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秃发鲜卑:果真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头发?

秃发鲜卑:果真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头发?
2024年03月26日 18:27 新浪网 作者 作家路生201807

  秃发鲜卑:果真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头发?

  在源贺的经历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秃发鲜卑与拓跋的同源的,但今天的一些学者却不这么看待,他们觉得秃发鲜卑应该属于古羌,和吐蕃有一定的关系。依据一是:《旧唐书·吐蕃传》中说:“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及利鹿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为西秦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招集余众,以投沮渠蒙逊,蒙逊以为临松太守。及蒙逊灭,樊尼率众西奔,济黄河,逾积石,于羌中建国,开地八千里。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认为“吐蕃”是“秃发”之名被讹传的结果。

  依据二是:《新唐书·吐蕃传》也有这样的说法:“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祖曰骼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认为是“蕃、发声近”互换的所致。

  我们更倾向于一千多年前北魏太武帝对于自己民族的认知。但秃发鲜卑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晋书·秃发乌孤》中说:“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其先与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匹孤卒,子寿阗立。初,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因而氏焉。”

  秃发鲜卑怪名是由“被子”而来?这显然是不可信的:族名都有可引为自豪的含义,绝不可能来自被子、垫子之类物件。所以,有人就说了,可能就是出生时没头发,但一个族名也不会以头发、胡子的有无自称,更没有那个民族的人生下来都是秃头。在史书与言传的这种关于“秃发”不可信的说法里,我们更愿意相信地域,鲜卑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在青海乐都,势力范围深入青藏高原内部,这在历史上羌人生活的区域之一。因此,应该相信秃发鲜卑受到了羌人的影响——藏语把“征服一切、不可战胜的神”就叫“秃巴”(ཐུབ་པ་tu ba),但秃巴一词有来源还有一种可能,即来自于比藏族形成更早的羌族。

  在民族融合的历程中,一个民族受到另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这种影响就说这两个民族是同源的,所以,我们坚定地认为吐蕃就是吐蕃、秃发就是秃发,他们虽然都受到了古羌的影响,但理应是两个民族。《国语·晋语》中说:“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意思是说西周初年,周武王子周成王在今宝鸡的南部举行会盟,楚和鲜卑都派人来了,但不肯参与盟誓,仅行了守祭火之礼。很显然地,鲜卑是因为远道而来,有点山高皇帝远的意思,才不肯承认周王的盟主地位,也不愿成为周人的属国。

  因而,“故不与盟”也让我们想到了后来鲜卑的迁徙,秃发鲜卑在传说里也是走过了迁徙之路的:当初,拓跋力微的父亲圣武帝拓跋诘汾南迁时,曾率领几万骑兵在山泽中打猎,忽然看到有衣蔽的车辆从天而降,到了地面,见到一位美丽的妇人,侍卫她的人很多。圣武帝惊奇地询问她,她回答说:“我是天女,受命前来与您成婚。”于是一同就寝。清晨,天女请求返回,说:“明年一周年时,再在这个地方相会。”说后就分别,离去时如风雨般急速。

  过了一年,圣武帝到先前打猎的地方,果然又同天女相见。天女把所生的男儿交给圣武帝说:“这是您的儿子,望善加哺育照料。子孙相传,会世世代代做帝王。”说完后就离去了。这个孩子就是拓跋力微。所以当时人有谣谚说:“诘汾皇帝没有妇家,力微皇帝没有舅家。”

  “没有舅家”实际上就是一种各民族相互通婚的融合,在这种融合里,天女实际上就是其他民族的女子,只是让那些想要保持本民族血缘纯净的人不好意思说出口而已。在这个不好意思说出的事实背后,《晋书》中称,“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给出了人们有关秃发鲜卑的历史年表:

  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鲜卑首领拓跋诘汾卒,次子拓跋力微因母为“天女”,有神异,故被推举为首领。而拓跋匹孤虽为长子不得继位,仅分得一些部众。并由于争夺牧场等原因,约于219—256年间,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凉州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游牧。

