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实锤?沈飞601所的歼-35或有垂直起降版!避免F-35的巨坑才是王道

实锤?沈飞601所的歼-35或有垂直起降版!避免F-35的巨坑才是王道
2022年08月23日 00:08 新浪网 作者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日前一架编号为350003的战斗机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根据目前的规则,基本型号应该就是J-35,并且其尾部赫然是一个我国海军舰载机的蓝鲨标志,而且其造型与F-35非常相似,随着披露的消息越来越多,这架战斗机未来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

  

  不过近期在网上出现了个资料表明,这架J-35不仅是舰载机,而且很有可能还有垂直/短距起飞的版本,消息来源不仅是那个看起来像“通风管”的装置,还有招标文件!

  

J-35和FC-31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说J-35会是舰载机?

  看到过目前J-35高清图的朋友一定会非常纳闷,这架战斗机的气动外形似曾相识,似乎就有当年601所那著名的FC-31鹘鹰战斗机的影子,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我国5代战机尘埃落定成飞的J-20之后,沈飞一时间似乎被阻拦于5代机的研制大门之外,一直到编号为31001的FC-31战斗机出现,据网上披露的信息,这架飞机完全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独立出资研制设计的,这让大家对沈飞逆势奋起的决心肃然起敬,也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FC-31的发展上。

  

  FC-31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集团副总工程师孙聪担任总设计师,采用常规气动布局、DSI进气道、梯形主翼、倾斜双垂尾以及内置弹仓,具备隐形战斗机的一切特征,据公开的资料称,该战斗机的装备了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同时也有很强的外挂能力,机载航电系统相当先进,可完成目标探测、外部威胁综合处理以及多目标超视距大离轴角全向攻击等任务,性价比很高。

  

  因此FC-31也被传为外贸版5代机,揶揄沈飞搞不到5代机的方案搞了个外贸版,但更多的朋友却开始猜测FC-31的真实意图,因为此时尽管中国的陆基战斗机J-20已经花落成飞,但舰载机却仍然是J-15,即使多次改进仍然改变不了它四代机的定位,因此舰载型5代机究竟是从J-20的改进版还是研发新的战斗机成了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FC-31的发展也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 FC-31的时代大事记:

  2012年10月31日,一架编号为31001的FC-31在两架歼-11BS的伴飞完成了首次飞行;

  2014年10月28日,珠海航展上出现了FC-31,被解读为FC-31可能是外销型号,央视解说也表明可能会出口,但同时表示可能会是舰载机,这是第一次官方解读为舰载机;

  2015年11月8日,FC-31在第14届杜拜国际航空展上展出,这是外销型号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2016年12月23日,一架在垂直尾翼、引擎等均有重大改进的FC-31出现,被称为是FC-31 V2.0,据资料称,航电、雷达等也有很大的改进。

  2020年9月9日,编号为31003的FC-31出现,加力状态下的发动机已经没有黑烟,这表示RD-93已经被换装,

  

  • 从FC-31到J-35:陆基到舰载的完全转变

  2021年10月29日,蓝绿色底漆的战斗机试飞,美媒TheDrive报道称这是FC-31重大改进型,机翼已经改成可折叠设计、前起落架已经具备了弹射器牵引杆的特征、另外机首下方出现了光电瞄准系统EOTS、另外座舱罩长度也较之以前有减小,不过机身无编号。

  

  从机身特征看,似乎与FC-31很相似,但又有一些不一样,从气动外形来看继承与FC-31,但其应用已经从陆基完全转向舰载机,并且在之后出现的照片中有标明其编号为350001,至此J-35已经出现;

  

  2022年7月22日一台型号显示为350003、带有飞鲨图标的战斗机照片横空出世于网上,图片为高清照片,似乎有官泄的意味。

  从FC-31到J-35的蜕变,变化非常大,主要涉及如下几个位置:

  主翼面与襟翼面积以及尾翼都大幅增加,这是J-35走向舰载机的重要特征,从F-35A的陆基战斗机到机翼加大号的F-35C舰载战斗机我们可以了解到,舰载机为降低起飞速度,改善低速下飞行性能,会比陆基战斗机的翼面大不少。

  

  座舱后机背抬高,减少阻力,增加了内油空间,这是减阻提升航程用的,而且机背隆起,为以后的垂直/短距起飞的风扇结构预留了空间。起落架加粗,并且前起落架的双轮结构与斜拉承力结构是承受舰载机降落时和起飞时巨大的冲击力设计的,这对于陆基战斗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另外发动机也已经换成带锯齿结构了,据网上给出的资料,这可能是推力达到12吨,重量约为1100千克的涡扇19,性能比早期的RD-93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为了承受舰载机巨大的冲击力,机体结构也需要重新设计,因此目前的J-35可以说已经是一架全新设计的舰载战斗机,与之前的FC-31很相似不假,但两者已经无法同日而语,网友们也很暴力的概括了下,基本上FC-31是验证中型隐身机的技术验证机,而J-35就是我国第四代中型舰载隐身机的原型机。

  

J-35的垂直/短距版:如何来避免F-35的超级大坑?

  前不久网上出现了几张“通风管”的照片,分别表示了多个角度下的状态,在外人看来非常普通的几根管子,但军迷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些管子的不同凡响,因为这是专门为垂直/短距起飞的发动机设计的矢量尾喷口:

  

  除了这个披露出来的“通风管”以外,还有一份出现在网上的一份公告文件:

  

  图源:推特@HenriKenhmann账号发布

  尽管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抄作业,但对于矢量尾喷口的关键并不是在于结构,而是如何在损失最少推力的情况下将结构重量减少到最小,并且还能保持尾喷口密封高温火焰并可以长时间工作,这个技术才是最难的!

