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2020年06月11日 11:17 新浪网 作者 电影intelligence

  乌尔善今年四十八岁。

  自2011年随着极具先锋气质的武侠电影《刀见笑》上映,走入大众视野以来,近十年时间,他不算高产,却足够特别:

  2012年,《画皮2》上映,总投资1.2亿,票房7.2亿;2016年,《寻龙诀》上映,制作成本加后期宣发总投资超3亿,票房16.78亿。

  三部电影作品,阶梯式飞跃。

  若从商业角度看,乌尔善无疑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有说服力和最具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对于电影产业而言,他更是以类型电影的创作带领着中国电影大踏步地向工业化迈进——《画皮2》首创“东方新魔幻”类型,首次将“概念设计”和“动态预览”这一工作流程引入国内;《寻龙诀》则在奇幻冒险之路上,将这一类型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以精美的视效惊艳众人。

  也正因此,在《封神三部曲》宣布由其执导,并且总投资近30亿的时候,大多数人觉得也是理所当然——似乎没有比乌尔善更为合适的导演人选。此前曾去《封神三部曲》拍摄现场探班的郭帆也直言,“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人都该去看看的工业化剧组”。

  不过,在普通大众心中,对于乌尔善却有着较为矛盾的情绪。一方面,要论影片的美学风格尝试和其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推进,他的成绩有目共睹,甚至成为某种“旗帜性”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其影片可能存在某些故事性的薄弱,以致口碑也有争议,部分观众甚至不惜以“烂片导演”来称呼。

  这样的认知悖论,就如同他本人的“双面特质”。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以“温润”“谦逊”这样的温柔词汇来形容他的待人之礼,但又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极具血性和斗志,坚韧而执着。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或许是蒙古族的特性,他常笑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事实上,也正是骨子里所崇尚的自由和侠义,促使他走上电影导演之路。自小学画的他,有过中央美术学院和电影学院的求学经历,在拍电影之前,他是业内有名的广告导演,同时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只是因为某次在电影院的触动,转变了想法——他希望能改变好莱坞电影霸占影院的现状,让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到更多自己(国家)的电影。翻看十多年前的访谈,他说最想拍的三个类型电影,武侠、魔幻、史诗,如今正一一实现,不得不佩服他的执行力。

  就像热衷于探索和实验,他形容导演为“如履薄冰”。想来,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他必定也会带给我们惊喜。

  商业导演进阶三部曲

  201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乌尔善凭借武侠电影《刀见笑》拿下了最佳新导演奖,当年和他同时入围的还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导演九把刀,《倭寇的踪迹》导演徐浩峰等人。

  至此,在专业领域和大众视野里,乌尔善登场。

  其实,在华语电影市场里,每年出现的新导演并不少,但能够有独特美学风格,且自成一套电影美学体系并以此成为能够立足市场的标杆性人物的,并不多。回过头来看,乌尔善算是难得的一位。

  事实上,当年也正是由于其电影中所呈现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语言和美学风格,为他自己赢得了接下来的好运。

  话说回来,《刀见笑》能够问世,和刘德华也有一定的渊源。2005年,刘德华发起了一个扶持新导演的计划“亚洲新星导”,推出六位导演,宁浩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新星导”计划转战内地,并在总监制余国伟和制片人唐郗汝的带领下,更名为“亚洲星引力”,推出了四位新导演,乌尔善首当其冲。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刀见笑》剧照

  其时,乌尔善手中有四个项目在筹备着。综合考虑了商业市场、类型模式、受众需求等方面因素,《刀见笑》成为最有可行性的项目,并且拿到了550万投资。

  影片于2009年底拍摄完成,在之后的粗剪阶段,就遇到了几位伯乐。

  一位是曾经执导了《史密斯夫妇》《谍影重重》等影片的好莱坞导演兼制片人道格·里曼,在他看完粗剪样片之后,当即决定加入到该项目中,担任执行监制,并由此引入了20世纪福斯影业,成为该片的海外发行方。

