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什么叫“次韵”?除了苏轼的千古名作“杨花词”,还有哪些佳作?

什么叫“次韵”?除了苏轼的千古名作“杨花词”,还有哪些佳作?
2021年05月16日 22:02 新浪网 作者 异宝文化

  次韵,是和韵的一种形式。和韵,是用他人诗词的原韵去写诗。和韵在唐代便非常流行,到了宋代,便更加盛行了,不仅诗中有和韵,词中也有。

  和韵在形式上要求很严格,而次韵,就更加严格了,不仅要韵字与所和之诗相同,连先后顺序都不能改变。这样严格的格式,无疑给唱和者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符合次韵的要求,有些作者便不得不降低思想感情上的表达,所以写出来的诗词,空洞无聊,甚至不知所云。因此有人便觉得和韵限制了诗歌的发展,比如严羽曾说:“和韵最害人诗”。

  

  但是,真正天才的诗人,即便是带着“枷锁”,也能为我们留下最美丽的“舞蹈”。当然,用和韵写成的作品,还是劣作多佳作少,而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样优秀的次韵之作,更是凤毛麟角,东坡的这一首,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次韵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王国维当真一语中的,道出了许多人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那便是“才之不可强也如是”,一个人的才气,是最不能勉强的,东坡随手写下的作品,或许就足以让普通人琢磨十天半月才能写出,这便是才气高低不同的缘故。

  

  那么东坡这首“遗貌取神,压倒古今”、“一气连贯,文笔空灵”的和韵第一神作,究竟写了什么呢?好在哪里?我们便来简单看一下: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从开篇到篇末,东坡这首词,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的神韵和精髓,并且以思妇情怀糅杂其中,让人分不清是在咏物还是在写人,其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更是以十分新奇的手法,将词人无尽的惜花伤春之情表现了出来,惜春、咏花、叹人,三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主题推向高潮。篇末,又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收束全文,干净利落,带给人无穷余味。

  

  总体来看,东坡这首咏物词,由飘花想到思妇,从流水联想到思妇之泪水,又由思妇之泪珠,映带出空中飞舞的杨花,虚虚实实,妙趣无穷,当真是水乳交融,余音袅袅。别说是和韵之作,即便是平常之作,也足以令人佩服之极了,更何况,东坡还是在严格的次韵要求下写出来的!

  其实,章楶的《水龙吟·杨花》也是一首不错的咏物词,我们对比来看,如下:

水龙吟·杨花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此词曾被苏轼赞扬,也的确是一首不错的咏物之作,其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这几句,更是被后人称道,赞誉为“曲尽杨花妙处”,这几句也确实刻画工整,算得上是形神兼备,但是,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却有些分离,不如东坡的词作那样自然精妙,因此欠点火候,倒更像是次韵之作,所以王国维才会有那样的评价。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词中明言“柳花”,但是东坡却说是次韵杨花词,这并不是东坡错了,而是古人经常将杨花、柳絮混用,因为二者形态相似,又都是在暮春时节随风飘荡,古诗词中才会经常混用,这一点读词时要注意一下。

  

  除了东坡的这首千古佳作外,著名词人黄庭坚也有一首不错的次韵之作,便是这首《西江月·月仄金盆堕水》。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在小序中黄庭坚已经记载得清楚,“崇宁甲申,遇惠洪上人于湘中,洪作长短句见赠云云,次韵酬之。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

  这是次韵惠洪和尚的一首作品,惠洪的原作《西江月》为:

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晓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涌。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

  此词将行舟途中的见闻,对朋友的思念表现了出来,其中“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也可算是豁达之语。

  

  我们来看黄庭坚的次韵之作:

西江月黄庭坚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当然,黄庭坚词中以“拥”代“涌”,二者并非同一字,但是两者属同一韵部,倒也符合次韵规范。

  此词首二句以景起,末二句以豁达之句结,用社燕、秋鸿来比喻二人,大有东坡“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之意,虽然分别沉重伤感,但是黄庭坚却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其豁达胸襟,由此可见,也让人心生佩服之感。

  

  总体来说,黄庭坚这首词,巧用典故,极尽曲折之能事,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的胸襟,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当然,在写法上,也极具层次感,一波三折,大有余味,也可以算是次韵中的一首佳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