  这样的历程也是今天所讲的丝绸之路,和所有迁徙的民族一样,一旦在某一种地方停留下来,一定就会受到不好的待遇。公元256年—263年间(甘露元年至景元四年间),魏镇西将军邓艾都督陇右诸军事时,迁秃发等部鲜卑数万人至雍、凉二州之间,即今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一带,最后聚居于凉州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这时候,秃发鲜卑主要游牧地东至麦田、牵屯,西到湿罗,南达浇河,北接大漠。

  麦田在今甘肃靖远县东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径麦田城西。”即此。大致在今发现麦田城在旱平川西南沿河一带。

  牵屯即牵头山。具体位置有两种说法:一在今宁夏隆德县东。崔鸿《十六国春秋·西秦录》: 乞伏祐鄰“晋太始初,率户五万,迁居高平川。鄰卒,子结权立,迁于牵屯”。二是崆峒山。今宁夏南部、甘肃东南之六盘山。《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5西秦录: 乞伏结权自高平州“遇于牵屯”。即此。

  浇河,城、郡名。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境。辖境约当今贵德、同仁及甘肃夏河一带。

  这就是说,秃发鲜卑当时的游牧大致东起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的牵屯山、靖远县北的麦田城,西至青海湖东,南至青海省贵德县,北接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曹魏及西晋统治者以其与羌、胡相似,设“护羌校尉”监领之,各部仍自有部帅。但秃发鲜卑等部往往被征发为兵,或被掠沦为奴婢或佃客,同时还要缴纳赋税,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同样,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泰始六年(270年),终于爆发了以秃发树机能为首的西北诸民族反晋斗争。秃发树机能率众击杀秦州刺史胡烈在万斛堆(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黄河北岸),又拒击尚书石鉴进讨师。陇右、河西其它诸民族纷纷响应。

  第二年,秃发树机能联合北地胡攻金城,击杀凉州刺史牵弘在青山(今甘肃省环县西),后又败凉州刺史苏愉在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及泰始末至咸宁元年(275年),秃发鲜卑的势力由凉州金城郡(治榆中县,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黄河南岸)西北更向西发展。高昌以东的一些鲜卑部落也起而反抗晋朝统治。

  咸宁五年(279年),树机能攻破凉州,占据主要城镇,阻断西晋与河西交通,西晋朝廷大震,遣威武太守马隆统军攻之。树机能部碎跋韩、且万能等率众万余落归降,马隆又“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是年十二月,隆遣归降的率善戎设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树机能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杀,秃发部复投降西晋。

  然而,树机能反晋斗争虽然失败,但秃发鲜卑部落并没有因此而溃散。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拓跋”为“秃发”的音译书写正式地进入了史籍。秃发树机能死后,他的堂弟秃发务丸嗣位。秃发务丸死后,其孙秃发推斤嗣位。秃发推斤死后,其子秃发思复鞬嗣位,秃发思复鞬在位时期,秃发部落的人马逐渐强盛。秃发乌孤就是秃发思复鞑的儿子。

  曾受后凉官职的秃发乌孤胸怀大志,而且十分勇武雄健。他继任秃发部首领之位后,采取养民务农的经济政策,在政治上礼俊贤,修政刑,对外“循结邻好”,不事争战。十余年间,秃发部在后凉东南广武一带势力渐盛。后凉麟嘉七年(395年)七月,他大败乙弗、折掘二部,并派将领石亦干建造廉川堡(今青海省民和县西北部),把自己的能兵强将全都聚集在那里,为建立政权做准备。东晋隆安元年(397年),他以廉川堡为都城,在湟水流域建立南凉政权,年号太初。

