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哈萨克族,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为什么?

哈萨克族,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为什么?
2021年09月23日 11:48 新浪网 作者 作家路生201807

  提示:追根溯源,礼崩乐坏无非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面对财富、权力等,变得自私而贪婪了起来。而哈萨克人却让自己的“礼乐”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生生不息地流传了下来,进而让“巴塔”的礼仪和祝福的美好成为了一种自觉地践行和坚守。

  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我国古代讲究“以礼为主”的法理念,比如“周礼”就是周朝建立的一种规范人们行为和行动的规范,主要作用是: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教化民众遵守当时的社会秩序,遵守行为规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礼仪。

  不同的地区可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礼对人们的教化功能应该是相同的。所以,流传下来的礼节往往可以说是人们曾经或者正在进行的一种信仰。哈萨克族先民虽然没有像中国内地先民一样,遵行过“周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但当他们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完全可以说奉行的正是“礼”信仰。

  “巴塔”是哈萨克人日常的祝福词,能渗透到哈萨克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乃至生老病死等等,哈萨克人都在“巴塔”的美好祝福里。在哈萨克人生活的草原上,无论是婴儿降生还是取名到婚嫁,或是宰畜、用饭还是出外办事、搬迁异地,抑或是生日、节庆等等,人们都自然而然地把致“巴塔”作为重要的礼仪,以此表达对人、对事物的良好祝愿。

  不同的场合“巴塔”有着不同的内容,比如,到别人家做客,饭前饭后致“巴塔”,内容是:“愿你的锅里油水不断,求你的餐布(餐桌)美食常在,祝你的全家幸福美满。”因为无处不在并且深入内心,所以,哈萨克人坚信“巴塔”的力量是神秘而强大的,他们坚信雨水能够染绿大地、“巴塔”能够成就英雄,“美好的巴塔能让一个人走好运,没有了巴塔却使一个人遭遇厄运”。

  “巴塔”的美好祝福如同音乐一样在草原上传唱,这也是哈萨克人“乐”,并不限于音乐、歌舞、艺术等,还包括了文化,可以调节人的性情的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如中国古人对“乐”的重视,将“乐”的作用提高到与伦理道德相并行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古人们不止一次地感叹过礼崩乐坏。

  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还有孔子:“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意思是:周代封建制度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寓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亟需内圣外王之人改进。

  追根溯源,礼崩乐坏无非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面对财富、权力等,变得自私而贪婪了起来。而哈萨克人却让自己的“礼乐”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生生不息地流传了下来,进而让“巴塔”的礼仪和祝福的美好成为了一种自觉地践行和坚守。

  权力是社会上层的角逐,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礼乐”对人的教化和影响莫过于对财富的态度。又因为普通百姓是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是社会的基础,所以,“礼乐”的教化是否深远、影响是否持久,主要是要看其在这一群体中的作用,而不是社会上层的少数人群。面对财富,哈萨克人一直奉行着这样一句谚语:“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

  这句谚语造就了哈萨克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的风俗里“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跳到水里也洗不掉这个耻辱”。所以,只要是在哈萨克人的生活区域,即使不带一分钱、一粒粮,也不会被饿死、冻死,主人不但会好吃好喝地招待你,还会在天黑时,将你留居于他们的帐房内。而且在当夜,主人还要为你精心喂马,第二天辞行时还得为你赠送一些礼物。

  这句谚语也造就了哈萨克人的互助精神。可以想一想,一个对客人尚且如此的民族,对与自己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本民族会怎么样呢?正如谚语所说“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在哈萨克人概念里,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也是属于和自己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有了困难的本民族的人们的。他们认为共同生活就一定要共同承受苦难,并且乐于互助,进而共同富裕。

  如果热情好客能体现哈萨克人的包容,那么互助的风俗则是哈萨克人长期生活在草原,与大自然搏斗的结果,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所谓独柴难着、独人难活,哈萨克人认为在广袤的草原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活下来,而作为一个民族能够繁衍与发展下来,都是集体的力量。所以,如果有人遭到风雪灾害或生病、牲畜有了损失等等,周围的人都会送来吃穿、钱物甚至牲畜等等。在大家的概念里,帮助有困难的人是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礼俗,不帮助别人的人就会失去被人帮助的机会。同样,一个有困难却不愿意接受帮助的人,会被视为是破坏礼俗的人。

  热情好客和互助精神的终极显现是哈萨克人社会生活的和谐。在这方面的最佳体现还有他们对老人的尊重——在哈萨克人聚居的地方,老年人不论男女与贫富,都非常受人尊重。晚辈们见到他们,要行礼问候,用“阿克萨哈勒”(老人家)、“阿帕”(大妈)等尊称代替其名。老人说话时,晚辈不可以打断插话,更不能在他们面前抽烟喝酒。老人下马时,晚辈要出来迎接,扶其下马,并把马拴好。进房时,要让老人先进,并坐在屋子的正中位置。吃肉时,要把羊头、羊腿端给老人享用。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人们“礼乐”里修身养性、体悟天道,使教化通行天下,才在和谐的人伦里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中国内地“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但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哈萨克人却一直沿用着自己的“礼乐”,并将其古老和朴素地保留了下来,毫无疑问,同样对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周礼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