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研究生学位申请本不该“数”论文

研究生学位申请本不该“数”论文
2021年03月02日 12:58 新浪网 作者 长安观察

  “学生申请学位答辩不数论文”“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火了,也再次将是否应该取消研究生论文要求的讨论推向高潮。但他也坦言,不卡论文数量并非放松毕业要求;相反,意味着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并与拿到学位证书挂钩,是当前国内不少高校的“硬规定”,引发热议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尽管多数学子靠“勤恳码字”都能如期达标,但也确有明明符合培养标准的人被绊住了脚步。压力之下,五花八门的变通技巧潜滋暗长。有人花重金请人捉刀代笔,有人想着法儿挂靠导师课题……到头来,论文数量上来了,“水分”随之而涨,“论文代写”生意火爆,部分期刊“恃宠而骄”。如此种种,无疑加剧了学术浮躁与不端之风,更有违研究生教育的初心。

  “研究生”难过“论文关”,也折射出学术水平到底如何评价的深层次问题。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论文数量以及期刊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研能力,但因此“一刀切”设定“硬杠杠”就有些跑偏了。究其根本,科研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光,很难以严格期限框定具体产出。更何况,不同专业性质不一、研究方法迥异,尤其是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侧重理论性、产出周期长,要求三到五年必须“结果”,实在勉为其难。而论文数量多,也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平就高。此前就有抽样调查显示,在校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中,“博采众长”类多、“原创探索”型少。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核心就在研究二字,价值也在“创新”二字,如何优化学术评价、强化“研究性”,是科研“提质”的必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近年来,为强化教育质量评价,国家有关部门祭出不少实招。顶层设计上,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现象,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程序保障学术质量和学位质量;实践操作中,教育部严把出口,定期抽检毕业论文(设计),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当然,学术评价系统“破旧立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地各校制治结合。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已走在前列,放松论文数量限制,将创新成果作为主要依据。积极探索值得鼓励,也期盼其他高校能迈开步伐,尽快拿出科学、精准、系统的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含金量”,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近日,中科大26岁特任教授攻克世界难题的消息刷屏,“硬核”二字铺天盖地,一众网友动情留言:“希望‘学术大牛’在本土研究生系统中更多涌现”。据统计,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已突破300万大关,只有不断优化评价系统,强化质量导向,才能为更多“学术大牛”创造生长的土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研究生论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