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比张一山《柒个我》更惊人,《24个比利》: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比张一山《柒个我》更惊人,《24个比利》: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2020年11月23日 11:53 新浪网 作者 盟明讲穿衣

  

  比利其人

  一、叹为观止的《24个比利》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又被称为比利·米利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被判无罪的嫌疑犯。这起案件在美国引起高度重视。

  作家丹尼尔·凯斯得到机会跟比利接触后,从1978年开始对比利进行采访,历时三年,又采访了60多位当事人,最终创作了纪实小说《24个比利》。

  1981年在美国出版后,曾经引起人们的疯狂,好莱坞更是趋之若鹜,很多大导演都想将他拍成电影。2016年有消息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将出演本书改编的《拥挤的房间》;电影《24个比利》、《致命ID》等全都因为本书而诞生。风靡一时的国产剧《柒个我》热播时,也曾有很多评论称看到了比利的影子。

  现在我们打开《24个比利》,走进比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过去,倾听他传奇的故事。

  

  二、疯狂的比利,可怜的比利

  本书中,比利因为犯下一系列重罪被警察抓获,也正是在审判的过程中,他意外被发现有人格分裂。为了能够更加便于了解故事全貌,本文也采用了倒序方式。

  1、危险人物比利

  1977年10月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接连发生多起女性遭持枪抢劫案件,一时人心惶惶,女性不敢单独出门。

  在警方的照片中,威廉·米利根(即“比利“)被受害人指认出来,案发现场采集的指纹也都与他相符,他被警察拘捕,公寓中还搜到了受害人的钱包和枪支弹药。

  不过,面对人证物证俱全,比利却坚决否认犯罪事实。

  施韦卡特和女拍档朱迪被指派为比利辩护,他们发现比利几近崩溃,有自杀倾向,决定从精神疾病方向为比利进行辩护。经心理医生测试,比利被认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1978年1月,心理专家多萝西·特纳接手比利的治疗,她意外发现比利还有一个人格,是一个叫“戴维”的岁男孩人格。后来,特纳又发现了比利越来越来多的人格——13岁的英国男孩“克里斯多夫”,他还有个“人格”妹妹3岁的“克丽丝汀”;16岁的“汤姆”,聪明但很反社会;能言善辩的“亚伦”,维持秩序的“阿瑟”,强壮有暴力倾向的“里根”……比利的原人格却一直没有出现。原来真正的比利从16岁时开始“沉睡”,已经过去7年。导致他人格分裂的最大原因,是他的继父卡尔莫对他的虐待。

  心理医生想办法唤醒了比利的原人格,比利“醒来”后惊恐万分,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他告诉医生自己曾经被卡尔莫性虐待时非常恐惧,“爸爸会杀死我”——卡尔莫曾威胁他,如果敢告诉别人,就会杀掉他。

  律师和医生们向法院申请,将他送到了美国最古老的精神病医院哈丁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然后再判断是否能进行审判。治疗期间,比利不同的人格之间总是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导致他的表现经常反复,很不稳定,有时候很配合医生,有时候则反抗治疗,还有时候四处惹是生非,治疗最终延长到了7个月。

  1978年12月4日开庭后,比利的母亲和哥哥证明他曾经遭受继父卡尔莫非人的虐待,医生们则证明他患有人格分裂,最终法官宣判:比利因患有精神病而无罪释放。

  

  2、比利的悲惨童年

  1955年,比利生于一个不算幸福的家庭。

  他的母亲多萝西是夜总会服务员,在酒吧驻唱;父亲莫里森是个走下坡路的喜剧演员。父亲事业不顺,酗酒、赌博,还借了很多高利贷,最终自杀身亡。多萝西为逃避高利贷的追债,带着三个孩子逃离家园。

  比利的童年孤独非常,父母没空管他,哥哥吉姆嫌他太小不想跟他玩,妹妹凯西又很小不是很合适的玩伴,比利他只好跟“幻想中的同龄男孩”一起玩。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很小的小女孩,可以和妹妹凯西一起玩,也会照顾她。

  5岁那年,有一次比利不小心打碎了糖罐,他很恐惧,也不想听妈妈训斥,极度紧张之下他闭上了眼睛……怪事发生了,等他再睁开眼睛时,发现他只能看到妈妈嘴巴一张一合,却听不到她的责骂。而等比利的意识完全清醒过来之后,他发现自己“逃避”了惩罚,非常高兴。

  比利意识到,自己只要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再睁开后,时间、地点就都发生了变化,就如同发生了瞬间转移。因此,每当感到孤独和悲伤,他就会闭上眼睛,再睁开时一切就全过去了。

  1962年,母亲多萝西遇到了第三任丈夫卡尔莫,比利的人生进入了更灰暗的时期.

