伟大的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在线《第三批八省市新高考选科如何选,详细说明看这里!》

  高中生学习《能选理不选文? 考试院发出重磅提醒: 一组数据告诉你该如何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高考改革考生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