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误杀2》为什么能拿到贺岁档第一?

《误杀2》为什么能拿到贺岁档第一?
2022年01月16日 14:11 新浪网 作者 电影intelligence

  作者 / 小保

  业界认为,2021-22的贺岁档较往常寒冷。但在今天,《误杀2》冲破了10亿元票房大关。

  不过,贺岁档过去了,元旦档过去了,除陆续得到“2021年度贺岁档票房冠军”“ 贺岁档总观影人次、预售总场次第一”等荣誉之外,直到近日,《误杀2》还连续三天斩获全国影院上座率和场均人次日冠,并累计积累抖音话题量26.4亿。显然,从多个维度来看,《误杀2》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

  

  复盘《误杀2》的成功,情感浓度、现实主义、IP效应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由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三大要素是怎样一点一点发挥作用的?长远来看,以爱为引、映照当下的“误杀”IP也还有着广阔的创作和市场空间。

  

  情感强烈,直入人心

  作为一部讲述平凡家庭遭遇变故的现实主义影片,类型化表达只是《误杀2》的外壳;其内核包裹着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对此,观众映后热评就从侧面展现了一些真实反应。比方说,有的观众把《误杀2》选为了新年的第一场电影,不仅认为值回票价,而且还动情地说道“真的只有当了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又比方说,有的观众表示二刷三刷之后还是会被主角林日朗的极致父爱所感动,“总有人会给予我们温暖,希望小小的萤火虫也能照亮人间”就是他内心久难散去的触动。

  所以,从现实出发,《误杀2》因聚焦普通人的真挚情感而打动人心。具体来说,“亲情”是情感浓度十分强烈的影视创作母题,近年来的亲情电影也备受观众喜爱;落到《误杀2》上,其对一位父亲倾尽所有守护家人的刻画,更是直击观众的内心柔软之处。

  

  选题决定了影片的底盘,出色的演绎则撑高着影片的上限。在这一点上,肖央对“林日朗”这位“中国式父亲”的出彩演绎功不可没。

  比方说,面对外界质疑,林日朗高喊“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做出什么!”;面对至亲家人,他则温情表达道“我会随着这颗心脏的跳动,一刻也不会离开你们。”有着这样血浓于水的亲情展现,观众便自然而然地会随着故事发展“破防”,这也便成了《误杀2》的本土化精髓。

  亲情之外,另一个能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的高浓度元素便是“平凡个体”了。从林日朗的个体家庭出发,《误杀2》不仅直面普通人逆境,而且还将浓重的笔墨放在了他们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强大之上。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需简单地换位思考,便能理解林日朗的抉择。

  首先,面对奄奄一息的孩子的梦想,身为父亲的林日朗只能哽咽回复,而即便他是孩子心目中的靠山,但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实人,在面对很多难以掌控的事情面前,他也无能为力。其次,《误杀2》的故事中,不只有林日朗一个普通人:“被劫持”人质中的待产孕妇、为救孕妇挺身而出的医生、警察张正义、围观在医院外面的群众……围绕这些角色,《误杀2》整体上设置了一个“普通家庭突遭变故,弱势家人设局互助” 的故事框架,从而让观众产生更多的思考。

  

  这样,虽然《误杀2》情感浓度很高,但它不能被看作单纯的煽情电影。从立意的角度来看,该片是有在情感传递中审视社会的,因此也具备着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审视社会,映照现实

  优质的现实主义电影,有着审视社会、映照现实的千钧之力;而当电影情节与现实生活产生呼应联结,自然也是对一部现实主义电影的最好加冕。

  此次,从《误杀2》引出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广泛地引起了人们对“器官移植”这个生命议题的关注。尤其是在近期一条“心脏供体由高铁转运6小时后成功跳动”的新闻发出之后,不少人都感叹“电影照进现实了”。

  实际上,合法的器官移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医学上也一直倡导着关于它的正确认识。只不过,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一种的电影,在这件事上确实发挥了自己的传播和引导作用,从而起到了突破圈层的影响。

  

