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唐代诗人应试落第之作,却令后人倍加推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唐代诗人应试落第之作,却令后人倍加推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2019年12月06日 00:03 新浪网 作者 鼎剧大放送

  据《唐诗纪事》记载,唐代诗人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考试题目是《终南望余雪》,要求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自然未被录取。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大意是: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这首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唐代诗人应试落第之作,却令后人倍加推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终南阴岭秀

  题目是“终南望余雪”,写的是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既然是“余雪”,那么只能是阴面才有。次句“积雪浮云端”是首句“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次句中的“浮”字下得十分生动,写到的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写出了高出云端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第三句“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其中“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指的是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因此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唐代诗人应试落第之作,却令后人倍加推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积雪浮云端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写“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在长安城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已经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看来,祖咏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失去文道。

  唐代诗人应试落第之作,却令后人倍加推崇,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林表明霁色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曰: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可见,这是一首咏雪的佳作,祖咏写此诗应试却未被录取,让人联想到了今天语文学习中的“标准答案”,任你写得再好,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是错误!这也太令人无语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