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树逢春万象新

老树逢春万象新
2020年11月25日 14:10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计不旋踵,谋定而动。

  事实上,去年,杭州就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行动,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提升,努力打造“六有”(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宜居小区,使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通过一年的改造提升,杭州的老旧小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的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市建委、市老旧小区办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探索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新模式新机制,争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的全国样板。

  求先 结合未来社区打造旧改“升级版”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去年以来,江干按照“试点先行、分批启动、全面展开”的原则,科学编排、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覆盖72个小区,涉及883幢共计42713户,力争“三年计划”两年完成。今年,全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涉及景芳二区、濮家东村小区、红梅社区、绿萍小区、南一小区、庆春东路60号和62号7个小区,共155幢、6987户、42.2万平方米。截至10月底,7个民生实事项目中景芳二区项目已竣工,5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进入管线割接等扫尾工作,红梅社区主体工程进度已完成84%。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江干区在全市率先推出“9 1”改造模式,实施“绿化一次性提升、交通一次性优化、空间一次性拓展、安防一次性完善、公园一次性改造、屋顶一次性修漏、楼道一次性整修、管线一次性下地、道路一次性平整”九大基础工程,并从视觉感官、功能构件、文化挖掘上下功夫,形成每个小区的特色品牌,力争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改一次”目标。

  此外,针对荷花塘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涉及的老旧小区改造,江干结合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及33项技术指标要求,将“9 1”模式扩展为“12 X”模式,增加“外墙一次性美化”“电梯一次性加装”“长效管理一次性建立”三项工程,着力打造未来社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升级版”。

  求美 内外兼修优化人居环境

  “现在的小区真是太好看了!”71岁的唐月珍是红梅社区最早一批住户,已在这里住了25年。

  红梅社区门头是定制的红梅Logo与图案剪影,一到夜晚就被灯光点亮,熠熠生辉。一进小区,主干道变景观大道,一条贯通南北门、330米长的“红梅小街”跃然眼前,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还在两侧种满了红梅和染井吉野樱。

  三里亭苑三区、四区(红梅社区)共有房屋71幢,住户2608户,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从城站火车站回迁安置居民。房子一天天变老,社区面临着“管网破损多、墙面漏水多、私拉乱接多、地面坑洼多”以及“居民停车难、洁化序化难、空间拓展难”等“四多三难”问题。怎么改才更贴心?居民说了算。

  “我们坚持民意为先,在《小区改造居民意见征求书》后附上近30项内容的改造项目清单,举办意见建议征询会9次,使改造内容最大限度涵盖民众需求,方案支持率达97.3%。”红梅社区书记孙燕芬介绍,每一项改造内容,社区分别选取了一个点位做样板,“居民看过改完的样板觉得好,我们再全面铺开改造。”

  以问题为导向,社区统筹推进管线下地、屋顶修漏、楼道整治、公园及绿化提升、道路拓宽、交通优化、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智慧安防建设等,实现小区便利化、环保化提升。

  在民意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江干区全面了解老旧小区内绿化缺失、私搭乱建、公园老旧、屋面漏水、空中飞线、路面破损等居民反映强烈、影响居住功能和视觉观感的问题,精准把握居民改善需求。目前,全区7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民意征求,改造问卷调研覆盖率均在80%以上,每个项目汇集的有效改造意见建议均在30条以上,居民对方案设计满意度达80%以上。

  根据各小区的特点和改造需求,以环境、设施、功能为重点,全面改善小区景观环境,提升居住功能,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内实外美”。

  施工组织上,协同推进水务、电力、燃气、通信、道路等工程,做到“最多挖一次”。如凯旋街道南一小区等4个改造项目,10月份完工后将实现新建雨水管道约800米、污水管约1500米,完成高压架空缆线上改下约90米,低压架空缆线约350米,屋面修漏约3000平方米,楼道内管线梳理约16000米,楼道粉刷约42000平方米,绿化提升约13000平方米。同时,注重挖掘各小区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凸显小区文化特色品牌。如红梅社区以红梅为主题,在保留原有主要乔木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梅花、樱花、石榴等植物,打造红梅小街和梅花三弄等十个主题游园,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农科院社区充分挖掘农耕历史文化,以“党农一体,不忘初心”为主题,拆除宅间辅房打造“时光印记”“社区光荣榜”“农耕变迁”三个宅间微公园及运动健身空间,并结合居民审美偏好,采用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创建宜居康养社区。