  除此之外,《误杀2》还抛出了不少与现实相呼应的议题叩问。

  比如,林日朗攥着医生的领口怒吼道:“凭什么把我孩子的心脏给别人!”言辞中既表现了一个平凡父亲的绝望和悲痛,又映射出了社会不公平中的普通人的反抗。又比如,看着被抢走了儿子心脏的林日朗,影片借角色人物之口无力言道:“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诚然,面对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面对自己难以为继的生存条件,林日朗选择了破釜沉舟。片中,为了自己病重的儿子,为了找回原本属于儿子的那颗能够救命的心脏,林日朗不得已才劫持了急诊中心。

  尽管如此,《误杀2》并没有出于剧情目的而回避这种行为的法律和道德风险。片尾,“误杀”点题是林日朗自己误杀自己;片外,像CCTV《今日说法》这样的普法栏目还特别推出了针对性解读。

  

  这样一来,经过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的社会讨论之后,《误杀2》的热度质量更上一层。仔细来看,除了积累起观众们巨量的映后讨论之外,围绕“器官移植合法流程”“如何正当捍卫公民权利”“法律正义vs人性光辉”等话题,《误杀2》还引来了包括法学、医学、社会学在内各方面的专业“自来水”,可见该片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抛砖引玉之深。

  

  IP延续,惊喜延续

  最后,复盘《误杀2》的成功,绕不开的还有“误杀”二字的IP效应。

  其一,从《误杀1》的13.33亿元票房到如今《误杀2》的骄人成绩,观众用一张张电影票堆叠起了“误杀”二字的市场号召力。

  展开来说,《误杀1》里是意料之外的“误杀”别人,《误杀2》则是蓄谋已久的“误杀”自己,两部电影都是为了解救孩子而设计了一场迷局。所以,“误杀”系列电影在观众心中逐渐变成了表达极致父爱、关注平凡个体和探讨社会沉疴的代名词,其在故事框架、文本意象、细节处理上也有着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设计。

  其二,正是通过在故事框架、文本意象、细节处理上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设计,“误杀”系列IP探索着一种类似平行宇宙的故事类型尝试。

  比方说,在故事框架上,“误杀”系列遵循的是“以普通家庭遭遇棘手困境为框架、以弱势群体保护家庭成员为核心、从社会议题出发、对情感与道德之间的人性灰度进行探讨”的四元素组合运用。又比方说,在可见意象上,《误杀1》以羊彻全片,串联起了善良、无辜、救赎等暗喻;《误杀2》则以萤火虫贯彻全片,表达光的力量与生的希望。再比方说,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系列影片的高潮处理也是一致的:暴雨冲刷之夜,真相揭露之时。

  

  其三,“误杀”IP的延续更是“老带新”创作模式的延续,这个做法除了能给观众带来多元崭新的观影体验外,更有助于促进中国电影行业发展。

  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两部“误杀”电影在培养新人导演上的不遗余力。在《误杀1》的时候,青年导演柯汶利完成了他的长片首秀,到了《误杀2》,导筒则交到了演而优则导的戴墨手上。从结果来看,他们的长片首作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在长片之后,他们也得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同时,除主演肖央外,《误杀2》也基本沿用了监制陈思诚的金牌制作班底,可见其认真打造一个国产家庭犯罪电影品牌的诚意。其中,由李鹏(《误杀1》)、刘吾驷(《唐人街探案2-3》)、杨梅媛(《京城81号》)担纲编剧,还有美术指导赵学昊、录音指导李涛、剪辑指导汤宏甲等人共同为本片保驾护航。

  

  由此总结,“误杀”系列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IP。两年过去了,《误杀1》的精彩瞬间仍然历历在目,《误杀2》的深刻正直指人心,无论是从市场、创作、还是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误杀”系列既是成功模版、优质品牌,更是广纳人才的实践通道。

  更进一步来说,仍处复苏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多像《误杀1》《误杀2》这样强有力的系列IP作品。一来,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多现实主义佳作,由此抵达观众、审视社会;二来,系列化会是中国电影工业往前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它能通过一部部续作持续调动市场活力。

  期待“误杀”系列新作,相信“误杀”系列在制作上的诚意,能继续带给我们像“李维杰、林日朗”这样的高光角色,更期待“误杀”团队能给电影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青年导演和新生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