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广州美术学院2022届美院毕业作品赏析!

广州美术学院2022届美院毕业作品赏析!
2022年07月05日 16:53 新浪网 作者 南昌水木源画室

  中国画学院

  作品名称:《渔火欢歌盛世时》

  作者姓名:陈嘉琪

  创作说明:‍2021年,我在海边看到许多荒废的渔排,疫情期间许多旅游业和养殖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使我怀念疫情前的生活并畅想着疫情后的生活,于是以南方沿海渔排上的渔民生活为内容,创作这幅欢乐的丰收场景。

  

  作品名称:《悠悠》

  作者姓名:黄雯敏

  创作说明:绿色,是世间的温柔,是纯粹的美好。

  看庭前花开花落,听鸟儿唧唧啾啾,悠然自得。当我们远离了平日里的喧嚣,安静且独处的空间让心灵得以支撑与依偎。怀着对生活的憧憬,脑海中的画面不断涌现,也许此刻的悠悠与未来我所向往的有所不同。只愿在匆忙的生活里可以永远从容地保留这一丝浪漫,给自己留下一片悠悠绿地。

  

  作品名称:《鱼桑曲》

  作者姓名:梁雅颖、黄潮影、邓玉琴、梁丹

  创作说明:作品以浪漫的手法表现佛山顺德桑基鱼塘的经济模式。对鱼、桑叶、箩筐等实物进行写生,并根据物象特点提炼,又根据艺术表现需要主观处理物象,注意画面线条长短运用、点线面搭配和组织构图,画面色彩绚丽,形成有趣味的效果。

  

  绘画学院

  作品名称:《活的秩序6-1》

  作者姓名:区晓彤

  创作说明:按照既定的规则,我在空白布面上排列方块,尽力让它们整齐有序,尽量做到没有偏差与错误。

  

  作品名称:《跳跃剧情》1-4

  作者姓名:黎欣欣

  创作说明:通过在画布上绘制网络产物的水印引出人们对于水印的想法,意在给人带来关于公众心理与知识产权、署名权的关系的思考,并挖掘水印的特别形式与画面碰撞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画面内容从作者自身趣味性出发。

  

  

  

  

  作品名称:《289省道协奏曲》系列(部分)

  作者姓名:谭乐超

  创作说明: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出生在雷州半岛的一代人,我的成长过程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城镇飞速发展,那片种植着满是高糖高热量农作物的故土养育着我,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时刻体验着这片热土的生命气息,他们在炎炎烈日下丈量自己的脚印,践行自己的理想。

  

  

  作品名称:《寻家》系列

  作者姓名:叶健聪

  创作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我的生活感受。我与家人因各种原因许久未能重逢。对他们的思念,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这组作品由我对陪伴的渴望以及疏离感受凝聚而成,映射出我的精神图景。

  

  

  

  

  作品名称:《同学系列--春》《同学系列--空》《同学系列--憩》《同学系列--忆》

  作者姓名:聂宇霞

  创作说明:人的面部表情是表达情绪最直白的方式。当人毫无戒备地释放情感信号时,是最真实、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我想通过照相写实的绘画手法,去描绘人物肖像中更真实、更自然的情绪状态,不必去隐藏人物本就拥有的个性、情感和态度,同时融入装置艺术,强化人物肖像画的情绪表达,最终呈现出多维的视觉观看效果。

  

  

  

  

  作品名称:《靠着窗沿的女人》油画修复过程

  作者姓名:廖浩旭

  创作说明:本次展出针对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靠着窗沿的女人》及其作者自制的画框状况而展开对国内画框的探究。作品表面堆积大量灰尘,边框有明显变形,外框下边也已经缺失, 画面有做底,但很薄,因此有颜料渗透到画布背面。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颜料层画像重色区域颜料粉化脱落的状况,清理时稍有不慎便会使得颜料层脱落,在修复时进行着重处理。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作品名称:《花花补丁计划》

  作者姓名:罗盛天

  创作说明:在时间的推移下,村落、建筑、道路慢慢出现“皱纹”和“瑕疵”。这些缺陷不经意地生长着,或尖锐,或锋利。我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让城市重新变得温和、圆润的方式。补丁计划的初衷是用羊毛毡填充于城市缺角,起到防磕碰的保护作用。毛茸茸的小花,不光提示了潜在的危险,也点亮了灰暗的墙面与台阶,温暖了大家的心。作品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力参与其中,通过亲手修缮的补丁,让城市更加温馨可爱,也让疫情下的阴霾中闪现四处绽放的生机。