  

  这个尾喷管就是这三个不同角度的圆筒组成的,通过转动管子的角度即可360°调整,但各位一定发现了上图尾喷管转动时尾喷口并非只在垂直角度上变化,在水平角度也出现了变化,因不只是一个筒转动,第三段也要做出补偿反转才能保证尾喷口只在轴向X轴上出现变化,比如像下图的动作过程:

  

  F-35的矢量彭喷管仅适用于垂直起飞,无法适用于全向矢量,因为它在俯仰角度上可以偏转90°,但在偏航轴上只能达到±12.25°,这个角度可以用来调节垂直起飞时水平横移,但却不是用来飞行时的机动矢量。

  

  与F-35的单发设计不一样,J-35是双发结构,也就是说可能这种类型的尾喷管会有两个,这将会增加不少结构死重,另外垂直短距起飞的还有一个升力风扇,理论上风扇可以合并成一个,另外还有两侧的气流引出的滚转喷嘴!

  滚转喷嘴会喷出火焰?

  其实是不会了,以F-35的发动机F135-PW-600带滚转与偏转尾喷口为例,其中部滚转喷口是从高压压气机引出的,并不是后面的燃烧室,这个从下面这张发动机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前方是一个发动机主轴上引出后带动一个大风扇,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不就是一个垂直的大风扇么,但中部引出的位置在燃烧室前方的高压压气机,尽管这里还没有燃烧,但压缩后的气体温度已经高达数百度,因此仍然需要一定的隔热措施,但却不需要像尾喷管那样的特殊耐高温要求。

  

  通过旋转尾喷口、升力风扇和滚转喷嘴,F-35B(垂直/短距起飞版,F-35C为舰载型(弹射起飞常规降落))的F-135发动机在理想状况下可以为悬停状态下的飞机输出18.44吨的垂直推力,只要飞机重量不超过这个数值就可以垂直起飞与降落,当然如果超重也可以短距起飞之后等燃油和弹药消耗后再垂直降落。

  F-35的超级大坑:如何来避免?

  F-35是美军三军通用的战斗机,F-35A是常规起飞版,F-35B是垂直/短距起飞般,F-35C是则是舰载型,这种操作便于后勤维护,因为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减少了后勤供应的压力,但也因为希望海军和空军的所有要求都糅合到一起,也导致了F-35的很多问题。

  

  航程短、极速偏低是其致命弱点

  上图是WIKI页面截图的数据参数,可能有一些小的出入,但大差不差,各位可以看到其航程最远的为C型,1360海里(2500千米),其作战半径不会超过1000千米,WIKI的数据C型居然是航程的一半,这是不可能的,总不能跑个来回吧。

  

  从左到右,C型,B型,A型

  其实这个航程也可以接受的,但无论是ABC哪个型号,在亚太地区不可避免的会遭遇J-20,其航程达到了5500千米,作战半径达到了2200千米以上,其300千米射程的远程空空导弹直接能端掉预警机和加油机,所以F-35的作战半径在部署时就会捉襟见肘。

  

  另一个就是速度偏低,1.6马赫,这是代机中巡航速度最低的战斗机,就像高手如林的中长跑选手,F-22和J-20是跑步型选手,而F-35是竞走型选手,显然无法匹敌。M1.6的速度用来进攻时冲刺突防和与敌方战斗机短兵相接问题不大,用来防空截击时那时间就看了都让人绝望。

  或无法超音速空战、无法高G作战

  与F-22和J-20的弹仓相比,F-35的弹仓空间是个矩形结构,在超音速气流下冲击下完全没有泄压结构,不知道F-35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师,毕竟一个斜坡结构并不复杂,也许F-35利用了弹仓的最大尺寸,却可能没打算在超音速下作战。

  

  从超音速下的机动性能也能看出这一点,F22在1.7M还有6.5G的稳定盘旋,F-35到1.6M时只能1G,基本就是平飞了!超音速的性能不咋地,其实亚音速也只能是凑合,F-35的机动性也就在F-18和F-16之间。

  

  另外还一个问题,除了F-35A外,B和C的过载只有7.5G,而结构太复杂导致的超重可能是其这个问题的根源,另外各种通用的设计也导致它有各种反人类的外挂,比如机炮等,其肥胖的外形也影响了它的隐身性能,这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ABC三型的推重比都不高,A型:0.87,B型:0.9,C型:0.75,这是5代机中推重比最低的机型(F-22推重比是1.08)。

  

  F-35从航程、速度以及机动性等多方面似乎一无是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F-35这架各项数据都不突出的战斗机依然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因为它的设计思想确实不是近身格斗,而是具备超强的战场感知能力和联合作战指挥数据链,并且还能兼职了一些空战任务,这绝逼是一种优秀的战斗机!

  

  F-35的问题是甲方提的要求实在太多,甚至还有部分盟友的意见,而洛克希德还能整合出这样的战斗机来,其工程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对于其定位与配套的性能,笔者认为其也是够格的,但并不表示F-35是一款优秀的制空战斗机。

  

  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F-22才是空优战机,而F-35是来补刀的,但比较可惜的是购买了F-35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以色列、英国.....等国买不到F-22,也无法研制比F-35更先进的指控战斗机,所以他们才是最大的尴尬。

  

  J-35其实没有像F-35那样的压力,不过看其弹仓设计与传闻中先进的航电来看,确实有可能与F-35的定位有些类似,当然我们不敢妄议J-35未来的定位,F-35的工程实例摆在我们面前,沈飞经过J-15的舰载机打造也同样具有超强整合能力,我们相信J-35未来将会比F-35更优秀。(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