  建国后,秃发乌孤率兵开疆拓土,于隆安二年(398年),占据后凉岭南五郡(洪池岭以南的广武、湟河、浇河、乐都、西平五郡),自称“武威王”。隆安三年(399年),徙都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专力经营河湟地区,并以利鹿孤镇安夷(治今青海省化隆县南),傉檀镇西平(治今西宁市西),叔素渥镇湟河(今化隆县南),族人分镇各地,又量才叙用汉、夷各族豪门及“杰俊之士”,使秃发鲜卑直接由部落联盟形态进入封建社会,也使使南凉政权得以逐渐完善和巩固。

  虽然,南凉为十六国政权之一,共历三主,在历史上只有昙花一现的短短十八年,但今天的人们应该看到,其统治阶层还是非常乐意甚至是渴望汉文化的。秃发利鹿孤,南凉第二位国君,他曾对大臣们说:“我没有经国济世的才能,惭愧地继承了大业,自从我登上王位到今天,已经三年了。我虽然日夜操劳,考虑着弘扬道化,但刑罚和政令没有能够平允适中,风俗仍多衰败;战车多次驾驶,却没有开辟疆土的功绩;努力地引用贤士,但是民间还留有许多人才。难道是任用了没有才能的人,还是我不明察造成的?你们几位把话全都说出来,不要有忌讳,我准备考虑。”

  祠部郎中史暠回答说:“古代的帝王,用兵以保全军队为上策,打败敌国其次,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征讨东方时西方的百姓有怨愤。现在不把安定百姓为首务,仅致力于迁徙人户,人们愿意在本土安居,不愿轻易迁移,所以才会有背离反叛,这就是我们斩将取城,土地却没有扩展的原因。现在选拔人才,把骑马射箭放在首位,把才艺文章列为无用的条目,这不是招来远方还没归化的人们的不朽的好办法。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足。’应该建立学校,发展教育,挑选德高博学者来训教帝王和公卿贵族的子弟。”

  秃发利鹿孤认为这话很好,任命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用以教育帝王公卿的子弟。为此,房玄龄《晋书》中说:“鹿孤从史暠之言,建学而延胄子。遂能开疆河右,抗衡强国。道由人弘,抑此之谓!”

  秃发鲜卑及其建立的南凉对河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利鹿孤和末代国君傉檀时,功课农桑,修筑和扩建城镇,使之成为河陇最为繁荣地区,从苑川至乐都、西平经扁都口至张掖的这段河西路的支线,曾招来了许多中外商人和僧人,在中亚陆路交通上起了一定作用。但南凉最终还是被西秦消灭了——414年(嘉平七年),南凉连年不收,上下饥窘,傉檀率军西击乙弗鲜卑,留太子武台(虎台)守乐都。西秦乞伏炽磐乘机袭取乐都,俘武台等及百姓万余迁于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傉檀降西秦,年终被毒死,南凉亡。

  南凉亡后,原秃发氏部人大部分为西秦所统治,后西秦为夏(胡夏、大夏,十六国时期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割据政权)所灭,夏被吐谷浑灭亡,西秦领域大部分进入吐谷浑,后又为北魏所占有。在陇西、河湟的乞伏、秃发鲜卑最终与北魏拓跋鲜卑一样,一同融入了各自生活的农耕区域。

  有学者也声称,游牧民族进入适于农耕的区域,文化学上会产生所谓的“社会距离”。无论内迁民族采取何种方式靠拢、接受、吸收汉族文化,对于进入中原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来说,与本民族差别比较大的汉文化形式毕竟是非常陌生、深奥而又眩目的。正如北朝乐府名句“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道出了胡人对汉文化的陌生感那样。但是,在史书记载里的秃发氏部人的身上,似乎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分明是在迁徙并定居的路上,浑然不觉地接受了农耕的文明、文化。

  就像一颗流星,瞬间闪过。但秃发姓氏的族人和他们的文化传统,对青海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青海省西宁市还留存着秃发氏的后代。和我们一样,在出生有着头发的他们,姓拓了,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华历史文明的一个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甘肃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