  

  

  

  作品名称:《云纱重响》

  作者姓名:吴泳敏

  创作说明:作品以传统香云纱染整技艺在纸张、布料、织带等软材料的染整试验为基础,在感知传统香云纱色彩、肌理的同时,以声音装置的方式呈现云纱重响的协奏,诉说岭南的“地方”故事,赞美自然的馈赠和先民的智慧,希望以艺术的方式反思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再造与重生。让云纱重“响”,“响”的是我们面对传统的态度、精神与自信。

  

  作品名称:《马背上的法庭》

  作者姓名:张灏

  创作说明:移动的国徽,行走的法庭,将司法的光辉带到偏远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老法官踽踽独行的身影和闪亮的国徽,成为民族复兴历程坚韧的缩影,点燃了我们心中矢志不渝的激情。

  

  作品名称:《25小时》

  作者姓名:姚占涛

  创作说明:我们不停探索空间中的可能,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为了更好管理我们创造的时间概念以及许多专属于人类的自有产物。《25小时》不是根据世界及各种事物的秩序构想空间,而是把空间构想为人类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本身。通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链接,表达一种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控制的缝隙。旨在向观众传递一种特立独行的、探索真实的态度,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已建构的空间保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对于未知的、不可知的事件以及过去、将来要有敬畏,更要有独立见解和探索真相的勇气。

  

  

  作品名称:《双手——童趣》

  作者姓名:卢春香

  创作说明:手,是记忆中的独特触角,是无需语言却直抵心灵的表白。儿时画在手腕上的手表,拿着花却藏在背后的羞涩心情,手里捧着丰收的水果时洋溢在脸上的微笑,所有这些都是至今仍可以触碰的生命情感。

  

  

  跨媒体艺术学院

  作品名称:《小世界》

  作者姓名:高振威

  创作说明:这是一款名为《CRUSH》的像素风RPG游戏,这个游戏的内容灵感来源于我的大学生活以及对于RPG游戏的一些思考:我们在生活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或者是谁在生活里扮演着我们?于是我试着把我生活中的一些人事物用自己的符号语言放入这个小小的游戏当中,让大家能够在这个游戏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游戏世界相碰撞产生的魅力,换种轻松的视角看待我们的生活。

  

  ,时长6

  (作品视频帧图)

  作品名称:《迷·失》系列

  作者姓名:曾先雪

  创作说明:本片是围绕人生不同阶段人们与手机之间的关联展开的实验影片。随着移动通讯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到底是手机在操控着我们还是我们在操控手机?现今时代人们与手机之间的关系已经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才是主导者。作品通过展现手机与人生各个阶段的主要联系,以各阶段较为的突出案例展示人机之间的不同联系,对比孩童、中年、老年等人生不同阶段与手机之间发生联系的事件,把沉迷于手机的最终结果展现给观众,希望观众可以思考手机虽然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极其重要,但不应让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者。

  

  (作品视频帧图)

  作品名称:《景象,镜像》

  作者姓名:施泽科

  创作说明:2000年出生的一代,被称为千禧一代。这代人生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经历了从上个世纪过渡而来的事物和观念,也经历了新世纪的新事物和新观念的诞生。作品以千禧一代的视角回望20年来的变化,对景象通过镜像的方式进行对照,以小见大展示整个大时代的城市化变迁,以期引发人们的思考。

  

  

  

  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星燃》

  作者姓名:陈瑶、陈永基

  创作说明:大漆材料十分擅长表现层次丰富的画面,正如宇宙的广阔与深邃。这幅漆艺壁画的灵感即源于作者对宇宙与生命之间联系的思考:微小如构成生命的细胞,宏大如天体集合,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宇宙大爆炸时形成的原子就是形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所以星星并不遥远,我们即是星星本身。为了使这幅壁画与现代空间基调更加契合,作者在组织画面时刻意摒弃传统图案与符号,描绘了一幅介于写实与想象之间的星空景象。它既可以是从某一星球的视角欣赏宇宙诞生的壮丽画面,又或是从宇宙观察自身,不禁感叹沧海一粟。在宏伟的宇宙中生命固然渺小,但追求理想的一生,也能如正在燃烧的恒星一般辉煌灿烂。