  求便 适民所需提升空间服务

  空间拓展,这是红梅社区改造最大的亮点。其中,最直观的一方面体现在小区幢间道路的拓宽。

  “小区内部道路已全面打通,并将符合条件的道路拓宽到了4米以上。”孙燕芬说,老旧小区最怕遇到险情时,救护车与消防车进不来,“所以我们尽量保证能让消防车辆到达每一幢房子楼下。”

  改造中,在红梅公园地下一层新建了一个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加上通过原车位整理与幢间道路拓宽等空间整理方式,将新增243个停车位。

  另外,社区还通过置换三区20幢原商业建筑的使用权,改造成5层集综合服务、爱心食堂、老年学堂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增加社区公共空间约2000平方米。

  红梅社区还利用“挤”出来的空间,打造了十个邻近院落组团的主题口袋公园,把遮阳廊架、休憩座椅、儿童游乐设施、老年活动器具等摆放其中,并沿围墙打造集景观、休闲、锻炼于一体的健身步道,为居民日常锻炼提供便利。

  不仅是红梅社区,江干区其他老旧小区也复制了这套经验,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角度,细致梳理社区内及周边闲置空地、边角地、存量用房等空间资源,通过空地盘整、公房置换、腾挪、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空间一次性拓展”。同时,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土地、空间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积极探索通过加层、地下空间挖潜等方式拓展公共空间。

  此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综合考虑居民结构、日常需求、人文底蕴、地域特色等因素,因民所需,植入托幼、养老、助医、商业等便民服务设施,全面完善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如红菱社区项目结合居民诉求,对周边农贸市场和早餐广场进行修缮提升,并将原街道办事处转移至加层扩建的行政服务中心,腾挪出近18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空间,增加老年食堂、丰富商业服务及幼托教育设施,与周边公建共同构建5分钟便民生活圈。

  求智 数字赋能升级智慧小区

  “自从有了楼道门禁人脸识别与感应灯,上下楼就方便多了。”唐月珍笑呵呵地说,现在她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早日加装好电梯。据悉,三里亭苑三区17幢加梯工作已完工,目前正在验收中,社区其他楼道加梯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红梅社区在改造方案设计中加装人脸识别、体感测温设备,设置智能充电桩、智能门禁,融入智慧安防、智慧消防,加强老年人智慧化场景营造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设施建设。

  结合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江干区所有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均进行“智慧社区”设计,做到“安防一次性完善”,提升小区门禁系统、车牌抓拍系统、视频监控设备、智能充电桩、智能烟感报警器等智慧化设施,实现小区和单元门禁全覆盖,主要出入口和道路、周界、主要公共区域等重要点位监控无死角。如绿萍小区改造中在2个小区出入口均安装智能门禁和车牌抓拍系统,新增单元入口人脸识别门禁41套,并将小区人员出入管理系统和单元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关联,设置访客功能,实现小区智能化封闭式管理,在小区围墙安装监控探头14个,启用周界监控报警功能,织密小区的“安全网”。

  同时,以智能化设备为基础,搭建小区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人员、车牌、安防监控、消防(智能烟感、智能充电桩)、周界报警等数据共享,提高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如红菱社区拟对接荷花塘未来社区智慧管理平台,形成集智慧监控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人员出入管理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社区可视化数据平台等于一体的智慧化社区。

  智慧服务无边界,场景不断延伸。全区积极推进5G基站布点,增设智能快递柜、智能信报箱、智能分类垃圾箱等,并结合老旧小区专业化物管升级搭建智慧物业管控系统,引入智能停车收费、智慧保修、线上社区便民商业等智慧化场景和服务,实现设备智能化、物业在线化、服务多元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万象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