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2019年12月11日 08:25 新浪网 作者 IPO早知道C叔

  作者:罗宾

  行列秩专注于消费金融的资产定价,以技术消除资金与资产间的消息屏障,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公司已经在信托、银行、保险等多个消费金融场景落地多个项目,其中,行列秩是第一家向多家信托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风控服务的金融科技企业。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行列秩创始人刘晓光

  对于行业变化下的创业机会,刘晓光对IPO早知道表示, 2007年从外贸信托进入消费金融业务开始,相关技术已经积累近十年,越来越成熟。网贷前期蓬勃发展对市场的发展和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另外监管层面看,行列秩进入的时点赶在了监管有意规范市场的前面。从现在开始,再后进者取得入场条件将会非常苛刻。总而言之,网贷粗犷发展的时代结束了,红利也快要消失,胜出的将是更精细运作、效率更高的公司。

  监管政策紧密影响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速以及开展业务的方式。刘晓光表示,伴随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消费金融开始蓬勃发展,近两年达到高潮阶段。另外,近年出现的大类资产持续爆仓,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打破刚兑,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控能力,普惠金融的资产特性表现出来,小而分散的特性使得该类资产风险可控度提高,因此,金融机构开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这其中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了主流发展的业态。

  2018年4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此通知落地后,互联网金融平台仅剩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这一类业务可做,并且还需符合小额、分散的监管要求,对于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要求纳入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

  随后,互金行业开始受到严格监管,业务规模逐渐萎缩,即使“超利贷”“套路贷”仍然因高额利润活跃,但今年已经受到全面监管,数据获取、担保、助贷等整个产业链都被限制,整个网贷行业全面被整顿。现在留给市场的可以说是存量竞争的普惠金融2.0的时代。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表1:三年对金融科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及规定列举

  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资产的定价手段比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资产更加复杂。刘晓光表示,其一,传统金融资产信用主体单一,包括单一股票、单一地块或政府信用等,最主要的还是参考主体信用情况,很少需要实时跟踪;而消费金融资产的抵押物很少,足值抵押物基本没有,主要依靠信用去借款,线上来风控。正因为后者小而分散,单纯人工手段难以全面跟踪,所以需要借助科技能力,利用数学、统计学进行模型和算法的系统搭建,来实时评估资产质量。

  第二,对银行、信托等机构来说,以消费金融资产为底层的产品,运营上比传统底层资产产品要求更加细致,每个产品或项目需要配备的人员更多。另外随着头部资产的市场性争夺的激烈,目前服务下沉客户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道路,大家也开始对下沉客户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新入场的金融机构,需要有更强的风控能力和多元的风控技巧才能更好的服务这类客户。

  信托消费金融资产创造更多市场规模

  相比其他金融科技公司,行列秩是最先以服务信托普惠为战略布局切入信托业务市场的企业。

  中国信托业发展至今正好有40年的历史,在2000年左右,信托业务开始了蓬勃发展。结合对信托转型的观察,刘晓光介绍,短短20年不到,信托业务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几乎可以和银行相提并论,目前信托业务方向不明的情况下,都会转而投入到普惠业务的发展中。行列秩的产品在信托转型中的起到了助推器的重要作用,曾经可能是敢想不敢做,现在因为行列秩的产品服务,大家可能敢于迈出踏实的一步,学会走路之后,走千里万里都是信心满满,这样信托行业才会真正找到普惠发展的核心和出路。

  相比于银行等持牌机构,信托开展业务更快更灵活,而且信托的牌照非常稀缺,所以信托是一类不错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刘晓光指出,消费金融信托市场规模保守统计今年估计达到8000亿,普惠金融达到1.4万亿,明年消费金融一定有望达到万亿规模,相比之下市场前景可观,并处于上升通道中。既然刚需存在,接下来就要看公司精耕细作的份额比例。据行列秩了解,40家左右的信托已开始消费金融业务,其中成熟业务的有十几家左右,这十几家中行列秩各个产品正在服务的大约有一半了。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行列秩服务交易结构,以信托为例