  而在国内,当时担任电影《画皮2》艺术总监的杨真鉴,在一次见面时,看了《刀见笑》的六个粗剪片段,就有意推荐乌尔善来执导《画皮2》。在后来几次的接触之中,包括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画皮2》的制片人王中磊在内的几人,一致决定由其担任导演,那是在2010年,《刀见笑》还未上映。

  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举动。毕竟在当年,1.2亿的投资不是小数目,乌尔善也只是未经市场检验的新人导演。当然,他也有过迟疑,不过,如其所说,“既然别人都有信心,自己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请陈国富来监制。在他看来,在类型电影领域,陈国富的丰富经验能够帮助他。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乌尔善和陈国富

  想来,之所以他能够得到业内同行的认可,是因为其通过《刀见笑》所展露的两大特质。一方面,在创作上,乌尔善呈现了明显的个人特色,影片颠覆了传统武侠电影的范式,影评人曾以“肮脏美学”来形容其影片中所呈现的浓烈视觉风格和cult气质。虽然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有客观因素的促成,如其所言,“这是一次类型电影的探索。成本决定风格,成本的局限产生了风格上面的疯狂想象”。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其极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这部在陈国富眼里大概要2000万成本才能拍出来的片子,最终成本只有600多万。在拍摄过程中,他用了很多方法节省成本,比如某些服装是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组借来改的;总共二十来个群演来回串场……他只把钱花在观众能看到的地方。而这正是商业导演所需要的品质。

  从几百万到过亿投资,《画皮2》是一个量级的飞跃。对于乌尔善而言,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快速成长期。在此之前,他和监制陈国富都没有处理过魔幻类型电影的经验,他们唯有从剧本策划开始,就不断碰撞想法。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画皮2》海报

  幸而,在《刀见笑》之后,他曾受邀前往21世纪福克斯总部参观,近距离接触了福克斯的制片管理模式和创作模式。因而,在电影《画皮II》筹备过程中,他学以致用,首次引入“概念设计”和“动态预览”等工作流程,而这也成为此后中国电影工业化行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此外,他也有着清醒的认知。如果说《刀见笑》是面对影迷阶层的先锋小众电影,那么《画皮2》则是面对普通观众的主流商业作品。因此,影片必须要有足够的娱乐性,同时还要有他所坚持的电影美学,能让观众拥有绝妙的视觉体验,这才有了之后被称为“东方新魔幻”的风格表述。

  《画皮2》在票房上的成功,让乌尔善名声大噪。《寻龙诀》由其执导,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改编自知名IP小说、单制作成本就达2.5亿,奇幻冒险类型片,这些都让这个项目自公布之初就备受瞩目,也是吸引乌尔善的所在。

  其实,早在接拍《画皮2》之前,《鬼吹灯》的版权方就曾找过他;在《画皮2》之后,显然他有了更多的制作经验。从2012年开始剧本创作,到开机前做了十多个月的细致准备,长达120分钟的动态预览,全3D拍摄,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没有让人失望。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寻龙诀》海报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网友对片中伴着红光出现的“粽子”一幕记忆犹新。至此,以《寻龙诀》为转折,可作为国产电影工业化的标准对比。

  三部作品,三个量级,三种类型探索,乌尔善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标示性的美学风格,即在视觉效果上,或精致唯美或色彩浓郁,力求颠覆和创新,同时这也奠定了他在行业中的地位。

  先让观众看中国的电影

  在大多数人看来,乌尔善无疑是幸运的。起码在商业价值上,执导的几部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比,甚至能有量级的跨越。

  这种幸运背后,有市场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也有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他个人的自我选择。

  很多人都会把乌尔善归为“视觉系”导演,就如拍sir身边的几位朋友,提及对乌尔善及其电影的印象,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画面很美”。

  其实,对视觉效果的极致追求和美学风格的尝试,和他多年的艺术学习脱不了干系。乌尔善自小学画,中学时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当时的专业课老师之一是著名画家刘小东。那会儿的他,喜欢米开朗基罗,迷恋超现实主义绘画,每天想的都是纯艺术问题。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乌尔善艺术作品《瞬间的考古学》