  

  

  

  

  作品名称:《等量》

  作者姓名:吴晓扬

  创作说明:作品是关于劳动与时间,技术与生产力的。在同等时间当中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一者为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一者为当下的数字技术。将两种方式所做的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由观众进行判断与思考。

  

  

  

  

  

  作品名称:《舟舟》

  作者姓名:庞天琪

  创作说明: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为主体进行探索,结合诺亚方舟的故事,意在向观者传达动物们同我们一样,有情感,有对于生的渴望与喜悦。

  

  作品名称:《枯韵》

  作者姓名:任韵洁

  创作说明:《枯韵》系列首饰意在表现自然形态的“枯”之美感。树木干枯落叶后空留肆意伸展的枝干;叶片腐败后残留下纤细脆弱又连结成网的经脉;细长的草叶在失去水分后的自然卷曲;入秋的树木一半枯黄又尚留半树绿意。在这些枯景中,有着寂寥萧瑟之感,但却蕴含着昂扬的精神意志。“蜉蝣不饮不食,三日而终”,朝生暮死是它们一生的写照,它们短暂的生命却迸发蓬勃的生命力。枯之下,万物生,在这些意味着逝去的景象中,包含了纯粹的、深刻的、永恒的生的力量,于是从古至今以枯为美,追求枯境,从未有止。

  

  

  

  作品名称:《方子》

  作者姓名:罗秋薇

  创作说明:国粹珍宝,韵味悠长,中草药文化底蕴深厚,早已深入万家灯火之间。在此次设计中,选择“清热解毒”为主旨,提取了连翘、金银花、广藿香、炙麻黄、绵马贯众五味草药,通过结合中草药植物自然生长形态与拟人化设计表现,呈现出鲜活喜人的草药娃娃。材料上使用陶进行手工制作,也更具文化情怀与温度。设计旨在新时代审美下,让人们能够看到传统中草药文化迸发出新的展现方式,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也终将擦出热烈的火花。

  

  

  

  艺术与人文学院

  作品名称:《安德烈亚·曼坦尼亚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考古——以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作者姓名:曹颖雯

  作品介绍:本文以曼坦尼亚的伦敦国家美术馆《园中祷告》作品中“古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背景的古典雕塑和建筑的原型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再者,他另外一件不同时期但同主题的藏于图尔美术博物馆的《园中祷告》,不仅再度出现两座与前者背景建筑相似的建筑物,并且也有另外的古建筑出现。以下文章将探究这二者之间是否有关联,还探索两件作品中代表不同宗教的建筑放于同一空间背后的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曼坦尼亚的伦敦国家美术馆《园中祷告》的背景古物与东西罗马帝国的宗教有一定的理解。

  

  作品名称:《莫高窟第220窟“传记”——关于重构佛教洞窟的一个方法论实验》

  作者姓名:李婉

  作品介绍:莫高窟第220窟作为初唐敦煌翟氏的家窟,保存有七世纪的初唐经变画。该窟是研究敦煌现存唐代佛教遗迹不可或缺的实物材料。但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第220窟的研究多集中于洞窟的基础研究和壁画解读,鲜少将第220窟视作整体,进行单窟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复原第220窟的方式,完成对于重构佛教洞窟方法论的实验,推进对于第220窟的立体认知,也便于更好地“走近”中国唐代敦煌地区产生的辉煌复杂的佛教视觉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一、莫高窟第220窟的数次重修是基于翟氏家族对于敦煌局势变动后的实时反馈,可以钩联起莫高窟乃至敦煌内外的时空史序;二、从佛教礼仪的角度对第220窟进行解读,能够更加清晰的呈现出第220窟内部空间多样的使用方式和多元的空间构成;三、对于工匠和洞窟制作过程的挖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技术美术史视野下第220窟艺术的“诞生”。期以本研究能为未来的单窟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品名称:《空白的吸引力在哪裡?》

  作者姓名:林章源

  作品介绍:如何看待画面中的空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空白有著不同于笔墨处的别样吸引力。但是当我们从众多名画中选出一片空白并正视它时,我到底能看到些什么?空白在画面中究竟有著怎样的地位?表现为「无」的空白究竟有著怎样的內涵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