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心中,家中的祖父母被誉为:“家有一老,如获至宝。”然而,古人的智慧却提醒我们:“莫言因果无人察,儿孙远见自身近。”若祖辈品德高尚,其价值犹如金子般珍贵;若祖辈行为不端,其恶劣程度甚至超过了倚老卖老的可憎。从家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具备一种远见卓识,那就是——“滋养一代,关照三代”。
管理家庭,就如同下棋,一步失误,可能导致满盘皆输,至少需要走许多步,才能扭转逆境。不可忽视的是,一个家庭的日益衰落,往往从祖父母的时代便已开始。以下是经过润色的版本:在众多人的心目中,家中的长者被视作“家藏珍宝,老有所值。”然而,古代的智慧却警示我们:“勿谓因果无人察觉,影响深远者在儿孙,近在身边者乃自身。”
假如祖辈们德才兼备,其价值就如同金子一般,熠熠生辉;但如果祖辈们道德沦丧,其恶劣行径甚至比倚老卖老更为令人不齿。从家族的长远规划来看,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深谋远虑的视野,那就是——“培育一代,关注三代”。经营家庭,宛如对弈,一步错,可能导致连环失误,至少需要走得多步,才能力挽狂澜。不可忽视的是,一个家庭的逐步衰败,往往在祖父母的时代便已埋下了伏笔。
01关于格局:祖父母跟不上形势,导致家人一直在底层努力。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作为70后的我,对于家庭经历的变迁,感慨万千。记忆中,幼年的我看着祖父依靠摆渡为生,那木制的小船在波涛中起伏,成为了我们一家生计的依托。随着时光的流转,父辈们依旧沿袭着摆渡的生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命运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新画卷。因为地方开始修建水库,我们一家迎来了迁移的机会。祖父心中却满是对故土的依恋,于是我们选择了定居在山顶,那里,水库的波涛拍打着山脚,被淹没的家园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故乡”。
与此同时,祖父坚信,必须迁往能耕种的土地,无论是荒芜的土地还是水田,都不在乎。依照祖父的规划,我的父亲和伯父踏上了邻近乡镇的山谷,那里的日子艰苦,他们日夜辛勤地耕作。那个山沟,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农产品难以流通,生活之苦,犹如品尝黄连。当城里亲戚来访,他们惊讶地问道:“你们为何不搬到郊区?你们村里很多人都去了那里。”父亲只是摇头,叹道:“那里的土地太少,而且我们也没有什么技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似乎一语中的。祖父母认定,务农、打零工是最稳妥的生存方式,因此,父辈们便沿袭了这种模式。然而,未曾意识到,低层次的努力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家业。古时候,农民、工匠、商人的排序,农业位居前列。但随着时代变迁,商业和工业的崛起,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是否应该学习技术,是否应该尝试创业,是否应该开一间店铺。祖父母那一代,由于未曾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坚信“本地最佳,温饱足矣”,用狭隘的视野规划家庭未来,这种思维至少影响了我们三代的收入模式。
历史学家麦考莱曾言:“一个孤立的波涛或许会迅速平息,但潮流却永远无法止息。”如果我们不坚持引导后代攀登更高的层次,那么他们就将永远困于低谷,辛苦一辈子,却依旧原地踏步。勤劳并不意味着直接的富裕,只有高效的勤劳才能带来财富。观察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庭,我们便能发现,他的祖父在务农略有积蓄后,便不断鼓励子孙读书,追求功名。
因此,曾国藩的父亲成为了秀才,曾国藩本人也高中进士。曾国藩总结了他的成功秘诀:“有志者,必不甘居人下;有识者,自明学海无涯。”如果祖辈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子孙便有机会站在风浪之巅,或许能一飞冲天,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