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2020年04月06日 11:35 新浪网 作者 京妈谈育儿

  文丨小七(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孩子对于空间的认知程度和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生活当中的孩子他们对于未知的东西都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恐惧,会有一些胆小的反应。

  比如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上楼梯明明就只有一点点的高度,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确实非常恐惧的,他们经常要用手脚并用的方式去爬。

  案例:

  大部分的家长在看到了孩子这样的一些行为和反应之后,都会觉得特别的无可奈何,因为对于成人来说这些动作都是非常简单的。

  但是看到孩子一直徘徊不动,最后甚至要手脚并用去倒爬时就会哭笑不得,为什么这些事情在孩子眼里看起来就会那么的困难呢?

  其实孩子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反应,是因为大部分的孩子爬楼梯的方式,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变化,在前期的时候都会采用手脚并用的方式去攀爬。

  而在之前他们向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并不意味着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爬楼梯,而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心理原因在作祟。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这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所作的一个深度知觉设计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

  研究人员给孩子搭建了一个视觉上面的悬崖,在一个一米二的桌子上放了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板。

  其中一部分贴上红格子的图案,另一部分把贴纸贴在地面,所以给人产生一种视觉上悬崖的效果。

  成人在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之后,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非常安全的环境。

  但是在六到14月的宝宝他们他悬崖那一次的时候都会产生犹豫,甚至会直接坐在那边大哭。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所以从这样的一个实验当中就证明宝宝在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会有深度知觉。

  孩子会出现爬楼梯,害怕需要手脚并用的情况所体现出来的也是孩子的深度知觉在作祟。

  这种视崖实验它所运用的原理其实是社会参照,在两岁以前的孩子属于一个发展的特殊时期。

  他们在一个陌生的无法确定自己安全的环境之下,会通过观察大人的表情来判断自己应该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分析:

  如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在爬楼梯的时候,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温暖高兴的表情。

  那么孩子也会更加的有信心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但是不过站在一旁的父母所表现出来的表情是会有一些害怕和恐惧的,那么孩子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害怕和恐惧的心理。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既然如此,那么家长又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克服下楼的恐惧呢?

  (1)当孩子爬楼梯的时候要给他鼓励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即便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下楼梯,但是孩子也依然会出现恐怖的心理,走到一半的时候也会出现退缩的情况。

  而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一块宝,所以在看到孩子产生退缩的心理时又会担心孩子有心理压力,所以就会提前的结束尝试。

  但是其实在孩子面对恐惧的时候,这个恐惧不会直接的去威胁到他的心理时,家长应该学着去鼓励孩子,而不是让他们放弃,否则这样的放弃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2)该放手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要真正地去克服恐惧,战胜自己最主要的都是要靠自己的独立。

  家长在陪伴孩子去爬楼梯的时候,前期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陪伴,给予孩子一定的照顾,但是到了后期其实可以采取将孩子骑自行车的方式。

  如果孩子在遇到楼梯的时候,能够在父母的陪伴之下成功地走完,那就意味着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要学会放松保护,让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突破自我。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3)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参照

  孩子在遇到一个对他们来说比较危险的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情绪其实都是以父母的表情作为主要的参照,所以当大孩子下楼梯或者是让孩子走有一个高度差的马路牙子的时候。

  父母要给予孩子一个正面的参照,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表情要平和淡定一些。

  但是与此同时父母也一定要在旁边保护着孩子,让他知道他不会遇到危险。

  这种保护要表现的自然一些不要表现得太夸张,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为什么会走路的宝宝下楼梯,总是手脚并用地爬?视崖实验了解一下

  孩子怕下楼梯的这样一种情况,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也会慢慢的突破和改变,而这个心理过程也是他们成长过程当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也不要过于的忧虑,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之下去引导孩子就可以了。

  育儿问题小七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小七谈育儿,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