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共叙文化交流 共促融合发展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共叙文化交流 共促融合发展
2020年11月23日 15:47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11月22日,历时4个月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落下帷幕。

  围绕“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建设闽台文化第一家园”主题,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先后举办了首届水仙花微电影短视频展、“人民的好公仆”——谷文昌题材影视创作系列活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嘉年华、“中国东山岛”海峡两岸摄影作品暨全国摄影名家邀请展等系列活动,突出体现“地域、文化、线上、青年”四大特色,主题鲜明、亮点纷呈、成果丰硕,进一步扩大了闽台文化交流,深化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交往,推进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融”寓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民心相融,“晴”寓意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情、两岸关系晴。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受到了两岸各界的广泛关注。

  “云交流”成两岸新形态新亮点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云交流”成为新形态、新亮点,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更无碍、更实时、更多元。

  7月27日,在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开幕仪式上,两岸嘉宾就现场隔空“同台”,共谋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结合的方式,从“面对面”到“屏到屏”交流互动,举办了首届水仙花微电影短视频展、微电影短视频优秀作品宣传周等活动,在影视、音乐、摄影、微电影、短视频等领域,通过云端平台开展海峡两岸文艺创作交流研讨、文艺精品展示、文创项目合作,闽台文化交流迈入“云时代”。

  汇聚交流让两岸青少年走近走亲

  青年是海峡两岸发展的未来。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围绕两岸青少年共同关注的课题,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推动了两岸青年汇聚交流,推进了两岸文化传承发展,搭建了两岸青少年文化学习交流平台,增强了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

  作为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的子活动,充满“青年”特色的“两岸一家亲”海峡天使闽台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晚会、“两岸好声音”漳台青年文化交流文艺展演相继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少年携手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创意舞《融晴之光》、闽南语歌曲联唱《两岸好声音》、歌伴舞《漳州美如画》、声乐《闽南童谣真正港》《乡愁乡音》等节目,展现了两岸青少年活力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传递了两岸的深厚情谊,也促进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两岸青少年在一起分享故事,交流互动、联系感情、走近走亲。

  地域元素助力两岸文创交流合作

  漳州市素有“海滨邹鲁、花果之乡”美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名片。

  漳州市是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的主办单位之一及主要举办地。围绕“花样漳州”等主题,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面向两岸公开征集优秀原创微电影、短视频1320部,精选摄影作品150幅,充分展现了漳州市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此外,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还召开了“漳州——最佳影视外景地”专题新闻发布会,举办了“天然影棚”——东山岛影视放映周、“人民的好公仆”——谷文昌题材影视创作系列活动等,进一步宣传推介漳州市文旅影视资源以及文旅影视产业。同时,举办“中国东山岛”摄影大赛、“中国东山岛”海峡两岸摄影作品暨全国摄影名家邀请展、全国摄影名家采风等摄影活动,通过镜头展现“花样漳州、美不胜收”。

  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漳州市特色文化名片歌仔戏(芗剧)、布袋木偶戏、锦歌等,与台湾歌仔戏、布袋戏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是两岸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在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期间举办了2场“闽台木偶文化展演”和 1场“水仙花戏剧展演”,共吸引了3000多名学生和群众观看。

  展演期间,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功底,表演了芗剧折子戏《三家福》《八大锤》、木偶哑剧《招亲》等经典剧目,展示了漳州市独特地域文化和表演艺术精粹,促进了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