  卡尔莫近乎变态,经常家暴妻子,会因为她跟同事一起说笑,就会将她暴打一顿。

  更为可怕的是,比利9岁时,卡尔莫将他带到农场的谷仓进行了强奸。他威胁比利,如果敢说出去,就把比利埋在谷仓里,再告诉母亲是他自己离家出走的……比利不敢透露半点,也因此被卡尔莫持续强暴了一年多。

  此外,卡尔莫还用各种方法折磨虐待比利。他让比利在玉米地里挖洞,把比利活埋,只插了一根管子让他呼吸。还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盖世太保用橡皮管鞭打罪犯,就剪了一根橡皮管,开始抽打正在洗碗的比利。

  身心的巨大痛苦,已经超过了比利所能承受的范围,他的精神、情感和灵魂分裂成了24个部分来安慰和保护自己——每当他痛苦时,人格“丹尼”就会出来承受,比利的原人格就感觉不到痛苦;面临危险时,暴力人格“里根”就会出面解决问题……因为人格分裂,比利总是看起来精神恍惚,他四处惹祸又茫然否认,老师们称他是“逃学生”、“闯祸者”和“骗子”。

  比利并不知道自己是人格分裂了,他怀疑自己精神出现了问题,因为时间总是对不上号,好像许多时间被“偷走了”,他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精神有问题,所以更加努力掩饰。

  学校的心理专家提交报告,认为他“精神恍惚”。校长也向郡心理健康中心提交了比利的情况,希望他得到帮助。医生检查后认为比利有歇斯底里症,建议到医院治疗。15岁生日过后,比利被送往哥伦布市医院。这件事令比利很受打击,他认为母亲选择了卡尔莫,而将自己送走,人格分裂状态更加严重。

  他经常跟其他患者打架,不配合医护人员,还企图自杀。因为没有“对症医治”,比利不但没有好转,还变得更加有敌意,在母亲的要求下,比利出院,休养半年后,进入高中就读。

  比利曾非常努力地想要融入正常生活,他甚至想通过讨好继父,让他对自己和母亲好一点。他赚到的第一份工资,就跑去给卡尔莫买了牛排,可是等他回到却发现卡尔莫又下狠手殴打母亲。悲愤交加的比利在枕头下藏了牛排刀,打算要杀死继父,母亲打扫卫生发现才作罢。

  他在学校也备受凌辱,被同学嘲讽是精神病患者。有几个女孩将他推进了女厕所,还将他的裤子脱了下来,在她们一哄而散之后,比利穿着内裤躲在厕所里哭泣。从女厕所出来后,比利万念俱灰,他爬上了学校的楼顶,决定要自杀。

  就在千钧一发,比利身体内的人格“里根”将他绊倒,在和聪明的人格“阿瑟”商量后,决定让比利在意识中沉睡,免得他伤害自己……之后的7年,掌控比利身体的,是他体内的23个人格,而并非真正的比利。

  自杀事件发生后没多久,学校遭遇炸弹威胁,虽然没有确证据,但所有人都认为是比利干的,学校将他开除了。

  17岁生日后,比利参加了空军。

  

  比利在医院和监狱的时间很多

  3、迷失的比利

  比利最初在军队里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积极聪明的人格“亚伦”的功劳,他得到了上司和队友的认可,很快还得到了勋章。

  但有一次打电话回家,比利得知卡尔莫又开始殴打母亲,他受到刺激后精神再次出现了不稳定——他经常衣着邋遢、不服从纪律、夜游晃荡,参军一个月后被“光荣退伍”,他只能找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1972年,比利和同事山姆因为与约会的女孩闹翻,被女孩以挟持、强奸和携带武器等罪名向警方告发,刚18岁的比利被送往俄亥俄州少年监狱不定期服刑。

