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前主编Global丨外媒:缅甸强震美国救灾缺位,暴露自身国际影响力衰退

前主编Global丨外媒:缅甸强震美国救灾缺位,暴露自身国际影响力衰退
2025年04月11日 17:33 新浪网 作者 前主编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了一场7.7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数千人死亡的惨剧。这场地震是自特朗普政府取消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数十亿美元拯救生命项目以来,遭遇的首次需要援助的重大自然灾害。美国国际开发署作为美国主要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曾经在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过去负责管理美国大部分对外援助项目,其2023年的总预算为710亿美元,其中61%的资金都由该机构管理。然而,自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该机构遭受了重大打击。数千名员工被解雇,83%的项目被削减,其中包括许多原本用于帮助缅甸的工作人员和项目。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本周三,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宣布将解雇所有外籍员工。

  专家们纷纷指出,美国对缅甸地震所提供的微薄援助,充分暴露了美国目前在重大灾难救援措施方面的空白。美国国际开发署前高级政策顾问弗朗西斯科·本科斯梅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这真的向普通缅甸民众表明,美国已经抛弃了他们。美国不仅只提供了微不足道的援助,而且只派出了三名工作人员,后来这三名工作人员在缅甸当地提供援助时也被解雇了。”

  美国国际开发署前高级官员玛西娅·黄向CNN证实,这三名工作人员在抵达缅甸数日内就于上周被解雇,他们收到的通知显示其岗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被裁撤。地震袭击了这个饱受战乱的东南亚贫困国家。自2021年军事政变以来,缅甸已陷入多年内战,近2000万人需要援助。军政府目前并未完全控制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仍在与多支强大的少数民族武装和亲民主团体交战。

  在饱受内战蹂躏的缅甸艰难地从毁灭性地震中恢复之际,美国正面临来自各方的批评,称其在缅甸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抛弃了该国,并在灾难应对方面将全球领导地位让给了竞争对手。

  “当前需求极其庞大,”总部设在邻国泰国的人权组织“巩固权利”首席执行官马修·史密斯表示,“但遗憾的是,援助行动的力度远未达到可能或应有的水平。”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X平台上发文称,地震两天后,美国承诺向缅甸提供200万美元援助(后追加至900万美元),用于紧急住所、食品、医疗和饮用水。但史密斯指出,由于当地工作人员极其有限,这些资金将如何落实尚不明确。

  “当地根本没有人员来管理这些援助物资,没有实地工作的援助人员,也没有任何部署行动,”史密斯指出,“如此大幅削减援助规模的做法既轻率又不负责任。”

  这与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7.8级地震时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国派遣了数百名救援人员,并承诺提供1.85亿美元援助。

  救灾缺位体现美国国际影响力衰退

  “过去,美国政府确实是大规模自然灾害中最有效的救援力量之一,”史密斯表示,“但如今我们看到的是领导力的全面撤退,这给中国等国家创造了填补真空的战略机遇。”

  多个国家正在填补华盛顿地震应对不足留下的空缺,包括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些国家已向缅甸派遣了援助物资、救援队和移动医疗单位。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在访问地震重灾区数日后表示:“美国大幅削减援助对我们影响很大,这对全球都有影响。”他补充说,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今年的人道主义募捐目标目前仅完成7%,这将阻碍全球范围内的救援工作。

  “我一直在与中国、俄罗斯等提供援助的国家保持联系,以确保我们获得尽可能多的国际支持,”弗莱彻说。

  除了美国缩减援助对人道主义救援的影响外,美国国际开发署前官员本科斯梅表示,从软实力的角度来看,将这一领域让给北京和莫斯科等竞争对手是一个“战略错误”。

  “人道主义援助不仅是道德义务,也是美国影响力的关键工具,”他说,“现在,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填补这一空白,而美国却在撤退——这不仅仅是放弃缅甸,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放弃领导地位。”

  “其他行为体将填补这一领导力真空,这将使美国未来更难调动国际援助资源,”本科斯梅指出。

  “巩固权利”组织的史密斯表示,部分正在向缅甸提供援助的国家,同时也在为军政府对叛乱地区持续发动攻击提供支持。“这令人深感不安,甚至具有讽刺意味——某些国家既向缅甸军政府提供杀害平民的武器,又派出援助队伍参与救灾,”他说。

  受灾民众的困境与需求

  对于身处震中的曼德勒省塞班贫民区无家可归的居民而言,援助来得太迟太慢。这个由简陋木屋构成的非正式定居点建在垃圾填埋场上。居民们描述,地震引发的熊熊烈火在顷刻间吞噬了整个社区。“地震刚过,火球就从地底喷涌而出,”居民钦泰茵站在自家烧焦的废墟上说,“大火席卷了整个社区,400间房屋无一幸免。所有人都逃走了,现在什么都没剩下。”

  钦泰茵声音颤抖地说:“我们只能靠私人捐助者勉强维生,但迫切需要官方援助。”另一位因安全原因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回忆,火势凶猛到根本来不及抢救任何财物:“整片街区都化为了灰烬。能活下来已是万幸,但我只想要回我的家。”

  地震发生后,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罕见地向国际社会求援。但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指出,军方仍在沿用其惯用手段——阻挠并控制人道主义工作者进入灾区。

  灾难发生两周后,受灾地区的救援人员已停止搜救幸存者,全面转入灾后恢复与援助阶段。但缺乏必要支持的困境正日益加剧。

  “我们需要专业设备来挖掘废墟下的遗体,”41岁的现场救援官员埃蒙凯恩说,“当救援延迟,遗体会迅速腐败变形。”这位社会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给遗体收殓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无家可归的灾民们同时承受着38摄氏度高温和上周末暴雨的双重考验。“狂风暴雨中,人们只能栖身街边的帐篷,这让本已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缅甸办公室主任萨拉·内策尔在仰光表示。她强调:“必须立即规划临时安置方案,这也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内策尔指出,曼德勒及邻近实皆省的许多受灾社区本就收留着内战流离失所者,这既展现了缅甸人的“坚韧”,也意味着在雨季来临前亟需更多援助。“这俨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她说,“我们必须赶在缅甸季风季节前完成关键救援工作。”

  参考文章:

  https://edition.cnn.com/2025/04/10/asia/myanmar-quake-usaid-trump-intl-hnk/index.html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