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说“北溪”管道不是它炸的,谁信?

美国说“北溪”管道不是它炸的,谁信?
2023年02月10日 14:55 新浪网 作者 长安观察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夏天

  去年9月末,连接俄德两国的“北溪-1”“北溪-2”两条天然气管道突然出现大量泄露。究竟是谁蓄意破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而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美国,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幕后黑手。近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一文中爆料,正是拜登政府一手策划了爆炸事件。

  对这一重磅消息,俄方反应强烈,认为虽然一篇报道不足以盖章定论,但再次显示了开展“公开的国际调查的必要性”。美国方面则大有“冷处理”的意味,白宫、美国国防部、美国中情局等机构的发言人,纷纷以一句“假新闻”草草回应。显然,美国的说辞并不能服众,而舆论质疑也并非空穴来风——

  一来,该调查记者职业能力不凡,爆料的诸多细节真实可考。85岁的赫什是资深调查记者,在美国新闻界声名显赫,职业生涯中曾多次揭露美国的罪证。比如,揭露美军屠杀越南平民,极大推动了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报道美国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大肆虐待在押人员,造成大量死亡。这样的履历让人难以相信赫什的本次爆料是凭空捏造。

  更重要的是,赫什的报道充满细节、有理有据。比如他写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去年6月,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演习“波罗的海行动22”(BALTOPS 22)的掩护下放置了远程触控炸弹,三个月后炸毁了北溪四条管道中的三条。拜登破坏管道的决定是在国家安全局内部历时九个多月高度机密的辩论后做出的。在大部分时间里,问题不在于是否执行任务,而是如何在不被追溯到明确责任人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二来,美国确有“作案动机”,且明显坐收渔利。破坏“北溪-1”“北溪-2”冒天下之大不韪,倘若缺乏足够的动机,恐怕没人愿意以身犯险。而美国作为俄乌冲突的幕后推手,借机消耗拖垮俄罗斯一直是美国的战略目标。

  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偏爱质优价廉的俄产天然气,无形中加大了对俄的能源依赖,这自然是“大哥”所无法容忍的。而一旦这条通道被堵,欧洲的能源依赖天平自然倒向美国,后者不仅增加了战略上的控制力,且将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为此提供了佐证——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同比大增154%。

  三来,美国拥有“作案能力”,又给人“做贼心虚”的观感。神不知鬼不觉地炸毁天然气管道并非易事。资料显示,“北溪-1”“北溪-2”布设在海下70米-90米处,管壁厚度达41毫米,管外还包裹着11厘米厚的型钢混凝土。按照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的数据,爆炸引发了2.3级表层地震,由此推测至少有2吨TNT当量的爆炸物。业内人士分析,为了避免留下明显证据,首选方式是从管道内部产生爆炸。这就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而拜登此前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亲口表示“我向你保证,我们会做到的。”

  一度也有人猜测,会不会是俄罗斯自导自演了爆炸事件。但显然此举纯属自我伤害,更何况倘若真是如此,按照美国政客和媒体的一贯作风,必然会穷追不舍。可事实上,美国除了象征性地喊话,并没有真正跟进。面对外界对其自身的质疑,也没有扯着嗓门喊冤,而是大有不想多谈的意味。众所周知,美国政客和媒体最擅长的就是无事生非、颠倒黑白,凭空“哑火”,着实让人怀疑是不是“做贼心虚”。

  “北溪”事件疑云密布,一些国家从中作梗,可能会让真相短期内难以见到阳光。但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种种推测和质疑也是合理的,美国应当给世界一个解释,国际社会也不能放弃对于真相的追寻。因为这不仅关乎相关方面的利益,更关乎国际社会的公平道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美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