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今年是黄河的125万周岁,这事儿定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等中国科学家围绕黄河“身世”和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形成时代展开研究,其在《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上刊载的文章再次证明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时代为125万年前”。
01
啥叫黄河的年龄?
黄河的年龄是指黄河这条河流的存在时间,即从它开始流经或形成的时刻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段。“黄河的年龄”是地质学和地理学等科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有助于了解黄河流域的演化历史,包括河道的形成、变迁、地质构造的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黄河也分古代和现代,当前学术界,主要研究的是“现代黄河”。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因此黄河改道是常有之事。
地质学上的古黄河,源自宝鸡峡,从东方汇入三门峡,向海洋奔流。而现代黄河,从六盘山出发,向北流去,穿越山脉,穿越平原,然后突然拐弯,再次南下,最终在三门峡东流入海。这一番奔流是地壳构造变动的表现,也是地表水系演化的壮丽故事。我们今天讨论的便是“现代黄河”的存在时间。
黄河历次改道示意图
(参考:中国国家地理)
02
现代黄河的形成时间
为何难以确认?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分属西域陆块和华北陆块,二者以贺兰山、六盘山的深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涉及到不同的地层和构造运动,使得河流的演化过程难以准确追溯。地质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地壳抬升、断裂活动、沉积作用等多个环节,使得确定黄河流域河道的形成时间具有挑战性。
(中国大地构造简图)
同时,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泥沙河流之一,长期以来不断堆积和侵蚀地表。这些沉积物在数千年的积累中逐渐改变了河道的地理特征,包括宽度、深度和水流路径。同时,黄河也在其下游地区造成了大规模的地表侵蚀,这导致土壤的流失和地形的改变。这些泥沙运动和地表侵蚀过程会模糊过去的河道形态,使得尝试准确确定现代黄河的年代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加之,不同的方法往往会给出不同的数字。确定黄河的年龄通常需要借助各种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如同位素测年、沉积物分析等,来推断河流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演化。这些方法在不同地点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各异,导致年代信息有限。
03
众说纷纭,
125万年的数字
是如何确定的?
去年,兰州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日本岛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成的研究团队获取了黄河贯通三门峡历史完整的岩芯档案,使用沉积学、古地磁定年、物源分析(Sr-Nd同位素&重矿物组合)、古环境代用指标记录(粒度&易溶盐)等方法,综合新开展的地貌分析证据、潘保田教授团队发表的系列黄河中游黄河阶地证据、近年来发表的边缘海沉积等证据,研究团队提出“现代黄河水系在~125万年开始形成”的结论。
(岩芯档案与黄河年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联合科研团队,选择渭河盆地深层地下水展开年代学研究,并综合81Kr与36Cl方法开展精细的定年工作。基于两种方法的结合与对比研究,得到了更精确的地下水年龄数据,再次得出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时代为125万年前”的结论。
(渭河盆地区域地质图)
无论是来自三门峡的岩芯数据,还是深层地下水的研究成果,都已经彻底改变了关于黄河年龄的多种争议观点,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更明确的答案。
结语
在黄河的怀抱中,岁月的沉淀如同涓涓细流,渐次揭示出大地的谜团。三门峡的岩芯,渭河盆地的深层秘密,已成为时间的诗篇,将黄河年龄的故事编织成悠长的史诗。我们于黄河之中,理解地质轨迹;于变化之中,见证沧桑流转,直到天地长明,岁月永恒。
E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