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绝境生存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科学家却无法人工繁育

绝境生存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科学家却无法人工繁育
2020年10月17日 12:13 新浪网 作者 环球科学猫_Gscat

  作者:文/虞子期

  沙漠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类,并且只分布在沙漠地区,从沙漠的环境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样极端性的条件之下,“沙漠鱼”要生存繁殖下来,并非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从科学记录的情况来看, 全球暂时有记录的“沙漠鱼”是在沼泽地“死亡谷”,这是美国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热的地区之一。

  

  所以不少人认为,这种鱼只有依靠这样的极端气候现象才能生存,确实可以这样说,但并非也是全部,沙漠鱼之所以在这个地方生存,也是因为出现了地质上的改变所以才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状态生存的,在以前并不是以来这种环境,而是在如今演变之后生存完全依赖于环境,沙漠中罕见的水源是它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算是一种“濒危鱼种”。

  

  仅有38条的“沙漠鱼”生存现状堪忧?

  根据《topick》在2019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沙漠鱼绝境生存5万年,如今仅剩38条,而1995年的时候,发现还有200条出没,所以确实这种鱼是在逐步的减少, 生存现状也是令人堪忧的。它们的唯一生的天然栖息地就只有一个名叫“魔鬼洞”的区域。根据科学记载的数据显示,这个魔鬼洞是位于美国沼泽地“死亡谷”,东部96公里处。

  

  而这个“魔鬼洞”根据地理学家们的估计,洞深度至少有130米,形成已有50万年,但是这个洞并不大,简单的来说就相当于是一个“水池”。这些所有的“沙漠鱼”种群都聚集在这一个“魔鬼洞”,因为地下水资源枯竭,濒临灭绝,沙漠鱼是比较小的一种鱼,也基本上没有办法生存下来。

  

  所以准确的来说,“魔鬼洞”的栖息环境缩小正在灭绝这种生物,本身来说沙漠环境较差,并且也是以干燥的气候为主,要想使得“魔鬼洞”逐步变大,基本不太可能。

  那为什么不将它们转移到水源和食物充足的地方?

  确实,这个想法大家都很好,“沙漠鱼”既然数量在持续减少,为何就不能转移?上面我们也说了,根据地理学家的估计,这个洞大约形成了已有50万年,但是这些鱼来到这个洞的时间,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也就在5万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可能是因为地震,洞穴的顶部坍塌。

  

  让它和里面的水暴露出来,然后在“魔鬼洞”之中生存了下来,而且这个“魔鬼洞”的环境也非常的特别,水很缺氧,而且温度维持33.3℃~33.9℃。

  这对大多数的鱼类来说,是鱼类能容忍的温度上限,然而沙漠鱼的行为有赖于其栖息地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前面就说了,这种鱼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形成之后,才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但是它们在这里已经固定了下来,要想改变就很困难,而这个时候人类想要将“魔鬼洞”的环境扩大,并且来让“沙漠鱼”增大,是很难做到的。而对唯一栖息地的过分依赖会使魔鬼洞的沙漠鱼易灭绝,科学家们确实也采用了一些办法。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为了让“沙漠鱼”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不让这种鱼类灭绝,为此人们建了三个模仿魔鬼洞环境的避难所。

  5年后发现,避难所中与魔鬼洞中的沙漠鱼的表现差异很大,这些差异还包括攻击性和求爱行为的差异,所以最终这项计划是真的失败 ,“沙漠鱼”完全是没有办法在人工建造的环境下生存。因为魔鬼洞从1990年开始就在缩小,所以如今人类要想保护这样的鱼类生存下来,真的还是没有办法,至今都还没有找到。

  

  那沙漠鱼最终会走向灭绝吗?

  从现有的情况来说,“沙漠鱼”确实科学界还没有找到繁衍的办法,并且加上这个“魔鬼洞”还在逐步缩小之中,等到有一条,当这个“魔鬼洞”彻底消失之后,那么这“沙漠鱼”走向灭绝就是必然的。

  沙漠鱼体型、大脑和行为都很灵活,其发育受早年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们不能将其问题完全解决,这是不可能挽救的,就如上面人们已经建造过,模仿过“沙漠鱼”的生存环境,结果都失败了,所以这也是科学家们无法人工繁殖,繁育出来的原因之一,自然环境都解决不了,其他都无法做到。

  

  这也说明了,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些人类还没有探索到的因素,但是作为这个“魔鬼洞”,本来就是很小了,保护都还来不及,如果再进行彻底研究,可能会更快的加速沙漠鱼的灭绝,所以其实这也是沙漠鱼研究的一个“困难之处”。沙漠鱼进化的因素取决的方向太多了,只要有一种环境没有适应它都会发生转变。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沙漠鱼最终会走向灭绝的可能性较大,除非这个“魔鬼洞”的自然栖息地“水池”出现了增长情况,不然这是不可能反转如今的局面,对于这种稀缺性的鱼类,就看未来科学家们如何去把控,是放手一搏直接进入到沙漠鱼的栖息地去一探究竟,还是就看沙漠鱼自生自灭或者自身恢复,我们也只能看他们自己的决定了,后续有相关性的说明我们再来看看,如今沙漠鱼的困境确实难,在科学家们的面前也是面临到多重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