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2020年05月27日 01:03 新浪网 作者 情话咨询居

  来源:中国绿都最氧三明

  三明大田县

  每年元宵节前后

  村民们欢聚一堂出门迎板凳龙

  这个过年的传统民俗

  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夜色中的板凳龙

  犹如一条巨龙上下翻腾,

  热闹、喜庆,寄托着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2008年,大田板凳龙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板灯龙圈龙

  板凳龙灯需要全村出动合作

  家家户户都会扛上龙板,

  到村里的祖祠接龙,

  由每家每户连接起来的巨龙,

  会在村里指定路线巡游,

  所到之处,人们焚香鸣炮迎接祥龙,

  以祈求龙保佑自己全家安康。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祖祠接龙

  大田板灯龙以它的气势恢宏著称,

  有的长达3000多米,短则二三百米,

  各个乡村的板灯龙形态各异,

  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

  也传承着一批工艺精湛的

  板灯龙制作工匠。

  每年正月期间,

  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一条板灯龙从无到有制作完成,

  需要近二十天的时间,

  哪个村要重新制作一条板灯龙,

  就必须在年前就联系好工匠,

  年前准备好制作材料。

  大部分的乡村是无需从头制作的,

  只需要把往年的板灯龙重新修补,

  贴上彩纸。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破竹篾

  一条板灯龙,龙头至关重要

  板灯龙的龙头骨架

  需选用二年以上生的老竹,

  经自然风干,破开,选取竹青部分,

  一是不容易被蛀虫,二是更有韧性。

  有经验的老师傅还会进行蒸煮或药物处理,

  这样处理出来的竹篾可以

  用上几十年上百年不会被虫蛀。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制作龙头骨架

  听说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吗

  对于制作龙头骨架的师傅来说

  胸有成“龙”再形象不过

  不需要画图,不需要打草稿,

  长长的竹篾在他们手里,

  或折、或弯、或绕、或绑,

  他们心目中龙的形象就有了一个雏形,

  看似简单,却是所有的图纸早已画在他们心中。

  从破开竹篾准备材料,

  到一个龙头的骨架完成,

  两个熟练的老师傅要历时十天才能完成。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贴上彩纸

  制作好骨架的板灯龙,

  还需贴上彩纸,做好装饰,

  工匠们以他们自己的对龙的理解去装饰它,

  他们会把认为最美好的双喜贴上去,

  也会把认为最威严的"王”字粘贴上去。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精心制作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制作龙头

  龙头制作完成,还需要制作龙尾,

  相对于龙头,龙尾的制作工艺则相对简单一些。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制作龙尾

  龙身则是由各家制作完成,

  简单地说就是

  在一块特制的龙板上装上三盏灯,

  作为龙身,龙板因为需要互相连接,

  在巡游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拉扯,

  所以两头连接的地方还要用铁皮加固。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制作龙身

  现代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智慧,

  原来只能在龙身上点上蜡烛照明,

  现代人还会加上声光电系统,

  夜晚,板灯龙光彩夺目。

  非遗 | 3000多米的大田板凳龙,原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传承

  大田板灯龙2007年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几年来,大田人民非物质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板灯龙参与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加。

  只是愿意学做灯龙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这项非遗文化技艺亟待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