  刘晓光指出,以科技为手段的风控服务应用首先在信托机构中扩大了消费金融产品的市场,因为在大类资产业务增长受阻的背景下,信托机构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二,信托的业务模式包括事务性管理和主动管理两种,行列秩给这两种业务都能提供风控服务,但其中信托主动管理服务向客户收取的费率是更高的(1%-2%,事务性服务费率最多0.5%)。在有限的市场中,两种费率下的利润水平相差较大。行列秩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帮助引导了信托往主动管理模式过渡,当信托的利润更多,服务方的利润空间也越大,服务方帮助信托增利的同时可以获得固定收费以外的浮动收益。

  据银保监会的文件、政策,金融机构须具备自主风控能力,但信托有心无力,有能力的缺乏互联网基因,当科技公司为它们赋能后,信托的角色和思路会有变化。科技服务商把资产进行更精细化运作后,针对同样的资产能产生比以往更多的利润,对双方能力和收入都有提升。

  底层穿透,更实时的风控

  行列秩拥有穿透100多家资产端底层贷后表现的经验,涵盖3C、医美、汽车等多个消费分期场景和现金分期场景。大多数第三方资产定价服务提供的是普适化产品,即对多个场景的资产方提供一种评分系统,行列秩以精细化和更高准确度为目标,对每个场景和各场景内的不同公司制作了不同策略和模型,所以它提供的是对每个资产、每家公司的定制化定价服务。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

  行列秩部分合作资产项目

  行列秩已投放的核心产品包括布尔数、布尔引擎、布尔中台、费曼定价。布尔数是模型分系列产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多维数据训练的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模型分,可用于3c、汽车分期、婚庆分期等贷前审核阶段线上决策,提升对好坏用户的区分度。布尔引擎是一款为信托、消费金融公司、中小城商行和农商行提供数据智能决策系统。布尔中台通过数据治理,将分散在各个系统中、被无视或标准难以统一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标签化、可视化处理,可形成多场景的标准标签库,对于机器学习、迁移学习等非可解释性标签还可添加人工注解。

  行列秩刘晓光:消费金融资产风控需求增长,技术助力存量机构精细化竞争行列秩产品与服务

  行列秩的精细化运作还体现在多维度地提高了客户的风控能力。据刘晓光介绍,在调研数家信托后发现,通常机构的做法是先做风控,没有问题会放款,但之后难免发现逾期率超标的情况,此时已来不及防范,加上担保、兜底容易受资格限制,信托对资产方的风控需求已经变成“实时监控”,因此行列秩推出了相应的盯控产品,风控模型的指标由原有的逾期率、坏账率扩大至5个以上的指标,即使逾期率正常,新增指标也能反映出问题,这时双方能提前发现资产端的变量,防控后期风险。评估资产质量的同时,行列秩还可通过科技手段加以修正,确保资产未到期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异常,这也是线上盯控产品受欢迎的原因。

  回归服务型本源,机构皆渴求科技赋能

  在刘晓光看来,科技的赋能能加速信托的业务向服务型信托转型。他指出,目前信托在金融同业中的定位是“大而全”,业务广但大部分业务无法超越银行、券商的发展能力,所以相比于融资型、投资型信托,服务型信托更能发挥信托的竞争力,更接近信托的本源。二来,信托公司发展服务型信托业务意愿强烈,但受限于目前的科技能力和运营能力,自己内部研究又比较慢。行列秩首先向机构传达合规合法的理念,并且引导信托更自信地走上主动管理的赛道,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刘晓光表示,在产品迭代上,未来一方面会往覆盖客户生命全周期发展,一方面也会往小微企业风控过渡,这一类需求迫切度高,而且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三到五年,容易跟踪建模。在小微企业发展一到两年后,模型便能给出对它们的评估,得出后续该不该放款。另外,公募基金消费金融ABS产品的底层穿透也是公司未来风控业务方向之一,这也顺应了银保监会对ABS、ABN穿透底层资产授信以及多监管部门发布的资管新规的净值化要求,券商也是向往科技赋能一大主力之一。

  除了银行,尤其是中小城商行、农商行之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精细化运营的风控服务十分渴求。刘晓光表示,具体举例而言,比如融资担保公司,2017年的141号文和2019年10月的《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见表1),助贷机构要想与金融机构的资金合作,必须有担保资质主体做增信。融资担保公司则具有信用增级、资金杠杆、风险管理等功能,在资产类别增加带动助贷需求增长的情况下,融资担保公司进场,它们往往收取一到两个点的费用。但融资担保公司同样受到监管和反担保条例抗衡,因此也迫切要积累风控能力,需要科技手段的辅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风控金融资产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