  而后又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那是艺术生最难考的专业,当时是隔一年招生,且全国只有四个名额。可以说,若是在这个领域内深耕下去,乌尔善的艺术成就不难想象。只是抵不过年少轻狂,因为和老师意见不合,他选择了退学,这和当时在附中时刘小东对他的看法几乎一致:不太爱讲话,不是很随和,很有个性,具备艺术家那种唯我独尊的性格。

  无所事事在“江湖”飘的日子,他开始接触了电影,看的也都是如费里尼那样的电影大师作品。1994年,北京电影学院新设了广告导演专业,乌尔善就在那一年考上了,他的同班同学之一是李蔚然。

  他们俩人在毕业之后都成了广告导演领域里的佼佼者。那会儿同样也会接拍广告的宁浩,曾把乌尔善当偶像,“因为他在广告界很有名,赚了很多钱。”而乌尔善则有着自己的想法,用他的话来说,“因为拍广告,所以才有稳定的生活,才可以讨论纯粹的艺术问题。”

  确实也就是在那几年里,他安心地玩装置艺术、玩行为艺术,甚至还出版过独立音乐专辑。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他拍摄了一部90分钟的独立电影《肥皂剧》。在乌尔善看来,这是一部“展厅电影”,即为艺术爱好者而创作,不做任何市场发行的纯粹电影。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乌尔善艺术作品《与记忆之争》

  转变来自于2006年。一方面,他在那年参加了一些电影节,意识到“电影不应该是这样,主战场不应该是电影节和美术馆,而是要在电影院。”另一方面,正是某次在电影院的经历,他发现相对好莱坞电影来说,国产电影太过势微。

  毕竟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如其所说,“既然我学电影,就要把电影院作为我们的战场,美国电影‘兵临城下’,我们得做点事‘收复失地’。”那段时间,他所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电影占满中国各大影院的排片表。”

  抱着这么简单粗暴的想法,他开始研究类型电影。在综合考虑了观众需求、自我兴趣以及审查难度等方面因素,他选定了三个最想拍的类型,武侠、魔幻、史诗。之后又考虑到后两种影片投资成本较大,于是他先就武侠电影做了大量的研究。

  如前所述,在2008年入选“亚洲星引力”计划之时,其实他已经就武侠电影做了不同的项目,而《刀见笑》是最终选定的那一部。他也就此踏入了电影创作领域。

  既然进入了电影创作,他就完全放下了艺术家的身段。一个例子是,在《画皮2》前期策划时,他曾经提议过,想把《画皮2》拍成一部像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或像小林正树的《怪谈》那样非常艺术化,并且能够把中国古典美学发挥到极致的电影。当然,出于市场风险的考量,被陈国富否定了。他也表示认同。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画皮2》剧照

  

且,他将纯艺术和电影艺术也分得很清。就像他所说的,“个人表达可以做纯艺术,没必要拍电影。别人给你投钱,这么多人帮你工作,你要调动的社会资源太庞大了,你是要负责任的。”在他看来,电影导演不仅仅是艺术家,还得是一个管理者,甚至是一个市场专家。

  想来,也正是有这种认知,才能够让他在市场上立足。

  当然,此前的艺术学习和从业经历必然也会给他当下的电影创作带来滋养。从大的精神层面来讲,在美院学习时所接受的艺术和哲学思潮影响了他后来的很多价值观,必然也反映在电影的创作母题上。

  他对色彩的掌控力,画面、构图的呈现,最终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也都有早期油画创作的印迹。即便是在特效方面,其想象力的来源也和艺术有关。比如《寻龙诀》里大骷髅的特效,就颇有米开朗基罗雕塑的意味。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寻龙诀》前期概念图

  同时,也正因此,他能在工作中能够更直接地和美术指导等工作人员去交流,用更视觉思维的方式来创作。再加上电影学院的专业学习和多年广告导演的从业经历,给了他很好的“电影语言的训练”。