  几乎与此同时,母亲多萝西和卡尔莫离婚,又跟第四任丈夫摩尔约会结婚。“比利”跟摩尔的关系也不算好,后来干脆从家里搬出去。最开始,比利的独立生活还算顺利,因为人格“阿瑟”给所有人格拟定了规章制度,“不准说谎”、“善待妇女儿童”、“禁欲”等等,避免将比利再度陷入麻烦。

  可惜,喜欢惹祸的人格仍然经常出现,导致“比利”的生活时好时坏——一方面,聪明的人格“汤姆”把工作做得很不错,还交往了漂亮的女朋友玛琳娜;另一方面,反社会人格“凯文”却参与毒品生意,而暴力人格“里根”则靠押运军火和毒品赚钱;一个叫“菲利普”的人格甚至还专门抢劫男同群体……但没过多久,“比利”在人格“凯文”的支配下,又策划抢劫了格雷药房,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件,这也导致1975年比利再次锒铛入狱,而那时他刚跟女友玛琳娜求婚。

  玛琳娜经常来看望他,给他送东西,给他慰藉。在监狱,除了绘画疗法让“比利”得到一点帮助——他有两个人格画画非常好,作品卖了不少钱,其他时间,他经常跟人发生冲突。

  两年后,“比利”假释,他跟玛琳娜分手,又过起了招摇撞骗的日子,直到在公寓管理公司找到修理工的工作。这份工作提供免费的公寓,收入非常稳定,他也能应付得来,他决定好要好好过日子。可是,没几天,体内那些反社会、热爱暴力的负面人格们又开始惹祸,不但偷盗,还给上司、同事安装窃听电话,比利又被解雇了。

  失业后的比利面对一大堆账单,陷入了恐慌,“里根”拿起手枪,决定出去抢钱渡过难关。他来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附近,于是开头的案件发生了……

  

  很多影视剧因《24个比利》产生

  4、拯救比利

  经过法院的审判,在律师和医生们的证明下,比利被送到了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在很多位心理专家、精神专家及作家的帮助下,他通过融合人格,努力治疗自己。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很友好。媒体多次暗示他的危险性,还有仇视分子到治疗基地,对他开枪,想要暗杀他。

  压力之下,法院举办听证会,并将他送进了管控非常严格的州立利玛医院。他不但没办法接受对人格分裂方面的治疗,跟作家的联系也被切断。在这里,比利遭受过严重殴打,医生给他吃很多镇静剂,而副作用正是会加剧人格分裂。

  一年后,利玛医院被改制为监狱,比利被送往戴顿司法中心,情况才有所好转。比利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坦达的女孩,交往两个月后两个人结婚。可惜,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坦达带着他们共同账户里的钱消失了……

  1982年,比利再次回到了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继续接受考尔医生的治疗;他和作家也重新建立联系。持续治疗了十多年之后,比利才离开康复中心,重返家园。

  1996年,比利曾称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尝试将《24个比利》和续篇《比利的战争》拍摄电影,约翰尼·德普饰演自己,但并未面世。

  2014年,比利因为癌症去世,传奇故事告一段落。

  

  三、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比利的悲剧,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更让人不寒而栗——这是该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虐待儿童”关注的话题,更是应该让我们深层次地看到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心理的巨大影响的故事。

  动荡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漠视,让比利从一开始就非常孤独;而后来遭到卡尔莫的虐待和性侵,他作为孩子他不但没有得到母亲的保护,还时刻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他才不得不分裂人格,保护自己。

  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虐童事件,有很多受到虐待和欺凌的孩子受了欺凌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告诉家人和老师,而是选择默默承受,一直到恶劣后果出现,家人和社会才备受震撼,却为时已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和信任感,给他们更多的陪伴,让他们知道父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是可以信赖的,自己遇到难题都可以跟父母求助,而不是“不敢让爸爸妈妈知道”。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支持和帮助你”,让他在遇到危险时要学会求助。并且做父母的,要说到做到,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就苛责孩子“你怎么不反抗”、“为什么人家欺负的是你”,这些话语和态度,反而让孩子不敢开口告诉父母自己受到欺凌。

  在儿童欺凌事件发生后,除了要关心孩子身体受到的伤害,更应该关注心灵和精神健康——这些伤害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内心的煎熬和破碎是更为严重的。

  也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他们受到伤害后,及时干预,给他们呵护和引导,必要时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和人士,及时干预,把孩子的精神心灵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及时疗愈,而不是重蹈覆辙,重演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