  而乌尔善之所以一直在做类型电影,大概是还在实践他的初心。如同最近几年在公开场合,当媒体问到关于电影市场现状,以及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相关问题时,他的态度依然如此,“先让中国观众看中国电影,这是所有电影人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可以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乌尔善确实是具有独特个性和重要价值的一位。

  如前所述,虽说他用三部类型各异的商业电影,证明了其作为导演的实力,成为中国电影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但其难免也会面临一些争议。比如,《刀见笑》由于过于先锋的表现形式,当时在口碑上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画皮2》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口碑似乎没有票房亮眼;相对而言,《寻龙诀》算是在票房和口碑均较为成功的一部。

  当然,对于电影品质的评价,各人从来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好坏并不能简单来论。但从整体来看,似乎其电影的视觉语言相较剧作要更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点,早前王中磊也曾说过,“乌尔善的文学性不强”。也有知乎网友在评价乌尔善时直言,“在通往中国电影界顶级导演的路上,他还缺一位编剧。”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寻龙诀》剧照

  对此,通达如乌尔善,自然也有清晰的认知。他曾给自己的《寻龙诀》打了65分,认为其做到了一个电影新类型的拓荒,但也只能算是“新类型的及格作品”。在《寻龙诀》之后,他和刘小东的一次对谈里,也提到了美术背景对于其从事电影创作的某些负面影响,比如“可能过于在意视觉的品位,而忽略了其他东西。”

  不过,即使放眼于整个华语电影圈,要说导演们的创作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之上,也非易事。因而,抛开可能有的争议,乌尔善更大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于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甚至于电影产业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从《刀见笑》的颠覆武侠传统,到《画皮2》的东方新魔幻,再到《寻龙诀》的奇幻冒险,乌尔善在类型探索之余,所累积的工作经验,正是为当下电影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

  所谓的“工业化”,也不仅仅是我们作为观众,所能在大银幕上直观见到的技术进步所呈现的视觉特效,而是如其所说,“包含类型化的创作、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新技术的运用三个维度”。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画皮2》剧照

  

在这其中,最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其实有着关键作用的是“科学系统化的管理”,这包含了项目研发和项目管理。往大的角度来说,这需要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能分工明确,有各自专业的人能独挡一面;放置在每一个具体的剧组,也应该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宣发,能够有条不紊地行进。

  想来,乌尔善这些年“低产”的特质也和他对每个项目都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去做前期筹备和统筹管理有关。

  而在内容创作上,他也不吝分享。拍摄完成《寻龙诀》之后,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与类型电影创作实践》,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和创作想法分享给给更多有志者。想来,这些都是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具体举措。

  而如今,他正在忙活的神话史诗类型电影《封神三部曲》,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类型创作本身,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来看,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他也直言,这是自己40岁到50岁之间所面对的最难的项目。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从2014年6月开始剧本筹备,到2018年6月正式开拍,再到今年1月中旬结束拍摄,目前正在后期制作阶段,这部国内首次采取三部套拍形式的史诗电影,又一次为行业提供了制作范本。

  曾去《封神三部曲》剧组现场探班的郭帆,就对该片井然有序的剧组管理,包括场景搭建、演员培训、马场管理等方面都很是赞赏,认为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人都该去看看的工业化剧组”。

  当然,影片最终到底呈现效果能如何,是否又会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体验,我们现在只能默默期待。尤其是在并不明媚的当下,原本定于暑期就能见面的第一部,大概率也面临着更多的变数。

乌尔善,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者

  对于乌尔善而言,这个难关还没过。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好像钟情于在电影事业上挑战高难度,以开拓者的姿态在类型电影的创作领域内冒险前进,一如他的名字,“乌尔善“,在蒙古语里就是“前进”的意思。

  不过,他的这种前进更需要胆识,就像他此前在纪录片《逐影》中所说的,“做导演就是一个词,如履薄冰,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冰上行走,因为走过去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技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